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清自己的内心
展开全部
首先,第一个阶段是连接,连接内在小孩,看起来是最简单的,但是在某些忽视自己身心的个案身上,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第一点,个案自身可能怀疑内在小孩的存在,也就是说,不想看到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这时候会用理性来保护自己,哪里有一个所谓的内在小孩?还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或者会强调,过去的现实是无法改变的,去看又有什么意义?的确,并没有一个外面的小孩,存在过的现实也无法改变,然而留存在记忆里的受伤害的身心感受以及这些身心感受对我们的当下产生的影响,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回溯过去的目的,不是反刍创伤,更不是为了沉浸在创伤里。切开结痂的伤口,对谁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当创伤极其深重,而麻木和冷冻,已经成了惯有的保护模式的时候。这时候,回溯是难的,然而也是更加必要的。回去看到听到感受到自己真实的感觉,允许那些伤痛的浮现,就好像是伤口下的脓水,切开伤口,是为了允许这些腐化的部分放出来,然后包扎上药,让伤口真正的愈合。
接下来,过了案主这一关,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内在小孩的拒绝连接。就是我在《内在小孩的几种类型》里强调的冷漠型极其衍生的恐怖型内在小孩。这类小孩连接起来通常比较困难,他们会拒绝沟通,不听不说不看面无表情,无论怎么尝试,就是保持这个状态,或者恐怖型会变出吓人的样子,来拒绝。这时候,需要引导需要疗愈的技巧,然而,最根本的是需要带动案主的耐心和对内在小孩的接纳以及无条件的爱。通常,我都会说,“就这样陪伴他呆一会,对,就是这样简单的仅仅就是陪伴他呆一会儿,什么也不必刻意去做,就这样跟他在一起”。有了这样一个基础的接纳和陪伴之后,才可能有进一步为内在小孩解冻。而大部分案主的问题是,对内在小孩有期待和要求,很焦虑的渴望“疗愈”或者说“改变”,这时候我要做的,就是陪伴大家,先来释放自己的焦虑感,然后,逐步的带出对内在小孩的接纳和爱。而这,也是之后的疗愈的基础。
连接到内在小孩之后,第二阶段就是倾听,允许内在小孩表达自己的心声,这个部分原理也还是很简单,就是允许创伤浮现,允许脓水流出来。
这个阶段,内在小孩可能会很情绪化,比如愤怒,比如自怨自艾无比委屈,比如恐惧充满担心和忧虑,也可能对自己充满罪恶感对他人充满愧疚感,或者企图做拯救者等等,这些类型的具体解释在《内在小孩的几种类型》一文中有详细说明,此处就不再赘述。
这个阶段首先要允许内在小孩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而不加评判。具体到每种情绪,处理的方式,需要有所差别,但接纳和允许都是前提,情绪没有好坏,情感是在经历和碰撞中自发的结果,无法用理智或者道德来一下子扭转,因而这个接纳和允许,是一个基本的尊重和前提。而对内在小孩情绪和感受的切身的体会和接纳,也是跟内在小孩进一步建立信任感和亲密感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可能有下面的转变。
接下来的第三阶段就是沟通和转变,这个阶段也是重中之重,也就是消炎上药包扎的过程。如果疗愈,仅仅停留在第二个阶段,就会造成对内在小孩的过度认同,用内在小孩来面对生活,这个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糟糕的现实问题。比如对父母充满愤怒,关系恶化,或者我行我素,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造成工作和人际关系的破裂。
曾经有不止一个个案问我,不是很多教导说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吗?那我听内在小孩的话,他不喜欢这个人或者这份工作,我干嘛还要跟他来往/听他的安排/继续做这份工作?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混淆就是“倾听”和“听话”,倾听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我们需要听到内在小孩的声音,包括她的需要,甚至她的不喜欢,但是倾听不代表我们要所有一切按照内在小孩说的去做。
第一点,个案自身可能怀疑内在小孩的存在,也就是说,不想看到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这时候会用理性来保护自己,哪里有一个所谓的内在小孩?还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或者会强调,过去的现实是无法改变的,去看又有什么意义?的确,并没有一个外面的小孩,存在过的现实也无法改变,然而留存在记忆里的受伤害的身心感受以及这些身心感受对我们的当下产生的影响,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回溯过去的目的,不是反刍创伤,更不是为了沉浸在创伤里。切开结痂的伤口,对谁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当创伤极其深重,而麻木和冷冻,已经成了惯有的保护模式的时候。这时候,回溯是难的,然而也是更加必要的。回去看到听到感受到自己真实的感觉,允许那些伤痛的浮现,就好像是伤口下的脓水,切开伤口,是为了允许这些腐化的部分放出来,然后包扎上药,让伤口真正的愈合。
接下来,过了案主这一关,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内在小孩的拒绝连接。就是我在《内在小孩的几种类型》里强调的冷漠型极其衍生的恐怖型内在小孩。这类小孩连接起来通常比较困难,他们会拒绝沟通,不听不说不看面无表情,无论怎么尝试,就是保持这个状态,或者恐怖型会变出吓人的样子,来拒绝。这时候,需要引导需要疗愈的技巧,然而,最根本的是需要带动案主的耐心和对内在小孩的接纳以及无条件的爱。通常,我都会说,“就这样陪伴他呆一会,对,就是这样简单的仅仅就是陪伴他呆一会儿,什么也不必刻意去做,就这样跟他在一起”。有了这样一个基础的接纳和陪伴之后,才可能有进一步为内在小孩解冻。而大部分案主的问题是,对内在小孩有期待和要求,很焦虑的渴望“疗愈”或者说“改变”,这时候我要做的,就是陪伴大家,先来释放自己的焦虑感,然后,逐步的带出对内在小孩的接纳和爱。而这,也是之后的疗愈的基础。
连接到内在小孩之后,第二阶段就是倾听,允许内在小孩表达自己的心声,这个部分原理也还是很简单,就是允许创伤浮现,允许脓水流出来。
这个阶段,内在小孩可能会很情绪化,比如愤怒,比如自怨自艾无比委屈,比如恐惧充满担心和忧虑,也可能对自己充满罪恶感对他人充满愧疚感,或者企图做拯救者等等,这些类型的具体解释在《内在小孩的几种类型》一文中有详细说明,此处就不再赘述。
这个阶段首先要允许内在小孩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而不加评判。具体到每种情绪,处理的方式,需要有所差别,但接纳和允许都是前提,情绪没有好坏,情感是在经历和碰撞中自发的结果,无法用理智或者道德来一下子扭转,因而这个接纳和允许,是一个基本的尊重和前提。而对内在小孩情绪和感受的切身的体会和接纳,也是跟内在小孩进一步建立信任感和亲密感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可能有下面的转变。
接下来的第三阶段就是沟通和转变,这个阶段也是重中之重,也就是消炎上药包扎的过程。如果疗愈,仅仅停留在第二个阶段,就会造成对内在小孩的过度认同,用内在小孩来面对生活,这个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糟糕的现实问题。比如对父母充满愤怒,关系恶化,或者我行我素,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造成工作和人际关系的破裂。
曾经有不止一个个案问我,不是很多教导说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吗?那我听内在小孩的话,他不喜欢这个人或者这份工作,我干嘛还要跟他来往/听他的安排/继续做这份工作?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混淆就是“倾听”和“听话”,倾听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我们需要听到内在小孩的声音,包括她的需要,甚至她的不喜欢,但是倾听不代表我们要所有一切按照内在小孩说的去做。
展开全部
首先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得到什么自己会开心,会有满足感;失去什么自己会沮丧,会有失落感。人最难看清的就是自己的内心,学会释怀,学会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但失去时能够坦然面对。就能够更好的看清自己的内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简单是知道自己的内心需要什么?也就是初心。复杂是自己的需求太多,以至于迷失了自己。所以,内心即需求,正确的、正能量的需求为内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的问题也许并没有个答案 我想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吧 别人看到你的只是表象而已 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内心吧 所思所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