拜伦和雪莱的诗歌如何表现时代精神的?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拜伦和雪莱:两位传奇性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黑暗的黎明
04-29 ·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导语:18世纪末期,一股叛逆的风潮席卷了整个欧洲,这就是浪漫主义。他推翻了古典主义对于欧洲文坛的统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便是雪莱和拜伦。他们是诗人吗?是的,但是他们不仅仅是诗人。
他们是战士、是英雄,他们将诗歌作为武器,鼓舞人民从压迫与剥削中站起来。他们的诗歌引起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仇恨,反对势力诬陷他们、诋毁他们。但是这些并没有摧毁他们的脊梁,反而使他们坚定了革命的决心。
雪莱:他的死亡是世界的损失
1792年,在英国的一户贵族家庭中,一位未来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诞生了,他就是波西·比希·雪莱。他从小就在贵族学校学习,但是这个时期的教育被教会紧紧地握在手中,而雪莱对教会进行的蒙昧主义教育感到不满。
卢梭
1810雪莱对牛津大学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两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是在这个时期他阅读了启蒙作家以及唯物主义的书籍。对雪莱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及葛德文的《政治正义性的研究》。他因为发表了无神论的论文,而被学校开除,父亲也与他断绝了关系。
被学校开除后,雪莱来到了爱尔兰,并积极鼓励人民反抗英国的压迫。之后,雪莱又回到了英国,继续从事写作,他将诗歌当做武器,鼓舞人民进行革命斗争。
1813年,《麦布女王》正式完成,这首长诗反映了雪莱对于现实、政治、哲学等多方面的看法。雪莱批判了封建阶级的专制,谴责了资本主义对人民的剥削,宣扬了对自由社会的幻想。这首诗引起了英国统治阶级的憎恨,在统治阶级的污蔑与迫害下,雪莱不得不离开了英国。
雪莱
离开英国之后,雪莱来到了意大利,并在此定居。定居意大利之后,雪莱仍旧专心从事写作。不久,雪莱就创作出了第一部抒情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这部作品也代表着雪莱的创作进入了颠覆时期。
这部作品虽然主要描写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但是也有一部分内容是在描写饥饿、贫困、压迫对人民所造成的灾难。这部作品还预示了革命的必将到来,以及革命胜利后的美好世界。
1819年,这一年英国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即反动势力对工人发动了"彼得广场残杀事件"。这件事对雪莱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使雪莱的革命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彼得广场
这个时期,他对英国统治阶级越来越厌恶,彼得广场事件也使他意识到文学创作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之后,他创作了很多宣传革命的诗歌,这些诗歌都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作品将自然景物与革命热情结合在了一起。
29岁时,雪莱在渡海中遇难,很多人都对他的去世感到惋惜,如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短暂的人生中,雪莱用诗歌鼓舞被压迫的人民参与到革命斗争中。
拜伦:我的一生就是一场斗争
拜伦的出身和雪莱的很相似,都出生于贵族家庭。但是拜伦的家庭虽然古老,但是已经彻底走向了没落。拜伦是在剑桥读的大学,在大学时期,拜伦就已经受到了启蒙主义的影响。
雪莱
拜伦读大二的时候,他的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出版了。这部诗集中的作品,体现出了他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贵族阶级的批判。正是因为如此,诗集刚刚发售没多久,就受到了反动势力的攻击,但是拜伦没有选择屈服,而是写下来了一首诗,对反动势力进行了反击。
大学毕业之后,他成为了上议院的议员。之后,他又游历了欧洲各国。这一次游历的经历使他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广泛。同时,他还同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物有了接触。
拜伦的游历进行了三年,在回到英国后的第二年,拜伦就发表了最著名的诗歌《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虽然这个时期拜伦只完成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创作,但是就已经受到了英国读者的欢迎。正是因为这部作品,拜伦一举成名,而这部作品也是拜伦最成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插图
拜伦回到英国的时候,正是卢德运动在英国迅猛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英国的议会,正在讨论关于处死破坏机器工人的法案。拜伦知道这件事后,发表演说反对使用暴力政策。可是上议院并没有接受拜伦的建议,反而是通过了这一部暴力而血腥的法案。
在发表演说之后,拜伦就在英国的报纸上发表了诗歌《<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定者颂》。这首诗歌揭露了议会反人民的本质,指出议会、法院等其他国家机关都只是在保卫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没有维护人民的利益。
这首诗歌还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出了立法者凶残的真实面貌。在最后的,拜伦还指出如果统治阶级仍旧选择使用暴力的手段镇压工人运动,那么他们迟早有一天会自食其果。
拜伦
当发表第一次演说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时,拜伦又发表了第二次演说。这一次,拜伦在议会的演说中,对英国对爱尔兰的奴役政策表示了猛烈的抨击。也就是因为这两次演说,英国统治阶级对拜伦很值如果。
没过多久,欧洲的反对势力日益强大,在法国发生了著名的波旁王朝复辟事件。这件事使得拜伦十分不满,同时也使他充满了失望与悲观。拜伦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好孤独,也对自己的努力充满了怀疑。
在这种孤独与苦闷思想的影响下,拜伦创作出了一组传奇诗,这些诗歌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这些诗歌中,拜伦塑造了孤傲、叛逆的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对欧洲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拜伦
拜伦的诗歌中充满了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使得英国的统治阶级对拜伦的仇恨越加严重。1816年,反动势力对拜伦进行了诽谤污蔑,使得拜伦只能离开英国。
离开英国后,拜伦前往了瑞士。也是在这个时期,拜伦认识了雪莱,并与雪莱成为了朋友。拜伦受到了雪莱革命思想的影响,这个时期拜伦的创作中表现出了浓郁的革命色彩。同时,他还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三章创作完成。
1816年,拜伦前往意大利定居,并组织了烧炭党人的革命运动。在意大利,拜伦与人民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他还密切地关注国际局势。这个时期,他的文学创作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文学创作的成果超过了之前的阶段。
这个时期,他完成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四章。这个时期他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如《该隐》、《别波》、《唐璜》。拜伦还创作了《青铜时代》,发表了对于拿破仑以及波旁王朝复辟的看法。
《唐璜》插图
烧炭党起义失败之后,拜伦离开了意大利,前往了希腊。来到希腊之后,拜伦鼓励希腊人民发动战争反抗土耳其的压迫。并成为了希腊民族运动的领导者,但是在这个时候,他患了寒热病,没过多久就医治无效去世了。
拜伦式英雄与对自由的向往
对专制势力的反叛,是拜伦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在拜伦的诗歌中,他表现出了对封建强权统治的批判和反抗。拜伦还在诗歌中塑造了孤独的反叛者形象,这些人物身上也带着他的影子。
拜伦笔下的形象都带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顽强、孤傲、坚定。如诗歌《海盗》中的康拉特,他想要闯出一番事业,可是黑暗的社会却使他的才能没有发挥的余地。康拉特并没有选择放弃,反而是成为了海盗,与专制的社会进行对抗,他的气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拜伦
上面所提到的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形象,就是拜伦式英雄。他们是叛逆的反抗者,黑暗腐朽的社会并不能使他们屈服。这种孤傲叛逆的人物形象,对19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拜伦的诗歌还对社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他的诗歌还揭露了欧洲专制统治和贵族强权统治的丑恶行径。这种讽刺和揭露,在《唐璜》中到达了顶峰。
《唐璜》是一部诗化的小说,主要描写了唐璜在欧洲各国的生活经历,描绘了欧洲广阔的社会现实。小说中,还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使得作品的内容更加地丰富。《唐璜》讽刺了神圣同盟和欧洲的反动势力,表现出了强烈的批判精神。
拜伦的诗歌还表现出了对于自由的向往与热爱,同时还表现出了对于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与歌颂。拜伦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是深刻的,他表现了对于专制统治的痛恨,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同时,还借拜伦式英雄,表现了对于自由的热爱。
结语:拜伦和雪莱是两位传奇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还是坚定的革命主义者。他们的一生,都在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战火中、在诋毁中,他们坚定地走在人民的前面,永不放弃。
拜伦曾说,他的一生就是一场战争。是的,我相信比起诗人,他们更愿意说自己是一位战士。没有什么可以摧毁他们的信念,诗歌是他们的武器,思想是他们的铠甲,
黑暗的黎明
04-29 ·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导语:18世纪末期,一股叛逆的风潮席卷了整个欧洲,这就是浪漫主义。他推翻了古典主义对于欧洲文坛的统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便是雪莱和拜伦。他们是诗人吗?是的,但是他们不仅仅是诗人。
他们是战士、是英雄,他们将诗歌作为武器,鼓舞人民从压迫与剥削中站起来。他们的诗歌引起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仇恨,反对势力诬陷他们、诋毁他们。但是这些并没有摧毁他们的脊梁,反而使他们坚定了革命的决心。
雪莱:他的死亡是世界的损失
1792年,在英国的一户贵族家庭中,一位未来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诞生了,他就是波西·比希·雪莱。他从小就在贵族学校学习,但是这个时期的教育被教会紧紧地握在手中,而雪莱对教会进行的蒙昧主义教育感到不满。
卢梭
1810雪莱对牛津大学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两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是在这个时期他阅读了启蒙作家以及唯物主义的书籍。对雪莱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及葛德文的《政治正义性的研究》。他因为发表了无神论的论文,而被学校开除,父亲也与他断绝了关系。
被学校开除后,雪莱来到了爱尔兰,并积极鼓励人民反抗英国的压迫。之后,雪莱又回到了英国,继续从事写作,他将诗歌当做武器,鼓舞人民进行革命斗争。
1813年,《麦布女王》正式完成,这首长诗反映了雪莱对于现实、政治、哲学等多方面的看法。雪莱批判了封建阶级的专制,谴责了资本主义对人民的剥削,宣扬了对自由社会的幻想。这首诗引起了英国统治阶级的憎恨,在统治阶级的污蔑与迫害下,雪莱不得不离开了英国。
雪莱
离开英国之后,雪莱来到了意大利,并在此定居。定居意大利之后,雪莱仍旧专心从事写作。不久,雪莱就创作出了第一部抒情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这部作品也代表着雪莱的创作进入了颠覆时期。
这部作品虽然主要描写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但是也有一部分内容是在描写饥饿、贫困、压迫对人民所造成的灾难。这部作品还预示了革命的必将到来,以及革命胜利后的美好世界。
1819年,这一年英国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即反动势力对工人发动了"彼得广场残杀事件"。这件事对雪莱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使雪莱的革命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彼得广场
这个时期,他对英国统治阶级越来越厌恶,彼得广场事件也使他意识到文学创作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之后,他创作了很多宣传革命的诗歌,这些诗歌都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作品将自然景物与革命热情结合在了一起。
29岁时,雪莱在渡海中遇难,很多人都对他的去世感到惋惜,如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短暂的人生中,雪莱用诗歌鼓舞被压迫的人民参与到革命斗争中。
拜伦:我的一生就是一场斗争
拜伦的出身和雪莱的很相似,都出生于贵族家庭。但是拜伦的家庭虽然古老,但是已经彻底走向了没落。拜伦是在剑桥读的大学,在大学时期,拜伦就已经受到了启蒙主义的影响。
雪莱
拜伦读大二的时候,他的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出版了。这部诗集中的作品,体现出了他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贵族阶级的批判。正是因为如此,诗集刚刚发售没多久,就受到了反动势力的攻击,但是拜伦没有选择屈服,而是写下来了一首诗,对反动势力进行了反击。
大学毕业之后,他成为了上议院的议员。之后,他又游历了欧洲各国。这一次游历的经历使他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广泛。同时,他还同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物有了接触。
拜伦的游历进行了三年,在回到英国后的第二年,拜伦就发表了最著名的诗歌《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虽然这个时期拜伦只完成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创作,但是就已经受到了英国读者的欢迎。正是因为这部作品,拜伦一举成名,而这部作品也是拜伦最成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插图
拜伦回到英国的时候,正是卢德运动在英国迅猛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英国的议会,正在讨论关于处死破坏机器工人的法案。拜伦知道这件事后,发表演说反对使用暴力政策。可是上议院并没有接受拜伦的建议,反而是通过了这一部暴力而血腥的法案。
在发表演说之后,拜伦就在英国的报纸上发表了诗歌《<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定者颂》。这首诗歌揭露了议会反人民的本质,指出议会、法院等其他国家机关都只是在保卫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没有维护人民的利益。
这首诗歌还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出了立法者凶残的真实面貌。在最后的,拜伦还指出如果统治阶级仍旧选择使用暴力的手段镇压工人运动,那么他们迟早有一天会自食其果。
拜伦
当发表第一次演说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时,拜伦又发表了第二次演说。这一次,拜伦在议会的演说中,对英国对爱尔兰的奴役政策表示了猛烈的抨击。也就是因为这两次演说,英国统治阶级对拜伦很值如果。
没过多久,欧洲的反对势力日益强大,在法国发生了著名的波旁王朝复辟事件。这件事使得拜伦十分不满,同时也使他充满了失望与悲观。拜伦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好孤独,也对自己的努力充满了怀疑。
在这种孤独与苦闷思想的影响下,拜伦创作出了一组传奇诗,这些诗歌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这些诗歌中,拜伦塑造了孤傲、叛逆的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对欧洲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拜伦
拜伦的诗歌中充满了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使得英国的统治阶级对拜伦的仇恨越加严重。1816年,反动势力对拜伦进行了诽谤污蔑,使得拜伦只能离开英国。
离开英国后,拜伦前往了瑞士。也是在这个时期,拜伦认识了雪莱,并与雪莱成为了朋友。拜伦受到了雪莱革命思想的影响,这个时期拜伦的创作中表现出了浓郁的革命色彩。同时,他还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三章创作完成。
1816年,拜伦前往意大利定居,并组织了烧炭党人的革命运动。在意大利,拜伦与人民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他还密切地关注国际局势。这个时期,他的文学创作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文学创作的成果超过了之前的阶段。
这个时期,他完成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四章。这个时期他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如《该隐》、《别波》、《唐璜》。拜伦还创作了《青铜时代》,发表了对于拿破仑以及波旁王朝复辟的看法。
《唐璜》插图
烧炭党起义失败之后,拜伦离开了意大利,前往了希腊。来到希腊之后,拜伦鼓励希腊人民发动战争反抗土耳其的压迫。并成为了希腊民族运动的领导者,但是在这个时候,他患了寒热病,没过多久就医治无效去世了。
拜伦式英雄与对自由的向往
对专制势力的反叛,是拜伦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在拜伦的诗歌中,他表现出了对封建强权统治的批判和反抗。拜伦还在诗歌中塑造了孤独的反叛者形象,这些人物身上也带着他的影子。
拜伦笔下的形象都带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顽强、孤傲、坚定。如诗歌《海盗》中的康拉特,他想要闯出一番事业,可是黑暗的社会却使他的才能没有发挥的余地。康拉特并没有选择放弃,反而是成为了海盗,与专制的社会进行对抗,他的气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拜伦
上面所提到的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形象,就是拜伦式英雄。他们是叛逆的反抗者,黑暗腐朽的社会并不能使他们屈服。这种孤傲叛逆的人物形象,对19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拜伦的诗歌还对社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他的诗歌还揭露了欧洲专制统治和贵族强权统治的丑恶行径。这种讽刺和揭露,在《唐璜》中到达了顶峰。
《唐璜》是一部诗化的小说,主要描写了唐璜在欧洲各国的生活经历,描绘了欧洲广阔的社会现实。小说中,还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使得作品的内容更加地丰富。《唐璜》讽刺了神圣同盟和欧洲的反动势力,表现出了强烈的批判精神。
拜伦的诗歌还表现出了对于自由的向往与热爱,同时还表现出了对于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与歌颂。拜伦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是深刻的,他表现了对于专制统治的痛恨,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同时,还借拜伦式英雄,表现了对于自由的热爱。
结语:拜伦和雪莱是两位传奇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还是坚定的革命主义者。他们的一生,都在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战火中、在诋毁中,他们坚定地走在人民的前面,永不放弃。
拜伦曾说,他的一生就是一场战争。是的,我相信比起诗人,他们更愿意说自己是一位战士。没有什么可以摧毁他们的信念,诗歌是他们的武器,思想是他们的铠甲,
展开全部
原创文/董元奔
(雪莱像)
1822年7月,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1792-1822)在流亡意大利期间于斯贝齐亚的海上不幸溺亡,雪莱的挚友——当时同样流亡意大利的另一位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1788-1824)匆匆赶到火葬场参加雪莱的葬礼,从火化炉中抢救出雪莱的心脏,并以雪莱的遗嘱执行人身份宣布永远保存这颗心脏,他认为未来的世界需要雪莱的灵魂。
一年多后的1824年4月,拜伦作为希腊民族独立运动的游击队总司令逝世于军营,临终前他要求把他的心脏埋在希腊,身体则运回英国跟他的母亲合葬,——他深爱被外族专制主义压迫的希腊人,但他把他的身体还给了他的祖国。
拜伦对雪莱和自己心脏的重视显示出拜伦对二人诗歌灵魂的珍视,但是他对于这两颗心脏的处理方式也显示出这是两个不同的灵魂。那么这是两个怎样不同的灵魂呢?
浪漫主义是英国十九世纪前期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其在诗歌领域存在着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两个递进的发展阶段。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都憎恶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是消极浪漫主义憧憬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所谓“田园牧歌”生活,对改造现实社会即怎样走向未来却一筹莫展;积极浪漫主义则通过描绘民主、自由的未来社会图景激励人们勇于斗争,打碎和改造现实社会。英国消极浪漫主义的代表性诗人是“湖畔派”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性诗人就是拜伦和雪莱。
虽然同为积极浪漫诗人,但是拜伦和雪莱的诗歌风格是不一样的。拜伦对雪莱和自己的心脏之所以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那是因为:拜伦的浪漫主义诗歌重在打碎,即推翻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解放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海外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雪莱的浪漫主义诗歌重在描绘,即未来的民主、自由、博爱、平等的理想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
(拜伦像)
一、拜伦:现实的社会必须打碎
拜伦的诗歌作品始终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他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心中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然而在拜伦及其作品于1902年经梁启超介绍给中国读者时,中国的文学大师们在赞叹拜伦诗歌的感染力之际,不约而同的把拜伦看作是一个革命者:梁启超说拜伦“实为一大豪侠”,王国维说拜伦是一个“以一身与世界战”的人,鲁迅则说拜伦是“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斗士。
中国文学大师们的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拜伦本人也说自己是“业余的诗人,职业的海盗”,拜伦为自己确立的人生使命是斗争,是革命,是打碎罪恶累累的资本主义社会。革命是需要武器的,拜伦手中有两个武器——枪和笔。拜伦愿意拿起枪直接参加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任何军事斗争,他为希腊民族独立运动殉职就是明证;同时,拜伦还拿起笔,通过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宣示自己的理念,希望感染许许多多的人像他一样,拿起枪去斗争。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拜伦近似自传体的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这部长篇叙事诗以主人公恰尔德·哈罗德出国游历为线索,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感,典型的反映了拜伦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热情。
长诗第一章反映了拿破仑铁蹄蹂躏下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民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反抗行为,塑造了一个西班牙女游击队员的战斗形象。第二章反映了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压迫下的希腊人民的悲惨生活,诗人痛斥土耳其人对希腊古典文明遗迹的破坏行径,缅怀希腊的光荣历史,呼吁希腊人用清醒的理智和无畏的牺牲起来跟敌人斗争。写于1812-1815年的这两章虽然以叙事为主,但是字里行间充满反抗压迫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呼吁道:“海潮在咆哮,晚风悲叹,/成群的海鸥啊厉声呼唤——/夕阳在海边渐渐下坠,/我们的船儿啊赶快拉起巨帆!”
第三章和第四章写于1816-1818年,则以抒情为主。拜伦意识到刚刚失败了的拿破仑针对欧洲其他国家战争的动机是推翻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加残暴的封建制度,所以他一方面批判神圣同盟剿灭拿破仑革命的历史倒退行为,另一方面也批判拿破仑革命损害了工人阶级和弱小民族的自由权,揭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虚伪性,为此他号召人们要打碎世间的一切反动制度。拜伦早在第二章中就表达了自己对希腊的深切同情感和对希腊民族觉醒状况的担忧,1817年前后正是希腊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时期,拜伦在第四章中热情赞扬希腊民族的觉醒,这是他不久之后亲赴希腊与希腊人民并肩战斗的原因所在。第三、第四章由于是以抒情为主,诗歌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得到了更热烈的张扬,比如诗人用大海作抒情背景呼吁人民群众彻底打碎任何性质的妨碍自由的社会,他写道:“海军的大炮,像霹雳似的猛击,/岩石筑成的城墙,使事情慌张,/任何希望都在他们的京城里颤抖惊慌。……/那些泥塑的创造者,全部像雪片似的纷纷飘落/融化于大海那滚滚不息的波浪。”
拜伦诗歌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革命精神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前中期的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郭沫若发表于1921年的《女神》呼吁人民起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彻底埋葬旧中国,比如《天狗》那篇所塑造的那个“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的“天狗”就是拜伦勇于破坏的精神的化身。二十年代末的革命诗人殷夫的那些讴歌工人阶级,鼓舞人们起来推翻旧世界的战斗诗歌,抗日战争时期“时代的鼓手”田间的那些鼓舞人们团结起来驱逐侵略者的战斗诗歌,都具有拜伦式的的彻底的战斗精神。
(雪莱像)
二、雪莱:未来的社会是这样的
拜伦不太喜欢预言未来,他认为首先要做的是打碎铁幕一般的现实社会;雪莱不同于拜伦,他喜欢憧憬,我们最熟悉的雪莱的诗句“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就是如此。其实,早在雪莱及其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之初,中国的文学大师们就看到了雪莱的浪漫主义不同于拜伦的地方。
1922年雪莱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周作人在《晨报副镌》发表《诗人雪莱的百年祭》一文,在分析雪莱和拜伦的不同之处时他说道:“拜伦的革命是破坏的,目的在于去除妨碍一己自由的实际的障害;雪莱是建设的,在提示适合理性的想象的社会。”雪莱诗歌中所想象的是什么社会呢?周作人说:“他诗中的社会思想多半便是戈德文哲学的无政府主义。”
周作人认为雪莱的理想社会是无政府主义社会,这未必恰当。雪莱有一首诗《麦布女王》以荒诞的手法让女王通过“时光隧道”走进未来世界,女王发现,“未来世界不再是地狱,而是爱情、自由和健康。”其实,爱情是需要责任的,有时候会受到自由的制约,雪莱的理想社会显然不是无政府主义者所提倡的那种连爱情、家庭都要取消的绝对自由的社会。但不管怎么说,雪莱的笔并没有过分渲染拜伦诗中那样的武装革命,他更注重人类远景的想象性描绘。我们还是通过雪莱的诗来体会雪莱的理想吧。
雪莱的代表作是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和“好神”。他发现宙斯的专制统治给人间带来了巨大灾难,便盗得智慧之火欲拯救人类,恼怒的宙斯用铁索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悬崖上。普罗米修斯经过三千年不屈不挠的斗争,宙斯终于入了地狱,人间获得了智慧之火,到处充满光明。
固然雪莱用许多文字描写了宙斯统治下“首先是饥荒,接着是劳苦和疾病,/争执和创伤,还有破天荒可怕的死亡”的人间惨状,固然雪莱用许多文字描绘了普罗米修斯与宙斯之间基于“只要你在天宫做一天皇帝,/我便一天不想安睡,一天不头低”原则上的决绝的斗争情形,但是,长诗还是以更精彩的篇幅描绘了人间获得智慧之火之后的美好图景。有一节诗这样热情地写道:“人间已经变得好像是个天堂,/不再骄傲,不再嫉妒,不再有什么/羞耻的事情,也不再有什么苦水/来摧毁那解忧忘愁的爱情的甜味,/人类从此不再有皇权统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人类从此一律平等,/没有阶级、民族和国家的区别,/也不再需要畏惧、崇拜、高低,/每个人都是管理自己的皇帝,/每个人都公平、温柔和聪明。”很显然,诗中描绘的这种社会已经类似于共产主义社会了:没有了阶级和国家,但是有爱情;没有了尊卑和压迫,只有尊严和自由;没有了贪婪和剥削,每个人都凭自己的智慧获得充分的自我发展。恩格斯据此曾称雪莱是未来社会“天才的预言家”,恩格斯所说的未来社会当然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二十世纪前中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火热时代,但是有许多文学家游离于时代生活之外,醉心于花草虫鱼或个人的感情生活。雪莱的诗歌在反映黑暗现实的基础上,撇开个人享受,描绘全人类共同幸福生活的未来图画,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具有脱离社会现实倾向的周作人就在那篇《诗人雪莱的百年祭》中看到了《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文艺与社会相结合的可贵之处,他说,雪莱“的社会问题乃至阶级意识都可以放进文艺中去”,并且没有丧失“文艺的自由和生命”。当然,文艺与时代生活实现完美结合直到1942年延安整风时才真正做到。
(拜伦塑像)
同为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注重对现实社会的打碎,雪莱注重对未来社会的描绘。两位诗人1816年在意大利的相识和相交,预示着只有把旧世界的打碎和新世界的重建结合起来,浪漫主义诗歌才有可能是完美的。可惜的是,二人相处仅五六年就阴阳两隔了,他们之间的艺术渗透尚未充分。
当然,在马克思主义尚未登上人类思想舞台的十九世纪一二十年代,无论拜伦和雪莱用多少年时间互相借鉴各自的浪漫主义,他们的浪漫主义都还会是有缺欠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拜伦包括《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在内的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孤傲、浪漫、单枪匹马、出入神秘的个人英雄主义者,他们虽然也呼吁民众起来斗争,但是他们希望民众跟他们一样以特立独行的方式去斗争,这些主人公后来被称为“拜伦氏英雄”。至于雪莱,怎样才能迈入雪莱作品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呢?在《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作为为人民谋利益的英雄的化身,普罗米修斯并不是依靠人民,而是依靠宙斯阵营中分化出来的冥王、赫拉克勒斯等一批神灵打败宙斯的,所以雪莱曾说他是出于“
(雪莱像)
1822年7月,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1792-1822)在流亡意大利期间于斯贝齐亚的海上不幸溺亡,雪莱的挚友——当时同样流亡意大利的另一位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1788-1824)匆匆赶到火葬场参加雪莱的葬礼,从火化炉中抢救出雪莱的心脏,并以雪莱的遗嘱执行人身份宣布永远保存这颗心脏,他认为未来的世界需要雪莱的灵魂。
一年多后的1824年4月,拜伦作为希腊民族独立运动的游击队总司令逝世于军营,临终前他要求把他的心脏埋在希腊,身体则运回英国跟他的母亲合葬,——他深爱被外族专制主义压迫的希腊人,但他把他的身体还给了他的祖国。
拜伦对雪莱和自己心脏的重视显示出拜伦对二人诗歌灵魂的珍视,但是他对于这两颗心脏的处理方式也显示出这是两个不同的灵魂。那么这是两个怎样不同的灵魂呢?
浪漫主义是英国十九世纪前期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其在诗歌领域存在着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两个递进的发展阶段。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都憎恶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是消极浪漫主义憧憬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所谓“田园牧歌”生活,对改造现实社会即怎样走向未来却一筹莫展;积极浪漫主义则通过描绘民主、自由的未来社会图景激励人们勇于斗争,打碎和改造现实社会。英国消极浪漫主义的代表性诗人是“湖畔派”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性诗人就是拜伦和雪莱。
虽然同为积极浪漫诗人,但是拜伦和雪莱的诗歌风格是不一样的。拜伦对雪莱和自己的心脏之所以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那是因为:拜伦的浪漫主义诗歌重在打碎,即推翻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解放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海外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雪莱的浪漫主义诗歌重在描绘,即未来的民主、自由、博爱、平等的理想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
(拜伦像)
一、拜伦:现实的社会必须打碎
拜伦的诗歌作品始终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他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心中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然而在拜伦及其作品于1902年经梁启超介绍给中国读者时,中国的文学大师们在赞叹拜伦诗歌的感染力之际,不约而同的把拜伦看作是一个革命者:梁启超说拜伦“实为一大豪侠”,王国维说拜伦是一个“以一身与世界战”的人,鲁迅则说拜伦是“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斗士。
中国文学大师们的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拜伦本人也说自己是“业余的诗人,职业的海盗”,拜伦为自己确立的人生使命是斗争,是革命,是打碎罪恶累累的资本主义社会。革命是需要武器的,拜伦手中有两个武器——枪和笔。拜伦愿意拿起枪直接参加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任何军事斗争,他为希腊民族独立运动殉职就是明证;同时,拜伦还拿起笔,通过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宣示自己的理念,希望感染许许多多的人像他一样,拿起枪去斗争。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拜伦近似自传体的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这部长篇叙事诗以主人公恰尔德·哈罗德出国游历为线索,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感,典型的反映了拜伦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热情。
长诗第一章反映了拿破仑铁蹄蹂躏下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民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反抗行为,塑造了一个西班牙女游击队员的战斗形象。第二章反映了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压迫下的希腊人民的悲惨生活,诗人痛斥土耳其人对希腊古典文明遗迹的破坏行径,缅怀希腊的光荣历史,呼吁希腊人用清醒的理智和无畏的牺牲起来跟敌人斗争。写于1812-1815年的这两章虽然以叙事为主,但是字里行间充满反抗压迫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呼吁道:“海潮在咆哮,晚风悲叹,/成群的海鸥啊厉声呼唤——/夕阳在海边渐渐下坠,/我们的船儿啊赶快拉起巨帆!”
第三章和第四章写于1816-1818年,则以抒情为主。拜伦意识到刚刚失败了的拿破仑针对欧洲其他国家战争的动机是推翻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加残暴的封建制度,所以他一方面批判神圣同盟剿灭拿破仑革命的历史倒退行为,另一方面也批判拿破仑革命损害了工人阶级和弱小民族的自由权,揭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虚伪性,为此他号召人们要打碎世间的一切反动制度。拜伦早在第二章中就表达了自己对希腊的深切同情感和对希腊民族觉醒状况的担忧,1817年前后正是希腊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时期,拜伦在第四章中热情赞扬希腊民族的觉醒,这是他不久之后亲赴希腊与希腊人民并肩战斗的原因所在。第三、第四章由于是以抒情为主,诗歌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得到了更热烈的张扬,比如诗人用大海作抒情背景呼吁人民群众彻底打碎任何性质的妨碍自由的社会,他写道:“海军的大炮,像霹雳似的猛击,/岩石筑成的城墙,使事情慌张,/任何希望都在他们的京城里颤抖惊慌。……/那些泥塑的创造者,全部像雪片似的纷纷飘落/融化于大海那滚滚不息的波浪。”
拜伦诗歌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革命精神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前中期的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郭沫若发表于1921年的《女神》呼吁人民起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彻底埋葬旧中国,比如《天狗》那篇所塑造的那个“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的“天狗”就是拜伦勇于破坏的精神的化身。二十年代末的革命诗人殷夫的那些讴歌工人阶级,鼓舞人们起来推翻旧世界的战斗诗歌,抗日战争时期“时代的鼓手”田间的那些鼓舞人们团结起来驱逐侵略者的战斗诗歌,都具有拜伦式的的彻底的战斗精神。
(雪莱像)
二、雪莱:未来的社会是这样的
拜伦不太喜欢预言未来,他认为首先要做的是打碎铁幕一般的现实社会;雪莱不同于拜伦,他喜欢憧憬,我们最熟悉的雪莱的诗句“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就是如此。其实,早在雪莱及其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之初,中国的文学大师们就看到了雪莱的浪漫主义不同于拜伦的地方。
1922年雪莱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周作人在《晨报副镌》发表《诗人雪莱的百年祭》一文,在分析雪莱和拜伦的不同之处时他说道:“拜伦的革命是破坏的,目的在于去除妨碍一己自由的实际的障害;雪莱是建设的,在提示适合理性的想象的社会。”雪莱诗歌中所想象的是什么社会呢?周作人说:“他诗中的社会思想多半便是戈德文哲学的无政府主义。”
周作人认为雪莱的理想社会是无政府主义社会,这未必恰当。雪莱有一首诗《麦布女王》以荒诞的手法让女王通过“时光隧道”走进未来世界,女王发现,“未来世界不再是地狱,而是爱情、自由和健康。”其实,爱情是需要责任的,有时候会受到自由的制约,雪莱的理想社会显然不是无政府主义者所提倡的那种连爱情、家庭都要取消的绝对自由的社会。但不管怎么说,雪莱的笔并没有过分渲染拜伦诗中那样的武装革命,他更注重人类远景的想象性描绘。我们还是通过雪莱的诗来体会雪莱的理想吧。
雪莱的代表作是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和“好神”。他发现宙斯的专制统治给人间带来了巨大灾难,便盗得智慧之火欲拯救人类,恼怒的宙斯用铁索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悬崖上。普罗米修斯经过三千年不屈不挠的斗争,宙斯终于入了地狱,人间获得了智慧之火,到处充满光明。
固然雪莱用许多文字描写了宙斯统治下“首先是饥荒,接着是劳苦和疾病,/争执和创伤,还有破天荒可怕的死亡”的人间惨状,固然雪莱用许多文字描绘了普罗米修斯与宙斯之间基于“只要你在天宫做一天皇帝,/我便一天不想安睡,一天不头低”原则上的决绝的斗争情形,但是,长诗还是以更精彩的篇幅描绘了人间获得智慧之火之后的美好图景。有一节诗这样热情地写道:“人间已经变得好像是个天堂,/不再骄傲,不再嫉妒,不再有什么/羞耻的事情,也不再有什么苦水/来摧毁那解忧忘愁的爱情的甜味,/人类从此不再有皇权统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人类从此一律平等,/没有阶级、民族和国家的区别,/也不再需要畏惧、崇拜、高低,/每个人都是管理自己的皇帝,/每个人都公平、温柔和聪明。”很显然,诗中描绘的这种社会已经类似于共产主义社会了:没有了阶级和国家,但是有爱情;没有了尊卑和压迫,只有尊严和自由;没有了贪婪和剥削,每个人都凭自己的智慧获得充分的自我发展。恩格斯据此曾称雪莱是未来社会“天才的预言家”,恩格斯所说的未来社会当然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二十世纪前中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火热时代,但是有许多文学家游离于时代生活之外,醉心于花草虫鱼或个人的感情生活。雪莱的诗歌在反映黑暗现实的基础上,撇开个人享受,描绘全人类共同幸福生活的未来图画,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具有脱离社会现实倾向的周作人就在那篇《诗人雪莱的百年祭》中看到了《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文艺与社会相结合的可贵之处,他说,雪莱“的社会问题乃至阶级意识都可以放进文艺中去”,并且没有丧失“文艺的自由和生命”。当然,文艺与时代生活实现完美结合直到1942年延安整风时才真正做到。
(拜伦塑像)
同为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注重对现实社会的打碎,雪莱注重对未来社会的描绘。两位诗人1816年在意大利的相识和相交,预示着只有把旧世界的打碎和新世界的重建结合起来,浪漫主义诗歌才有可能是完美的。可惜的是,二人相处仅五六年就阴阳两隔了,他们之间的艺术渗透尚未充分。
当然,在马克思主义尚未登上人类思想舞台的十九世纪一二十年代,无论拜伦和雪莱用多少年时间互相借鉴各自的浪漫主义,他们的浪漫主义都还会是有缺欠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拜伦包括《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在内的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孤傲、浪漫、单枪匹马、出入神秘的个人英雄主义者,他们虽然也呼吁民众起来斗争,但是他们希望民众跟他们一样以特立独行的方式去斗争,这些主人公后来被称为“拜伦氏英雄”。至于雪莱,怎样才能迈入雪莱作品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呢?在《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作为为人民谋利益的英雄的化身,普罗米修斯并不是依靠人民,而是依靠宙斯阵营中分化出来的冥王、赫拉克勒斯等一批神灵打败宙斯的,所以雪莱曾说他是出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他们的诗歌都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却又各具特色。
拜伦深受资产阶级英雄史的影响,加之家庭生活十分不幸,又是天生跛足,从小比较自卑、孤僻,所以他在“辛辣讽刺现实社会,批判邪恶如狂涛厉风”之余,往往带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和忧郁情绪,也就被称之为“忧郁的浪漫主义诗人”。而雪莱是在受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在家庭生活比较和睦且身体没有什么缺陷的情况下进行创作的,所以作品基调以光明、乐观为主;批判揭露之后,常常会流露出幸福美好的希望,或是某种寄寓。他被恩格斯誉为“天才的预言家”,也是读者们心中的“快乐的浪漫主义诗人”。
第一,二人政治批判类作品倾向性都比较强,激情澎湃,音韵精妙,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摧毁力。如拜伦的《哀希腊》一诗对希腊光荣过去的歌颂和被奴役现在的揭示,对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鼓励,都饱含着他汹涌的思绪和强烈的感情,如同滔滔江水奔流不息。这有力地鼓舞着当时奋起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欧洲人民。雪莱此类诗歌的政治倾向性则更为明显,他坚信诗人不仅仅是写诗者,还是“吹响进军号角者”和“世界立法者”。这浓郁的情感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里贯穿始终,激昂悲壮,音韵铿锵,气势磅礴,有着交响共鸣的绝妙效果。
第二,他们其他类型、题材的作品,如:爱情、抒情、咏物等,写作风格就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拜伦的诗歌写得十分精美绝伦,缠绵雅致,多与爱情相关,流露出多愁善感的倾向,这与他忧郁的性格及个人遭遇有着密切关系,如:《想从前我俩分手》、《她走在美的光
拜伦深受资产阶级英雄史的影响,加之家庭生活十分不幸,又是天生跛足,从小比较自卑、孤僻,所以他在“辛辣讽刺现实社会,批判邪恶如狂涛厉风”之余,往往带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和忧郁情绪,也就被称之为“忧郁的浪漫主义诗人”。而雪莱是在受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在家庭生活比较和睦且身体没有什么缺陷的情况下进行创作的,所以作品基调以光明、乐观为主;批判揭露之后,常常会流露出幸福美好的希望,或是某种寄寓。他被恩格斯誉为“天才的预言家”,也是读者们心中的“快乐的浪漫主义诗人”。
第一,二人政治批判类作品倾向性都比较强,激情澎湃,音韵精妙,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摧毁力。如拜伦的《哀希腊》一诗对希腊光荣过去的歌颂和被奴役现在的揭示,对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鼓励,都饱含着他汹涌的思绪和强烈的感情,如同滔滔江水奔流不息。这有力地鼓舞着当时奋起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欧洲人民。雪莱此类诗歌的政治倾向性则更为明显,他坚信诗人不仅仅是写诗者,还是“吹响进军号角者”和“世界立法者”。这浓郁的情感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里贯穿始终,激昂悲壮,音韵铿锵,气势磅礴,有着交响共鸣的绝妙效果。
第二,他们其他类型、题材的作品,如:爱情、抒情、咏物等,写作风格就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拜伦的诗歌写得十分精美绝伦,缠绵雅致,多与爱情相关,流露出多愁善感的倾向,这与他忧郁的性格及个人遭遇有着密切关系,如:《想从前我俩分手》、《她走在美的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玛丽夫人认为虽然雪莱死bai的时候对这个世界影响不大du,但是随着时间的流zhi逝,他对全人类的dao影响会不断增强。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是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他一生著作极多,笔下的诗歌、小说和散文等都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那么如此受人喜欢的雪莱诗歌的风格是怎样的呢?雪莱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理所当然地充满了浪漫气息。在雪莱的众多诗歌中,优美的词句,浪漫的氛围描述等是十分多的。
雪莱十分喜爱大自然,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很多自然景象是表达他情感的媒介,例如山川、鸟雀等。最有名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风颂》。在这篇诗中,雪莱就是借着对西风的歌颂来表达出自己对自由的渴望。除了将自然界中的事物当做媒介外,雪莱还喜欢将自己比作自然中的东西、他曾说“世人是一只夜莺”。
雪莱是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浪漫主义文学上的贡献是很大的。但是这个天才作家最终却在30岁时死于一场意外事故中,让大家为之可惜。在雪莱死后,有很多人对他进行过评价。那么雪莱评价到底如何呢?最有资格评价雪莱的人就是雪莱的第二任妻子玛丽。因为在雪莱死后,他的很多作品都十分散乱,是由玛丽夫人整理出来的。玛丽夫人并没有因为雪莱生前的浪荡花心而憎恨他,反而在雪莱死后终生未嫁。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是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他一生著作极多,笔下的诗歌、小说和散文等都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那么如此受人喜欢的雪莱诗歌的风格是怎样的呢?雪莱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理所当然地充满了浪漫气息。在雪莱的众多诗歌中,优美的词句,浪漫的氛围描述等是十分多的。
雪莱十分喜爱大自然,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很多自然景象是表达他情感的媒介,例如山川、鸟雀等。最有名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风颂》。在这篇诗中,雪莱就是借着对西风的歌颂来表达出自己对自由的渴望。除了将自然界中的事物当做媒介外,雪莱还喜欢将自己比作自然中的东西、他曾说“世人是一只夜莺”。
雪莱是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浪漫主义文学上的贡献是很大的。但是这个天才作家最终却在30岁时死于一场意外事故中,让大家为之可惜。在雪莱死后,有很多人对他进行过评价。那么雪莱评价到底如何呢?最有资格评价雪莱的人就是雪莱的第二任妻子玛丽。因为在雪莱死后,他的很多作品都十分散乱,是由玛丽夫人整理出来的。玛丽夫人并没有因为雪莱生前的浪荡花心而憎恨他,反而在雪莱死后终生未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