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什么会亡国呢?
这个问题首先来做个对比,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基本上什么都没干,还受到民国政府的优待,新中国的改造,最后骨灰盒还进入了西陵,可以说他的一生还算是比较圆满的。但崇祯不一样,一上台就面对外忧内患,勤勤恳恳,不到30多岁的人头发都熬白了,看起来就像个50多岁的老头子,最后自挂东南枝,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令人叹息。具体回答就从崇祯自身的角度来找原因吧。
第一,不会理财。崇祯十一年的时候修宛平城,工部预算是32万两银子。崇祯让太监武俊进行核算,结果仅仅需要14.95两白银,竣工后,实际花费了12.5万两,结余了2.3万两银子,这武俊为崇祯省了18万两的银子,应该得到肯定和奖赏才对。结果呢,朝中大臣怒批武俊贪污受贿,偷工减料,从中渔利,崇祯不问青红,直接送到了监狱去。
第二,没有恒心。崇祯是出了名的节俭,为了表明自己是个节俭皇帝,他和皇后做出表率,每个月吃十次素,但吃的时间长了,又嫌弃吃素没有味道。于是太监们就想了个办法,将一只整鹅掏空后,塞入蔬菜,然后煮一煮,取出蔬菜后再用酒洗干净,再用香油进行烹饪。崇祯吃了之后,那是赞不绝口。
第三,做事没担当,没血性。由于长期和女真族进行战争,丧失了很多人口和土地,崇祯总算清醒了一点,他打算议和。于是在私下命令陈新甲去议和,结果事情还没八字有一撇的情况下,就被泄露了。然后言官里好像打了鸡血一样纷纷上奏,崇祯一看惹了众怒,就将黑锅甩给了陈新甲,最后被夺官罢职丢了性命。
第四,刚愎自用的性格。眼看局势越来越糟糕,崇祯连续下了六道罪己诏,表示要承担责任,反思自己,然而每次下诏之后,为了平衡自己的心理,就杀一些大臣泄愤,导致后期无人可用。也可能这种性格的形成跟他童年时候遭受过大面积的心理阴影有关联。就是这样一个能力不大,脾气很大,心理失衡的君王,在临死之前,还在感叹大臣误我,换句话就是说,我是一点责任都没有啊,都是被人给害的。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