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不如魏国的蜀国频频北伐,有什么作用呢?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蜀汉后期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权,期间六出祁山进行了五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那么为什么蜀国在实力和运气都不占优的情况下诸葛亮却如此坚定的要北伐呢,下面简单分析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现代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冷兵器时代靠的是主帅的智谋和将士的勇武精神。蜀国综合国力不如魏国,不等于游贺兄蜀国就没有一点取胜的把握和机会。在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不是没有,尤其是三国时期,官渡之战曹操胜袁绍,赤壁之战孙刘胜曹操,夷陵之战孙权胜刘备,无不是弱者胜强者的范例,这是其一。
第二,北伐是先帝刘备对诸葛亮的遗愿。古人对受人委托之事比自己的事情看得还要重,这是古人做人的标准和诚信。刘备和诸葛亮之间不仅是古人相托,更是君臣之命,正所谓君叫臣死,神袭臣不得不死。臣子在完成帝王交付的任务上,没有条件可讲,只有想法设法去完成,才算尽了臣下的义务,这是其二。
第三,北伐也是诸葛亮一生的志拍宴向。诸葛亮在没有出山之前,就已经给自已定下了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远大理想,这一点在《隆中对》中就讲的很清楚,对自已、对刘备集团就确立了奋斗目标,做出了战略规划。如果诸葛亮只有志向,而不去努力,那孔明就不是诸葛亮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站在局外,当然知道诸葛亮北伐的结果,因为我们大家都是事后的诸葛亮。也许诸葛亮比我们更知道北伐的结果,但为了个人志向和人臣之忠,他不能不对北伐做出更加努力的尝试,那怕只有一点点希望,毕竟他做出了百倍的努力。我们讲凡事莫以成败论英雄,那就请我们大家是否站在诸葛亮的立场和观点上来理解诸葛亮北伐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