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候是什么官职
候不是官位,是爵位。
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侯爵为“超品”,即为超过一品之意。只授与皇亲国戚与极少数功臣。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侯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例如法国Marquis、英国Marquess、德国Markgraf等)。
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二等。周朝诸侯国中侯爵国有鲁国、齐国、陈国等。
秦朝、汉代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侯爵作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列侯(彻侯)、关内侯。列侯(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
唐朝、宋朝有县侯;明朝有侯爵;清朝有侯爵,分三等。
汉朝爵位制度:
西汉,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设王爵。初,王爵有功臣得之者,高祖时诛伐殆尽。此后,王爵仅皇族可得。
早期的诸侯王国大者列郡数十,小的也有数郡,皆由诸侯王自治其国,汉廷仅为之置太傅而已,其余丞相、内史、中尉、御史大夫之类皆王自置。经过七国之乱和汉武帝下推恩令、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制,诸王仅得食本国租税,不得预国政。
尽废内史、御史大夫、郎中令、廷尉、宗正、太仆等与汉朝设置相同的官称,改丞相为相,治事如郡太守,令中尉治事如郡都尉。
自此,王国与列郡无异。东汉王国制度与西汉后期一致,国与郡等,唯改太守为相、都尉为中尉,另置傅领王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