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宫是曹操旗下的心腹谋士,却在后面背叛了曹操,这是为什么呢?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塑造的陈宫(字公台),具有文人士大夫的气节,且大智大勇,大仁大义。
曹操占据兖州之后,杀了两个人导致陈宫的“自疑”。
第一个人是和陈宫同属于地方豪族的王匡。王匡此人就是讨伐董卓关东联盟的河北郡太守,他出生于泰山郡,泰山郡就是兖州刺史部下面的一个郡。王匡此人本来属于泰山的一个豪族,和袁绍在河内郡一起反对董卓,但是在进攻董卓的时候被董卓打得大败,被迫回到故乡泰山郡征兵,准备从头再来,而且在和董卓对峙期间,王匡在袁绍的指示下杀了自己的妹夫胡母班,胡母班的家族在泰山郡也很有势力,王匡在泰山郡募兵完成之后准备去联合陈留郡太守张邈,但是被曹操伙同胡母班家族一起杀死。
王匡的死使得同为豪族的陈宫不由得十分害怕,因为这是曹操要兖州豪族屈服的信号。王匡和曹操同属于关东联军,有都是袁绍一派的人,曹操在占据兖州之后如此对待王匡,同为兖州东郡豪族的陈宫心里害怕,可想而知。而另一个则是边让,边让是当时的名士,在天下还有很有声望,但是对于曹操十分不爽,毕竟曹操出生宦官之家,而且行事都是法家的作风,和儒家所推崇的行为举止十分不符合,作为儒家名士,边让对于曹操的行为肯定是提出过批评和指责,于是曹操就杀了边让。
这两个人的死促使兖州的豪族不免有同病相怜的感觉,陈宫作为兖州豪族的一个代表人物,他肯定也害怕曹操有一天拿自己开刀,这就是史书所说的“自疑”。这也就促成了兖州豪族的叛变,这一次叛变声势浩大,当时还能够站在曹操一方的只有鄄城,范、东阿三郡。可想而知当时的豪族叛变有多么猛烈,陈宫只是其中的领头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