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怀王发出一道愚蠢的盟约先入关中为王,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先入关中者为王”,在本质来说,这只是一句激励人心的政治口号。当时楚国才刚刚建立,而章邯率领的秦军则一路击周文、败田臧、杀陈王、除项梁、连灭魏王齐王继而强攻赵国,在这种背景下,为激励大家与秦国英勇作战,楚怀王才发出这样一个约定。
从当时的情况看,这个约定虽然非常诱人,但因为秦军实在太过强大,所以没有人会把这个约定当回事。因为,从正常情况看,即使真有机会平定关中,也应该是大家联合作战的结果,绝不是某一个人长驱直入杀入关中。
换句话说,就是项羽率领楚系各位大佬共同击败秦军,然后一块进入关中,继而征服秦国故地;甚至而言,是项羽率楚系大佬与赵、魏、燕、齐众多大佬一块进入关中,继而征服秦国故地。 如果是这种结果,你说,谁才是 “先入定关中者”?
而且从正常情形去看,无论入关中,还是定关中,都会以这种方式实现的。如果当时,有人就说某个大佬有机会单独入关中,并能定关中,人们肯定会觉是他在讲梦话。 因为,这似乎是无法想象的事。且说秦国不是纸糊的,就算秦国是纸糊的,众多大佬云集,凭什么让某个人先进关中?
再退一万步说,就算关中很好进入、很好平定,那也是众多大佬蜂拥进入。到时你说,谁才是 “先入定关中者”?
虽然从历史上看,刘邦恰恰就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但问题是,这种结果的出现,其实是巧合中的巧合、偶然中的偶然。要知道,在公元前206年七月份时,章邯就率领二十万秦军投降项羽;而此时的刘邦才刚刚攻下河南南阳的宛城,而直到一个月后,刘邦才攻破武关。
假如,在章邯投降后,项羽与各路诸侯达成共识,直接杀向函谷关,估计以秦国的力量,是绝对无法抵抗的,而刘邦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如果是这种结果,那你说先入定关中的人是谁呢?该由谁来当这个关中王呢?显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甚至而言,即便刘邦因机缘巧合最先进入关中,但最后他仍然得老老实实把关中给让出来。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当时的各路诸侯,没有人会真正把楚怀王的这句约定当回事,因为归根结底,在天下大乱之际,决定你是否有资格封王的条件,绝不不是楚怀王的一个约定,甚至都项羽都决定不了,它只能靠你背后的枪杆子有多硬。
所以,当时绝没有哪个诸侯真会傻傻的认为只要自己能够第一个平定关中,就可以如愿以偿占据关中,当关中王。如果某个诸侯对天下形势的判断还停留在这种层次,那他在诸侯兼并战中绝对撑不过第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