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精神家园》读书笔记

 我来答
曦莲滩8177
2022-08-01 · TA获得超过700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26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117万
展开全部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我精神家园》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精神家园》读书笔记1

  我大体明白卡尔维诺想要做的事:对一个作者来说,他想要拥有一切文学素质:完备的轻逸、迅速、易见和繁复,再加上连贯。

  ——摘录自《卡尔维诺与未来的一千年》

  真正的小说家不会喜欢把小说写得像电影。我记得米兰·昆德拉说过,小说和音乐是同质的东西。我讨厌这个说法,因为好像这世界上没有了音乐,就说不出小说该像什么了;但也不能不承认,这种说法有些道理。小说该写人内在的感觉,这是没有疑问的。但仅此还不够,还要使这些感觉组成韵律。音乐有种连贯的、使人神往的东西,小说也该有。既然难以言状,就叫它韵律好了。

  ——摘录自《盖茨的紧身衣》

  但我相信爱好文学的人会同意我这句话:优秀文体的动人之处,在于它对韵律和节奏的控制。阅读优美的文字会给我带来极大的快感。

  ——摘录自《关于文体》

  1、家庭也好,海船也罢,对个人来说,是太小的囚笼,对人类来说,是太小的噩梦。更大的噩梦是社会,更准确地说,是人文生存环境。假如一个社会长时间不进步,生活不发展,也没有什么新思想出现,对知识分子来说,就是一种噩梦。这种噩梦会在文学上表现出来。这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这是因为,中国人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在生活中感到烦躁时,就带有最深刻的虚无感。

  2、所谓幽闭类型的小说,有这么个特征:那就是把囚笼和噩梦当作一切来写。或者当媳妇,被人烦;或者当婆婆,去烦人;或者自怨自艾;或者顾影自怜。总之,是在不幸之中品来品去。

  ——摘录自《关于幽闭型小说》@

《我精神家园》读书笔记2

  伟大一族不是空想家,不是只会从众起哄的狂热分子,更不是事情还没弄清就热血沸腾的青年。他们相信,任何美好的梦想都有可能成真——换言之,不能成真的梦想本身就是不美好的。假如事情没做成,那是做得不得法;假如做成了,却不美好,倒像是一场噩梦,那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想得不对头。不管结局是怎样,这条路总是存在的——必须准备梦想,必须为梦想工作。这种想法对不对,现在我也没有把握。我有把握的只是:确实有这样的一族。

  ——摘录自《有关“伟大一族”》

  1、活在某些时代,持有我这种见解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我就经历过这样的年代——书书没得看,电影电影没得看,整个生活就像个摸得光秃秃的母猪架子,好在我还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发牢骚——发牢骚就是架子上残存的一撮毛。大家聚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人人妙语连珠,就这样把麻烦惹上身了。好在我还没有被劁掉,只是给自己招来了很多批评帮助。这时候我发现,人和人其实是很隔膜的。有些人喜欢有趣,有些人喜欢无趣,这种区别看来是天生的.。

  2、除此之外,喜欢有趣的人不该像那群种猪一样,只会发一通牢骚,然后就被劁掉。这些人应该有些勇气,做一番斗争,来维护自己的爱好。

  ——摘录自《有关“给点气氛”》

  1、坏事就是坏事,好事就是好事,让我们先言尽于此。至于坏事可不可以变成好事,已经是另一个问题了。

  2、罗素先生曾说,真正的伦理原则把人人同等看待。我认为这个原则是说,当语及他人时,首先该把他当个寻常人,然后再论他的善恶是非。这不是尊重他,而是尊重“那人”,从最深的意义上说,更是尊重自己——所有的人毕竟属同一物种。人的成就、过失、美德和陋习,都不该用他的特殊来解释。You are special,这句话只适于对爱人讲。假如不是这么用,也很肉麻。

  ——摘录自《我看老三届》

《我精神家园》读书笔记3

  《我的精神家园》一书话题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命运。有人曾这样说过:“《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充满睿智的诗意的世界,一个自由思想家的精神家园,是使人忧伤的幽默。”读完全书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知识分子的不幸”这一部分内容。我从中得到了这样一个感悟:不断地学习和追求,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书中写道:“什么是知识分子最害怕的事?”答案就是“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是的,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是十分重要的。毋庸置疑,好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一个人实现理想和目标。同时,我认为虽然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是十分重要,但并不起绝对作用。我坚信个人的努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追求,才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活得更有价值。不断地学习和追求,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王小波说,人应该记住自己做过的聪明事,更该记得自己做的那些傻事。这是提醒人们应该具备时时反醒的精神吧,我这样理解。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知识分子,在不断地学习和追求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多多少少的失误。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反醒的精神,努力做到时时刻刻自省,不断改正错误。

  古语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个知识分子,在不断地学习和追求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王小波还说,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选择幸福,实现理想,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

  一个知识分子,不断地学习和追求的过程中,有宏大的志向后,还有博大的胸怀。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多向他人学习了。毛泽东曾经豪迈地写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正沧桑。”其中抒发的正是一代伟人豁达的胸襟和壮志豪情啊!他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也正是与他的宏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联系在一起。

  在现实社会中,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往往会摔跟斗。但是,命运就在我们的手中。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要不断地学习和追求,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其实,不断地学习和追求,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我精神家园》读书笔记4

  我的精神家园不是一个庞杂的书系,也不存在于一个虚无飘渺的国度里。虽然,“对超越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我的精神家园却是现世中的一个人,从什么时候起,我称之为“家里”,很多时候我希望这是我一个人的专利,虽然,不如“清华大学”那样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我希望更多的人会知道在我的心中自有我的精神家园。

  到现在,已是8年的光景, 1937—1945年抗战时间也是8年,但那是血雨腥风的年月,在我这里多的却是斜风细雨罢了,在润物无声的不断积累过程里,我在明白一颗心的形状,一个在过身边又在远行的人,一个飘忽不定的灵魂,一个清晰又曾暗淡的家园,很多的片段连接成今天我的回忆,从时间的起始上,鲜活的我都详细的列出来。

  家里,送给我的那一张纸,是在1999年我的生日上,画面是荷花,她说不善丹青,我却没有这样的感觉;我觉得画还是蛮不错的,在我眼里,但它已经夹在书里被出售掉了,还是语文课本,想来不无遗憾,如今,我在网络上都是用“荷年荷月”,从源头上找寻,可以得到答案也,那一批是高中的教科书,是从校外的那个小屋里周转到市场上的。

  一个小车,曰“致远书社”,竟在门口卖一些辅导书,多的是志鸿优化设计系列,我买了一本历史的,她买了一本萌芽还是散文选刊,属于我看不懂的内容,家里说是给弟弟看的,我只晓得点头,恩,这样的表示赞同。我对语文不感兴趣,更不喜欢背诵课文,当白莹要我俩在黑板上默写的时候,我考了零分,因为一个字也没写,内容是《石钟山记》最后一段。家里自然跟我不同,圆满地达成目标,最后,我还是没有记住。

  家里订阅过《读写月报》,我只负责看,不过效果不怎么样,能够一边看一边睡觉,真是想来亏待那些书了,实在有大不敬嫌疑,我记得家里有购书的习惯,有时给我看《钱钟书文集》,不过,没收的那本《傲慢与偏见》我也至今不得看过,我的那本写国共关系的《潮起潮落》也没收了,还有一本跟哥们一起看的油画书,估计不知扔在何处去,有时间再质问一下尹继学同志。

  家里似乎不爱学习,经常就回家了,回家一呆就是几天,也不当回事。相比之下,我是一循规蹈矩之人,叫我干什么我就干,学习就学习呗,除了数学极烂外,都不很反感。有时,家里也不明什么原因的就走了,问问甜瓜才知道,没有回家。我出去校园找,北风萧萧的,往西往北,可惜的是还没找到,一失望之下,课也不上了,我回家了。回到学校后,她也来了,还戏称“捉迷藏”,我是没有高兴的理由,但也不失望了,还没有走失。

  我喜欢在野外的风中看家里被风吹拂起来的发丝,我以为这是与自然距离最近的地方。还有一同去初中看她给我介绍曾经住宿过的地方,但那里已经一片杂草,人迹罕至了。还有当家里做饭时脸上偶尔留下的淡淡的灰迹,在都市里哪里还有这么原始的燃料,这么自然的举手投足,我看着以后,喜欢偷偷的笑,然后再告诉她灰在何处。

  高中时代的吃饭可以在教室里、餐厅、宿舍、小吃部几个地方,而教室里是最经常的,因为节约时间啊,速度也是很惊人的,早自习过后,人们涌向食堂后面提水,那时三餐没有质量上的差别,基本一样,我没有水时,家里会来,我很感激的;家里经常请我吃学校门口对面的包子,假期里我又去看了看,我好像已经分不清楚还是不是原来的那一家了,区区小镇也在大兴土木,搞得面目全非。

  家里冬天时拿给我一个毛毯,不知从谁的口中得知我就盖一床被子的,我也却之不恭,盖了一个冬季加春季,到毕业时才归还,现在我都要盖被子两床,那个时候还是在北方,也没有暖气也没有火炉,这是怎么了?家里,经常发低烧,说晚上要盖三床被子,我怀疑半夜里会被踢掉两床的情景,她笑答,不会的,我睡觉一般比较老实。还有如此功夫,难得,我在学校哥们家时经常的景象时,天亮了,两床被子分层呈一人一床盖,竟也不冷。

  放假回家我会看看那些以前的相片,熟悉又陌生,最多的是那个柳树林子,林子已经很久不去,估计景色不再,那些是20xx年的,5年过去,积淀了还是荒废了,已经无关宏旨。反正记忆已经存档,为了怕丢失,我们不是已用相机捕捉住了那些容易逝去的年华了吗?其中的一张我俩是站在树的两边的,那天,家里说,这是注定要分手的。我说有什么科学根据吗?她说,网上说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