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前后的项伯有哪些变化?他都经历过什么?
鸿门宴事件发生之前,项伯只和刘邦阵营中的张良有交情,经过鸿门宴事件,项伯又和刘邦阵营的首脑人物刘邦攀上关系,鸿门宴事件之后,项伯曾两次帮过刘邦,也在项羽败亡后被刘邦封侯,这便是项伯在鸿门宴事件前后的变化。
- 首先,在鸿门宴事件之前,项伯只和张良有交情。
按照《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刘邦在起事初期遭遇雍齿的背叛,为了解决雍齿背叛问题,刘邦做了很多努力,最后在项梁帮助下,刘邦成功赶走雍齿,拿下丰邑,其后,刘邦便和项梁有了交情,也常常和项羽一起攻城略地。
也就是说,刘邦和项家的项梁、项羽早在很早之前就熟识了,就有交情了。但从史书中对项伯的记载来看,在项家也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项伯在鸿门宴之前却和刘邦没有任何交情,这也是项伯得知项伯找张良后大吃一惊的缘故。
刘邦和项伯没什么交情,项伯也和刘邦没什么交情,所以项伯在得知项羽犒赏士卒准备袭击刘邦时,项伯首先想到的是张良而非刘邦的安危,项伯是为了救张良而非刘邦才夜访刘邦军营的。
项伯和张良怎么会有交情呢?
原来呀,在很久之前,秦始皇还在位的时候,项伯和项梁一样杀过人,项梁是被捕后被秦吏曹咎给放了,而项伯则是在逃亡的时候被张良给保护起来了,这等于说,张良曾救过项伯一命。
将心比心,张良曾救过项伯一命,而在项羽下令袭击刘邦军队后,张良有可能会死于非命。救命之恩,岂能不报?因此,项伯才不顾一切地夜访刘邦军营,见到张良后,将实情相告,而后便想拉着张良一起逃亡。
- 其次,经过鸿门宴事件,项伯终于和刘邦攀上了交情。
尽管项伯强拉着张良要走,但张良并没选择一走了之,而是留下了项伯并亲自将项伯带来的军情转告给刘邦,张良和刘邦短暂合计了一下,想出了应对之策,张良便去请项伯,请项伯和刘邦相见。
事已至此,项伯也是身不由己,只好去见刘邦。让项伯没想到的是,刘邦不仅盛情款待了项伯,还跟项伯约为儿女亲家,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刘邦将自己的种种小动作解释为误会并宣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项家,说得更直白些,刘邦当着项伯的面,委婉地表示了他愿意向项家俯首称臣的意思。
这可把项伯高兴坏了。
原本,项伯能想到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项羽全军出击,付出极大的代价,最终消灭刘邦,张良也会成为刘邦的陪葬,这也是项伯夜访刘邦军营的原因,项伯是不想看着张良送死。
而今,刘邦竟然主动表达了俯首称臣的意思,这意味着,项羽不费一兵一卒便获得了支配刘邦所占土地的权力,可谓是兵不血刃。倘若真能按照刘邦所说的,刘邦向项羽称臣,项羽趁机进入咸阳,项羽赚了,张良也就不用死,项伯也就不用逃亡了,真是一举三得。
因此,项伯向刘邦许诺,他一定会将刘邦的意思转达给项羽,并保护刘邦。同时,项伯也要求刘邦尽快尽早地去见项羽,当着项羽的面表达俯首称臣的意思。
随后,项伯便起身回了鸿门,把整件事一五一十地讲给项羽听,项羽听完,也同意项伯的意见,认为这是上策。这也是第二天一早,项羽一见刘邦,便把二人之间剑拔弩张的责任全部推给曹无伤的原因,也是项羽在鸿门宴会上频频无视范增示意的原因。
但项伯和项羽的共识并不为范增所知,范增见项羽又是把曹无伤推出来,又是留刘邦宴饮,还以为项羽是要利用宴会来完成斩首行动呢,所以范增屡次举起玉佩并给项羽递眼色,暗示项羽时机已到可以行动了,在被项羽屡次无视之后,范增再生一计,找到项庄,对项庄一通鼓动,要项庄借着舞剑的机会,杀了刘邦,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项庄舞剑。
项伯见项庄舞剑 ,知是范增指使,但又不好直接喝止项庄,于是也借着舞剑的方式来保护刘邦,保护他和项羽叔侄与刘邦谈下的和约。刘邦、张良、樊哙等人见势,知项羽阵营尚未彻底统一思想,还有人想做掉刘邦,于是借口上厕所,直接就逃了,逃回灞上军营,杀曹无伤泄愤。
- 最后,鸿门宴事件之后,项伯两次帮助刘邦。
经过鸿门宴事件,项伯已经和刘邦攀上了交情,项伯也相信,刘邦是真心向项羽俯首称臣,刘邦和项羽依旧是同一战线上的,但项羽竟然受范增蛊惑,将刘邦打发到巴蜀,这是明显的负约行为,和项伯讲义气的性格不符。
刘邦正是利用了项伯讲义气的性格,让项伯来做中间人,在巴蜀之外多要了一块汉中,项羽对自己的负约有愧,加上他认为汉中也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便同意把汉中也给到刘邦。
但这一块被项家所忽视的汉中,却成了刘邦日后还定三秦的关键地盘,刘邦到达巴蜀后,提拔了韩信,而后用韩信计,从汉中出兵,迅速平定了三秦大地。
刘邦还定三秦时,也是项羽杀了韩王成的时候,张良见韩王成被杀,意欲借刘邦之手为韩王成报仇,于是便搜集了齐地田荣联合彭越、陈馀的证据,交到项羽手上,同时写信跟项羽说,他能保证,刘邦只是想践行当初的约定,拿下关中之后,刘邦便不会继续往东出兵了。
项羽一琢磨,西有刘邦,东有田荣。刘邦似乎真的只是要拿回当初约定的关中,而田荣则是人心不足,所以决定把有限的兵力放到齐国,打田荣,但也不放心刘邦那边,于是封郑昌为韩王,让郑昌利用韩地来阻挡刘邦东进。
事实上,刘邦心中想的是天下,所以刘邦拿下关中后,并没有停止东进的脚步,而是陆续地攻陷了西魏、殷、河南、韩等多国,并采纳陈平计,兵袭彭城。彭城是项羽的都城,刘邦占领了彭城并在项羽的王宫中大摆宴席,这是在狠狠地地扇项羽的脸啊,楚汉相争也由此而正式展开。
楚汉战争中,项羽方面因缺粮缺名将,打得很辛苦,而刘邦因粮草充足名将众多,打得很从容,打到后来,项羽顶不住了,只好用下三滥手段,把彭城之战后俘虏来的刘太公绑上两军阵前,刘太公是刘邦的父亲,项羽绑着刘邦父亲,架上大鼎,鼎里放着水,鼎下放着柴,意欲煮了刘太公,项羽威胁到,“你要不投降,我就煮了刘太公。”
刘邦当然不能投降啊,于是便说了那句著名的分我一杯羹的话。面对刘邦的油盐不进,项羽很是气恼,想真的煮了刘太公,正是这时候,项伯又站了出来,项伯跟项羽说,为国者不顾家,刘邦的选择无可厚非,如果我们煮了刘太公,刘邦就不再投鼠忌器,我们的灾祸也就来了。
虽然项伯说的话都是站在项羽角度来考虑的,但却在客观上搭救了刘邦父亲,所以说项伯又一次帮了刘邦。
后来,项羽终究还是败亡了。项伯率项家活下来的族人投降,刘邦因项伯曾帮助过自己,给项伯封了侯,除项伯外,项家还有三人也被封侯了,投降的项家人都被赐姓刘,汉景帝时的丞相刘舍其实就是项家人,刘舍的父亲是刘襄,刘襄本姓项,于汉二年在定陶归降刘邦,被赐姓刘,封桃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