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3次亲征噶尔丹,兵力却一次比一次少,最后是如何取胜的呢?

 我来答
唱橙变J
2020-12-06 · TA获得超过83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通过“昭莫多之战”后,康熙帝取得了对噶尔丹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但是康熙并没有因此而对噶尔丹放松警惕。因为他知道,噶尔丹是此时蒙古草原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他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大清帝国的北部边疆,所以,即便是在这样大好的形式下,也不能放松对噶尔丹的戒备。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十一月十三日,抚远大将军费扬古请求从山西调派1500名骑兵,奔赴前线。康熙帝考虑到山西骑兵不熟悉阵法的因素,所以他随即命令费扬古:

“今拨火器护军一千,炮手二百四十,前锋二百六十,共足尔所调一千五百之数,为尔预备。”(选自《清圣祖实录》)

此外,康熙帝又从宁夏和肃州等地选调了3000名士兵,作为预备军。并同时降旨招降噶尔丹。

康熙帝像

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噶尔丹派遣使者“格垒沽英”来向康熙帝祈求投降。

此时格垒沽英在见到康熙帝之后,试图从侧面打探康熙帝的态度,顺便打探一下清军的后勤装备。此时,格垒沽英看到清军:

车及万辆载粮于将军所驻喀伦之地,粮必以备我投降之人所食者。又黄河近岸托克拖汉尔城之中仓内所积之粮,即如札巴哈河北之沙冈。……闻沿边俱有积粮之仓。”——(选自《清代档案史料选编(一)》)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康熙帝对此次征讨噶尔丹的军粮筹备还是十分充分的。

《北征督运图册(三)》

康熙帝对格垒沽英说:

“侯尔七十日,过此即进兵矣。”——(选自《圣祖本纪二》)。

由此我们也能看到康熙帝坚决剿灭噶尔丹的决心。十二月初,康熙帝下令费扬古:

“今观陆续降人及格垒沽英之言,噶尔丹穷整是实,肤不忍悉加屠戮,不如抚而活之。故于尔未至之前,肤即降旨招降也。”——(选自《大清十朝圣训》)

到了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再次下令亲征格尔丹。三月,在副都统阿南达和提督李林隆等的率领下,八旗军、绿营军共2000名,从肃州出发,进剿噶尔丹。同时,京师八旗军和驻守在宁夏的绿营兵也项基出发。

而我们反观现在的噶尔丹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势力基础,此时的他已经是众叛亲离,亲信们纷纷投降朝廷。在这样多难得情况下,噶尔丹已经是走向了穷途末路之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四月初五日,康熙帝起驾回京。十日后,大将军费扬古传来捷报说,噶尔丹己死。康熙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噶尔丹像

综上所述,康熙帝为解决噶尔丹问题,先后三次对其用兵,并于康熙三十六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其中在乌兰布通之战中,清军先后总共投入了十万兵力;而后来的昭莫多之战中,清军则投入了大约九万的兵力;但是在康熙三十六年的时候,清军投入的兵力仅为2000余人。我们看到,这三次征讨中,兵力一次比一次少,但是最终还是取胜了!

而康熙帝之所以会取得胜利,有史学家则表示:除了他本人的正确指挥以及清军人数上的优势以外,最重要的还跟清军的后勤保障制度的完善,军粮供应充足等方面有关。这一点,即便是在后来雍正帝征讨罗卜藏丹津的时候也是如此。后勤保障体系的完善才是康熙帝战胜噶尔丹的一大重要因素!

爱小树苗4
2020-12-30 · 千百人离开 少数人留下 只有一人回头
爱小树苗4
采纳数:27 获赞数:97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我认为是靠着自身的智慧取胜的,因为他们的兵力虽然非常的少,但是懂得利用兵法,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天时地利,才能够获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浩宇星辰15
高粉答主

2020-12-30 · 非亲有义须当敬,是友无情不可交
浩宇星辰15
采纳数:17 获赞数:66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因为当时不仅康熙的兵力越来越少,但噶尔丹的兵力也是越来越少,而且噶尔丹的家底不如康熙,所以最后噶尔丹会失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夏沫小夏
2020-12-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最后康熙帝完善了后勤保障制度,军粮供应充足,在他正确的指挥下取得胜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