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有人说他既不是宰相更不是罗锅,是真的吗?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成了老百姓耳熟能详声音。刘墉也没有任过宰相,原因是清朝不设宰相一职。
宰相是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的最高长官是丞相。到了清代,继承了一部分明代的制度,清朝任文华殿,武英殿,保和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大学士就相当于内阁大学士,但清朝皇帝为了防止本朝的内阁像明代的那样权力过大,采取了一些措施实际上架空了内阁。其实,“宰相刘罗锅”,五个字错了四个,刘墉既非宰相,也不是罗锅。说刘墉不是宰相,是因为清朝根本没有设有宰相一职,虽然大学士也被称为相,但比之真正的宰相一职,权力差的很远。
刘墉也并不像电视剧描述的那样睿智、完美,也有很多缺点据古文献考证,清朝选拔官吏有全面严格标准,四个字“身、言、书、判”。“身”就是相貌端正,体格健壮;“言”是口齿伶俐、表达清晰;“书”是指字体工整、笔法清秀;“判”是断事精准、思维敏捷。刘墉要做清朝官员,必须符合以上条件。而“身”是第一要素,“罗锅”不仅难立官威,而且有损大清国体,即使刘墉出身再高,也不可能入朝为官。
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因为父亲关系,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当年会试和殿试,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馆担任编修,不久又升迁为侍讲,成为其步入仕途的起点。
刘墉前期做地方官,确实刚正不阿、为民除暴,革除了科场、官场很多弊端,被百姓称为“刘青天”。刘墉也不是辅政大臣,更不是首辅大臣,更谈不上宰相的级别,况且刘墉做官的时候,也没有辅政大臣的说法,他官做得最大的时候,也只是学政的官,还任过嘉庆皇帝的老师。人们称刘墉为“三千岁”,体现了人们对刘墉很敬佩,充分地说明刘墉是个好官。
刘墉在清代未进过军机处,不可能官至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