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太多了啊,来个冷僻一点得吧
刘传文烈士,原名刘坚,罗浮徐东乡笠石人。他为人勇敢刚直,性情急躁,有抱不平思想。他父亲刘观英,母张氏,有两姐一弟一妹,全家七口,生活贫苦,难以度日。
他在小学读至十三岁时,因家贫辍学,尔后,跟他叔父刘镜渊(国民党军刘志陆部下当副官)在部队当勤务员,经过三年的部队生活,看出国民党政治腐败,军心涣散,感到长此下去,没什么前途,便离开部队,回家耕田,农闲磨豆付,做付竹出卖。以后,又在徐田村谢自瑶手下当民团,因谢在徐田村设卡抽税,苛捐繁重,传文对重税甚感不满,对客商则深表同情,因而把未经抽税的客商给予放行。后被谢自瑶发觉,即把他开除,于是他私带驳壳一支,愤然离去。当时,革命烈火已燃烧到大信,而且已成立了大信苏维埃政府。传文与共村的刘王妹、刘德盛三人投身革命,到大信苏区跟从刘光夏、刘霭环等参加革命工作。传文参加革命队伍后,英勇善战,积极工作,经常在大信案山上、石门、上下畲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后提升为驳壳队排长。
1927年间,由于谢自瑶在徐田村设卡抽税,勒索群众,早已使传文不满,他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义愤填膺,心抱不平。因此,有一天指晓,他亲自持枪到谢自瑶家,当场打死谢自瑶、谢泉芳、谢泉深三人。以后,他又到罗岗霞岚把练大古捉到大信去“吊参”,解决当时革命活动经济困难的问题。
1928年,他带领红军、赤卫队攻打岩前地主赖乾古的新屋和罗浮义兴当。是年冬,又攻打岭峰丹竹楼的民团,缴获枪弹后,又率领赤卫队攻打罗浮桥云当。他曾经带领红军攻打罗浮有三四次之多。他经常对战士说:“打仗不要怕,俗话说:耕田吾怕屎,当兵吾怕死,我们为穷人翻身闹革命,就不怕杀头,万一为革命而牺牲,也是光荣的。”因此,他屡建战功,提升为连长。出征时,他经常骑马或骡子,身先士卒,有个医生王森雄也骑骡子跟随同行。
自从传文同志参加革命后,兴宁的反动头目,对他又怕又恨,如陈尧古两次带领军队到笠石村,扬言放火烧屋,抓走他的邻居,结果人将传文老屋内的赏田三斗种卖掉,赎回被捉去的八人。传文全家早已逃走,而家物等件全部搞光,仅存两间烂屋而已。
1929年9月26日,大信苏区红军由营长张国标率领,联合赤卫队共约三千多人,分左中右三路攻打罗岗。刘传文连长带领赤卫队从左翼镰子寨进发,但当时陈尧古的部队联合由罗岗顽畲上的敌人,已赶到镰子寨,阻击我左中两翼部队前进,由于敌人的武器多而精良,而我方仅有粉枪、土炮等,结果在无法取得胜利时,我军下令撤退。当进,刘传文同志为了掩护赤卫队后撤,阻止敌军追击,他使用两支驳壳枪靠在大松树下与敌人激战,结果,在敌人的密集炮火中,他却壮烈牺牲了,那时他年仅22岁。
刘传文烈士,原名刘坚,罗浮徐东乡笠石人。他为人勇敢刚直,性情急躁,有抱不平思想。他父亲刘观英,母张氏,有两姐一弟一妹,全家七口,生活贫苦,难以度日。
他在小学读至十三岁时,因家贫辍学,尔后,跟他叔父刘镜渊(国民党军刘志陆部下当副官)在部队当勤务员,经过三年的部队生活,看出国民党政治腐败,军心涣散,感到长此下去,没什么前途,便离开部队,回家耕田,农闲磨豆付,做付竹出卖。以后,又在徐田村谢自瑶手下当民团,因谢在徐田村设卡抽税,苛捐繁重,传文对重税甚感不满,对客商则深表同情,因而把未经抽税的客商给予放行。后被谢自瑶发觉,即把他开除,于是他私带驳壳一支,愤然离去。当时,革命烈火已燃烧到大信,而且已成立了大信苏维埃政府。传文与共村的刘王妹、刘德盛三人投身革命,到大信苏区跟从刘光夏、刘霭环等参加革命工作。传文参加革命队伍后,英勇善战,积极工作,经常在大信案山上、石门、上下畲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后提升为驳壳队排长。
1927年间,由于谢自瑶在徐田村设卡抽税,勒索群众,早已使传文不满,他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义愤填膺,心抱不平。因此,有一天指晓,他亲自持枪到谢自瑶家,当场打死谢自瑶、谢泉芳、谢泉深三人。以后,他又到罗岗霞岚把练大古捉到大信去“吊参”,解决当时革命活动经济困难的问题。
1928年,他带领红军、赤卫队攻打岩前地主赖乾古的新屋和罗浮义兴当。是年冬,又攻打岭峰丹竹楼的民团,缴获枪弹后,又率领赤卫队攻打罗浮桥云当。他曾经带领红军攻打罗浮有三四次之多。他经常对战士说:“打仗不要怕,俗话说:耕田吾怕屎,当兵吾怕死,我们为穷人翻身闹革命,就不怕杀头,万一为革命而牺牲,也是光荣的。”因此,他屡建战功,提升为连长。出征时,他经常骑马或骡子,身先士卒,有个医生王森雄也骑骡子跟随同行。
自从传文同志参加革命后,兴宁的反动头目,对他又怕又恨,如陈尧古两次带领军队到笠石村,扬言放火烧屋,抓走他的邻居,结果人将传文老屋内的赏田三斗种卖掉,赎回被捉去的八人。传文全家早已逃走,而家物等件全部搞光,仅存两间烂屋而已。
1929年9月26日,大信苏区红军由营长张国标率领,联合赤卫队共约三千多人,分左中右三路攻打罗岗。刘传文连长带领赤卫队从左翼镰子寨进发,但当时陈尧古的部队联合由罗岗顽畲上的敌人,已赶到镰子寨,阻击我左中两翼部队前进,由于敌人的武器多而精良,而我方仅有粉枪、土炮等,结果在无法取得胜利时,我军下令撤退。当进,刘传文同志为了掩护赤卫队后撤,阻止敌军追击,他使用两支驳壳枪靠在大松树下与敌人激战,结果,在敌人的密集炮火中,他却壮烈牺牲了,那时他年仅22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豪,原名冯圣发,慈溪县慈城镇(今宁波市江北区)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7年5月在华东野战军一纵队二旅(1947年1月旅改称师)四团二营四连参加孟良崮战役,在围歼敌七十四师战斗中光荣牺牲。
(一)
1923年,马豪出生于慈溪县慈城镇东高楼址。父亲冯可钧是杭州一家中药铺店员,靠工薪维持家庭生活,失业时生活无着,靠母亲当女佣或借债、典当、编织草帽等微薄收入度日。由于家庭贫困,马豪读到小学毕业就失学了。当时正值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慈溪与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马豪受到抗日救亡运动的进步思想激励,积极投身救亡活动。他废寝忘食地到处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激起了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同时受其大哥冯伯华、二哥冯舜华(均系中共党员)的影响,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游击队,并担任了慈溪县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工作。
1942年,父亲送马豪去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店当学徒。没过多久,马豪就离开药店,仍回到慈城,继续从事慈溪地下党的秘密工作。同年新四军浙东游击司令部在慈北成立,组织上就送他去游击司令部入伍。
(二)
1945年10月初,为谋求和平,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马豪随浙东纵队撤至江苏涟水。11月,部队在涟水整编,苏浙军区与二纵队(即浙东纵队)、四纵队和苏中军区教导旅组建为新四军第一纵队,浙东纵队改称为第三旅,马豪就在三旅工作。涟水战役后,部队转移到山东。1946年12月宿北战斗结束后调二旅(1947年1月旅改称师)四团四连任政治指导员。
马豪思想纯朴,待人热情诚恳,处处以身作则,又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行军途中他经常帮助体弱的战士扛枪,还边走边和战士谈心,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战士的心坎上,沿途鼓励战士“莫掉队,坚持就是胜利”,使部队保持高昂的战斗情绪。
1947年初,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的胜利,部队俘获了大批蒋军官兵,因而教育、融化新解放过来战士的任务成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关键是迅速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使之成为人民战士。对如何教育、争取、融化新战士没有现存的经验,只有逐步摸索。一七五团(前身四团)四连军事、政治工作基础都比较好,加上政治指导员马豪工作认真负责,平时与战士同甘共苦,深受战士爱戴,在连队有着较高的威信,所以教育、融化新战士工作就在四连先走一步,探索经验。这项工作在四连开展以后,马豪召开连队党支部支委会传达纵队政治指导员会议精神,研究确定了开展诉苦运动的工作部署。诉苦运动从引导大家倒苦水开始,启发大家的阶级觉悟,而后转入控诉反动阶级总代表蒋介石罪行,掀
起报仇立功的高潮,达到“当人民战士,为人民解放而战”的目的。
马豪工作艰苦踏实。为了搞好诉苦教育,除开会布置外,他夜里深入到班里亲自找骨干、新兵谈话,了解家史、个人遭遇。有些北方新兵听不懂他的宁波口音,他总是笑眯眯地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二遍。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下了许多人的阶级恨、血泪账,为进行诉苦教育获得扎实的思想、组织资料。马豪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善于宣传鼓动,表扬先进,帮助后进,《工农兵》团报经常刊登他的稿件。诉苦教育中,每次集会,他总是亲自指挥选唱一段他用秧歌调自己填词的“穷的穷来富的富,穷人天天受痛苦,吃不饱来穿不暖,牛马生活真难过”……诉苦大会上的标语、口号:“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控诉旧社会,认清吃人鬼,翻身得解放,跟定共产党”、“参加解放军,一心为人民,打倒蒋介石,报答毛主席”等等也都是他自己拟定,用纸涂墨写成的。
在诉苦运动中,新老战士都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普遍诉说了在旧社会、旧军队身受的压迫,倾吐苦水,决心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苦练本领、杀敌立功,从而提高了部队阶级觉悟,增强了战斗力。诉苦运动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在以后的战斗中,就显示出来了。四连新战士马思进在诉苦教育中扎下阶级觉悟的牢固根基。5月,打孟良崮战役中,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机智勇敢杀敌,被命名为“马思进先锋小组”,而他荣获三级人民英雄称号,全连立集体功一次。
(三)
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第一纵队奉命协同各路友邻军对孟良崮及其周围诸高地发起总攻,纵队决定:以独立师3个团展开在大山场以东杨家庄、叶家沟地域由南向北攻击540高地,以第一师第一团展开在285高地以南地块540、520高地攻击,以第二师第四、第六团展开在285高地及其以北地域向520、540高地攻击。5月15日18时,总攻全面发起,由于未能有效压制敌阵火力,没有成功。16日2时,第二次总攻发起,独立师第一第三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师第四、第六团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分路向520、540高地猛扑,敌人企图作垂死挣扎,居高临下,以炽盛火力阻止我军前进。我军各部队不顾任何伤亡,干部身先士卒,党员、模范奋勇带头,前仆后继,以排山倒海之势与敌展开激烈争夺战。在这万分危急时刻,第四团第四连马思进带领一个战斗小组,抢占了一个小山头,敌人用密集的火力、10倍以上的兵力连续三次向小山头拼死反扑。马豪眼见马思进那里战况激烈,不顾地形极端不利,带领一个班来支援他,不幸被敌人的铅头子弹击倒,胸部被打
了两窟窿,血流如注,当场英勇牺牲,时年仅24岁。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部队在进行评功中,联系到马豪战时、平时的一贯表现,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工作上有创造性,追认他为“纵队模范指导员”。
(一)
1923年,马豪出生于慈溪县慈城镇东高楼址。父亲冯可钧是杭州一家中药铺店员,靠工薪维持家庭生活,失业时生活无着,靠母亲当女佣或借债、典当、编织草帽等微薄收入度日。由于家庭贫困,马豪读到小学毕业就失学了。当时正值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慈溪与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马豪受到抗日救亡运动的进步思想激励,积极投身救亡活动。他废寝忘食地到处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激起了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同时受其大哥冯伯华、二哥冯舜华(均系中共党员)的影响,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游击队,并担任了慈溪县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工作。
1942年,父亲送马豪去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店当学徒。没过多久,马豪就离开药店,仍回到慈城,继续从事慈溪地下党的秘密工作。同年新四军浙东游击司令部在慈北成立,组织上就送他去游击司令部入伍。
(二)
1945年10月初,为谋求和平,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马豪随浙东纵队撤至江苏涟水。11月,部队在涟水整编,苏浙军区与二纵队(即浙东纵队)、四纵队和苏中军区教导旅组建为新四军第一纵队,浙东纵队改称为第三旅,马豪就在三旅工作。涟水战役后,部队转移到山东。1946年12月宿北战斗结束后调二旅(1947年1月旅改称师)四团四连任政治指导员。
马豪思想纯朴,待人热情诚恳,处处以身作则,又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行军途中他经常帮助体弱的战士扛枪,还边走边和战士谈心,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战士的心坎上,沿途鼓励战士“莫掉队,坚持就是胜利”,使部队保持高昂的战斗情绪。
1947年初,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的胜利,部队俘获了大批蒋军官兵,因而教育、融化新解放过来战士的任务成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关键是迅速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使之成为人民战士。对如何教育、争取、融化新战士没有现存的经验,只有逐步摸索。一七五团(前身四团)四连军事、政治工作基础都比较好,加上政治指导员马豪工作认真负责,平时与战士同甘共苦,深受战士爱戴,在连队有着较高的威信,所以教育、融化新战士工作就在四连先走一步,探索经验。这项工作在四连开展以后,马豪召开连队党支部支委会传达纵队政治指导员会议精神,研究确定了开展诉苦运动的工作部署。诉苦运动从引导大家倒苦水开始,启发大家的阶级觉悟,而后转入控诉反动阶级总代表蒋介石罪行,掀
起报仇立功的高潮,达到“当人民战士,为人民解放而战”的目的。
马豪工作艰苦踏实。为了搞好诉苦教育,除开会布置外,他夜里深入到班里亲自找骨干、新兵谈话,了解家史、个人遭遇。有些北方新兵听不懂他的宁波口音,他总是笑眯眯地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二遍。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下了许多人的阶级恨、血泪账,为进行诉苦教育获得扎实的思想、组织资料。马豪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善于宣传鼓动,表扬先进,帮助后进,《工农兵》团报经常刊登他的稿件。诉苦教育中,每次集会,他总是亲自指挥选唱一段他用秧歌调自己填词的“穷的穷来富的富,穷人天天受痛苦,吃不饱来穿不暖,牛马生活真难过”……诉苦大会上的标语、口号:“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控诉旧社会,认清吃人鬼,翻身得解放,跟定共产党”、“参加解放军,一心为人民,打倒蒋介石,报答毛主席”等等也都是他自己拟定,用纸涂墨写成的。
在诉苦运动中,新老战士都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普遍诉说了在旧社会、旧军队身受的压迫,倾吐苦水,决心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苦练本领、杀敌立功,从而提高了部队阶级觉悟,增强了战斗力。诉苦运动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在以后的战斗中,就显示出来了。四连新战士马思进在诉苦教育中扎下阶级觉悟的牢固根基。5月,打孟良崮战役中,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机智勇敢杀敌,被命名为“马思进先锋小组”,而他荣获三级人民英雄称号,全连立集体功一次。
(三)
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第一纵队奉命协同各路友邻军对孟良崮及其周围诸高地发起总攻,纵队决定:以独立师3个团展开在大山场以东杨家庄、叶家沟地域由南向北攻击540高地,以第一师第一团展开在285高地以南地块540、520高地攻击,以第二师第四、第六团展开在285高地及其以北地域向520、540高地攻击。5月15日18时,总攻全面发起,由于未能有效压制敌阵火力,没有成功。16日2时,第二次总攻发起,独立师第一第三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师第四、第六团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分路向520、540高地猛扑,敌人企图作垂死挣扎,居高临下,以炽盛火力阻止我军前进。我军各部队不顾任何伤亡,干部身先士卒,党员、模范奋勇带头,前仆后继,以排山倒海之势与敌展开激烈争夺战。在这万分危急时刻,第四团第四连马思进带领一个战斗小组,抢占了一个小山头,敌人用密集的火力、10倍以上的兵力连续三次向小山头拼死反扑。马豪眼见马思进那里战况激烈,不顾地形极端不利,带领一个班来支援他,不幸被敌人的铅头子弹击倒,胸部被打
了两窟窿,血流如注,当场英勇牺牲,时年仅24岁。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部队在进行评功中,联系到马豪战时、平时的一贯表现,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工作上有创造性,追认他为“纵队模范指导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参考资料: wu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