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结局是什么?
《母语》最后的结局就是两个女人都离开了男主。秦岚扮演的李妍是在规定时间按照要求离开了,而王裴扮演的方韵算是离家出走,留下方中信扮演的张罄独自面对这个代孕来的孩子。
说实话,虽然在电影的最后导演说这是按照真实的故事改编,也说方韵和张罄离了婚,李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过自己的日子。似乎是想要把因为代孕而引发的家庭伦理问题再一次提升,引起观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思考。但是,电影并没有达到导演或者编剧的要求。
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尤其是在拍摄的2012年,在那个时候代孕还算是一个能够撩拨人们神经的敏感话题。但是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设置,却淡化了这个伦理问题的核心。代孕到底会带来什么影响?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到底哪一个更重要?
在影片的最后,导演借方韵的口念叨了一堆让人昏昏欲睡的大道理,在说教中将问题的根源引向了“女性对于生育的责任和义务”上。没有怀胎十月就不能做妈妈?没有在怀孕的时候让孩子听到自己的声音孩子就不人妈妈?这样的观念,让无数领养孩子并将他们养育成人的母亲们如何自处?这一点也不符合方韵将地震中孩子带回来抚养的设定啊。
感觉就是电影内容的制作团队,还没有把这个问题想明白就对这件事加上了很多条条框框。不仅没有设置好戏剧冲突,同时发这个矛盾引到了另外一个维度。感觉代孕在这个故事中并不是原罪,真正的原罪是让代孕妈妈和男主生活在一起,而女主又常年不在。还莫名其妙给代孕妈妈加了一项保姆的工作,让女主人和观众误以为男主和代孕妈妈或许有些微妙的感情。这个设置其实有点像2010年的韩国电影《下女》,不过下女的内涵更为丰富,所触及的人性也更为黑暗一些。
最后不得不吐槽,方韵离开前的那段话,真的很像八十年代初期的电影。在听方韵那段台词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谢晋在《天云山传奇》和《牧马人》中,主角关于自己的反思与独白。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独白是有跨时代意义的,但是放到2012年难免有矫情之嫌。
总的来说,我还是觉得制作方挖到了一个好题材,但是功力不够没有处理好内容。同样是处理血亲关系的王小帅的电影《左右》,就很好的处理了血亲关系、家庭伦理、个人感情之间的矛盾,其引发的思想共鸣也强烈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