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走学科竞赛这条路是种怎样的体验?
8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什么是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竞赛,要求学生有非常灵活的思维,同时对知识掌握有很高的熟练度。竞赛一共有五大学科,包括数学、物理、信息学、化学、生物五门学科。学科竞赛主要分为省级赛、全国赛和国际赛。
参加学科竞赛有什么用?
参加学科竞赛相比传统裸考可以获得升学上的优势。五大学科竞赛是自主招生中高校认可度最高的奖项,学生们如果能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奖(国决、省奖、市级奖),自主招生初审的通过率会很高,拿到高考降分的可能性也越大。
保送北大清华
如果能够在五项学科竞赛中获得金牌且进入国际集训队,就可以直接保送清华北大,且专业任选。但要想进入五项学科竞赛集训队,非常难,要过五关斩六将,每年全国只有260名同学能够进入国家集训队,想要成为佼佼者,实属困难。
获得自主招生资格
北大、清华等名校,在录取过程中,把越来越多的名额投向了自主招生。以清华北大为例,仅凭裸分录取的,仅有20%。在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评价体系里,竞赛获奖几乎成了不可替代的指标。
什么孩子适合走竞赛途径?
成绩在一本线以上。高校自主招生,即使降分录取也会要求学生成绩至少在一本线上,所以学科竞赛更适合高考成绩至少能上一本线上的学生。
有学科特长。每项学科竞赛都只会比拼单个学科的内容,所以特别适合有学科特长、爱好的学生。
学有余力。参加学科竞赛和自主招生,会占用学生的一部分时间,所以学科竞赛仅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
学科竞赛是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竞赛,要求学生有非常灵活的思维,同时对知识掌握有很高的熟练度。竞赛一共有五大学科,包括数学、物理、信息学、化学、生物五门学科。学科竞赛主要分为省级赛、全国赛和国际赛。
参加学科竞赛有什么用?
参加学科竞赛相比传统裸考可以获得升学上的优势。五大学科竞赛是自主招生中高校认可度最高的奖项,学生们如果能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奖(国决、省奖、市级奖),自主招生初审的通过率会很高,拿到高考降分的可能性也越大。
保送北大清华
如果能够在五项学科竞赛中获得金牌且进入国际集训队,就可以直接保送清华北大,且专业任选。但要想进入五项学科竞赛集训队,非常难,要过五关斩六将,每年全国只有260名同学能够进入国家集训队,想要成为佼佼者,实属困难。
获得自主招生资格
北大、清华等名校,在录取过程中,把越来越多的名额投向了自主招生。以清华北大为例,仅凭裸分录取的,仅有20%。在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评价体系里,竞赛获奖几乎成了不可替代的指标。
什么孩子适合走竞赛途径?
成绩在一本线以上。高校自主招生,即使降分录取也会要求学生成绩至少在一本线上,所以学科竞赛更适合高考成绩至少能上一本线上的学生。
有学科特长。每项学科竞赛都只会比拼单个学科的内容,所以特别适合有学科特长、爱好的学生。
学有余力。参加学科竞赛和自主招生,会占用学生的一部分时间,所以学科竞赛仅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说真的,如果高中想走学科竞赛之路的,肯定是奔着TOP2去的,至少也想捞个中科大或者复浙交。不可否认很多人是抱着一颗功利的心参加学科竞赛的,但是既然是个人选择,也无可指摘。
如果高中想走竞赛的道路,就不仅仅是“入”的问题,还要考虑怎么“出”,特别是在现在竞赛优惠政策收紧的情况下。尽管高校还是很希望招收一部分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竞赛之路已经变得更加曲折和隐秘。
以上的种种,就是 目前竞赛为什么越来越强调规划的原因 。
为什么很多同学选择尽可能早的接触竞赛,为什么很多学校开设直升(2年初中+4年高中,典型的就是北京十一学校),省去备战中考浪费的时间。这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高二9月确定是否具备冲击竞赛的水平,以确定未来是否持续在竞赛上花时间, 一旦确定不搞竞赛,则急流勇退,把握高考,把握自主招生,将原来的竞赛基础转化成自主招生准备中的优势。
很多人说到竞赛,都在大谈特谈竞赛风险大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目前竞赛体系中, 由于存在暑期营、金秋营的多次尝试机会,谈风险已经偏离了方向,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你只是选择把风险分散在不同次的尝试里,还是孤注一掷的放在高考中。自然,放在一个里,你在上面用的时间就多,放在多个中,时间相对就分散。
所以,更关键的问题并不是风险多大, 而是规划的是否合理,是否有规划,有检验,检验是否是客观而非主观,检验结果为正则继续努力,为负是否能够让原来的努力不要白费,这才是关键。
事实上,学习竞赛的学生当中,一部分是以省队、决赛为目标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学习竞赛得到一些奖项,同时掌握一定学科基础,从而在高考、自主招生考试中取得优势。有的学生在高二的时候意识到自己无法继续冲击奖牌,则退而求其次,兼顾课内成绩的情况下,拓展课外知识,为将来自主招生、夏令营做准备。
以我以往的经验来看,判断自己定位的最佳时间点在高二的9月份。因为接下来的一年,既是竞赛突击的关键时期,也是课内学习上难度,巩固年级排名,并且争取夏令营名额的关键时期。更重要的是,高二的9月份,各科竞赛基本经过一年备考也考了一轮了,这时候学生的竞赛成绩反馈、心态和定位都会比较明确。是否继续并不是老师劝不劝,也不是家长拦不拦的问题,而是你的竞赛成绩到底具不具备继续搞下去的能力。
如果高中想走竞赛的道路,就不仅仅是“入”的问题,还要考虑怎么“出”,特别是在现在竞赛优惠政策收紧的情况下。尽管高校还是很希望招收一部分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竞赛之路已经变得更加曲折和隐秘。
以上的种种,就是 目前竞赛为什么越来越强调规划的原因 。
为什么很多同学选择尽可能早的接触竞赛,为什么很多学校开设直升(2年初中+4年高中,典型的就是北京十一学校),省去备战中考浪费的时间。这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高二9月确定是否具备冲击竞赛的水平,以确定未来是否持续在竞赛上花时间, 一旦确定不搞竞赛,则急流勇退,把握高考,把握自主招生,将原来的竞赛基础转化成自主招生准备中的优势。
很多人说到竞赛,都在大谈特谈竞赛风险大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目前竞赛体系中, 由于存在暑期营、金秋营的多次尝试机会,谈风险已经偏离了方向,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你只是选择把风险分散在不同次的尝试里,还是孤注一掷的放在高考中。自然,放在一个里,你在上面用的时间就多,放在多个中,时间相对就分散。
所以,更关键的问题并不是风险多大, 而是规划的是否合理,是否有规划,有检验,检验是否是客观而非主观,检验结果为正则继续努力,为负是否能够让原来的努力不要白费,这才是关键。
事实上,学习竞赛的学生当中,一部分是以省队、决赛为目标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学习竞赛得到一些奖项,同时掌握一定学科基础,从而在高考、自主招生考试中取得优势。有的学生在高二的时候意识到自己无法继续冲击奖牌,则退而求其次,兼顾课内成绩的情况下,拓展课外知识,为将来自主招生、夏令营做准备。
以我以往的经验来看,判断自己定位的最佳时间点在高二的9月份。因为接下来的一年,既是竞赛突击的关键时期,也是课内学习上难度,巩固年级排名,并且争取夏令营名额的关键时期。更重要的是,高二的9月份,各科竞赛基本经过一年备考也考了一轮了,这时候学生的竞赛成绩反馈、心态和定位都会比较明确。是否继续并不是老师劝不劝,也不是家长拦不拦的问题,而是你的竞赛成绩到底具不具备继续搞下去的能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是个失败者
我是一个东北三省的竞赛学生,初中的成绩不错,也是在最好的高中最优秀的班级,毅然决然的投身竞赛。现在想想,支持我走下去的恐怕只有竞赛老师最开始的“不要放弃”。
后来很俗套,第一年在物竞的外围晃悠,甚至买来了科学杂志去“拓宽视野”。第一年惨不忍睹,第二年开始了奋起直追的道路。
第二年啊,两年半过去了,我一直不怎么回忆那段岁月。每天很充实,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每天很努力的追啊追。答主自认算是个智商过得去的人,在哪一年里,我自认为有了冲刺省队的能力。
最后的结局,大家已经知道了,我失败了。其实失败不痛苦,痛苦的是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我一直不会对别人说这些,因为其他人不会相信或者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
第一,我除了去外地上那种七天集训班之外,没有得到过有针对性或者真正切到重点的指导,而其他的同学已经由专业教练一对一指导了好久。
第二,指导的欠缺我可以自己啃回来,不知道学什么好就全都学,还记得硬啃科里奥利力和电偶极层的酸爽。可是内部的黑暗就是在让我没办法了。三道和答案完全一样的大题,都被判成一两分的感觉真是无奈,去参加实验考试之后得知其他同学事先都知道考题的心酸。诶~
现在我已经大一了,这段经历真的很黑暗。答主高三回归的时候面对几乎不会的生物化学内心居然毫无波澜,因为心都死了,只是按部就班的学下去。说个有趣的事情 ,回归之后的一个月,我做不出任何的物理题目,见到物理题手就会抖,甚至根本无法思考,眼泪就会流。面对曾经的情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声你好。
后来啊,我高考裸分进了现在的大学,哈工大。说出这个名字也只是为了不引起无端的猜测,也是为了更加的客观。这段经历于我而言更像是试炼,让我知道了除了实力以外,还有很多的因素影响你的成功。
最后一句,我不后悔,如果重来,我依然这样走。
~~~~~~~~~~~~~~~~~~~~~~~~~
两年之后了,现在的我很快乐,还有很多的东西值得去感动,两年前的故事是我人生中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是我矫情了。
我是一个东北三省的竞赛学生,初中的成绩不错,也是在最好的高中最优秀的班级,毅然决然的投身竞赛。现在想想,支持我走下去的恐怕只有竞赛老师最开始的“不要放弃”。
后来很俗套,第一年在物竞的外围晃悠,甚至买来了科学杂志去“拓宽视野”。第一年惨不忍睹,第二年开始了奋起直追的道路。
第二年啊,两年半过去了,我一直不怎么回忆那段岁月。每天很充实,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每天很努力的追啊追。答主自认算是个智商过得去的人,在哪一年里,我自认为有了冲刺省队的能力。
最后的结局,大家已经知道了,我失败了。其实失败不痛苦,痛苦的是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我一直不会对别人说这些,因为其他人不会相信或者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
第一,我除了去外地上那种七天集训班之外,没有得到过有针对性或者真正切到重点的指导,而其他的同学已经由专业教练一对一指导了好久。
第二,指导的欠缺我可以自己啃回来,不知道学什么好就全都学,还记得硬啃科里奥利力和电偶极层的酸爽。可是内部的黑暗就是在让我没办法了。三道和答案完全一样的大题,都被判成一两分的感觉真是无奈,去参加实验考试之后得知其他同学事先都知道考题的心酸。诶~
现在我已经大一了,这段经历真的很黑暗。答主高三回归的时候面对几乎不会的生物化学内心居然毫无波澜,因为心都死了,只是按部就班的学下去。说个有趣的事情 ,回归之后的一个月,我做不出任何的物理题目,见到物理题手就会抖,甚至根本无法思考,眼泪就会流。面对曾经的情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声你好。
后来啊,我高考裸分进了现在的大学,哈工大。说出这个名字也只是为了不引起无端的猜测,也是为了更加的客观。这段经历于我而言更像是试炼,让我知道了除了实力以外,还有很多的因素影响你的成功。
最后一句,我不后悔,如果重来,我依然这样走。
~~~~~~~~~~~~~~~~~~~~~~~~~
两年之后了,现在的我很快乐,还有很多的东西值得去感动,两年前的故事是我人生中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是我矫情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