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和学生交朋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几天一直在回看《幸福的勇气》这本书,里边有一章专门写到,为什么要和学生建立“交友”关系,反复看了很多遍,也不敢写。除了没有弄明白逻辑关系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自己还没有做到。
不过,今天我想试着写一下,既是倒逼自己内化,也顺便记录下这几天的实践心得。
在阿德勒心理学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实现 自立 。
想要帮助孩子实现自立的目的,书里给的方法是尊重。 所谓的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 。其实,尊重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想要运用尊重,帮助孩子实现自立,就必须和孩子建立“交友”关系。用阿德勒的话说, 当我们在交友的时候,会学着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 。
反过来,如果不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就很难实现这一点。结果就是,居高临下地的告诉他,你要怎么做?从孩子的角度看来,你是对的,我是错的。再引申一步,就可以理解为,你是大人,我是小孩,你教我,你帮我,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某种情况下,我是可以依赖你的。甚至,必须依赖你。
说个我在幼儿园里的一个观察,在让孩子们换衣服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拿着衣服来找我,闹着让我帮他穿道服,孩子们的撒娇水平绝对是一流的,会让人忍不住要帮他穿。不过,我还是忍住,让他们自己穿。有的孩子穿到一半,卡住了,跑过来两手一摊。说道“教练帮我拽一下”,我指了指他张开的手,说道,“抓住衣角,用力拉……”
在给他们系道带的时候,我问了一些孩子,你会让他(指着他身边的同学)帮你穿衣服吗?他们都摇头表示不会,有的孩子,还不好意思地跑开了,这感觉就像是说,我才不会让他给我穿衣服,我可比他还厉害呢。
这里我们就能看到,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他不想做,也不是他不想做,只是他不想在你面前做。之所以不想在你面前做,是因为他想依赖你。所以他想依赖你,是因为你表现出让他可依赖的样子。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哪怕是两三岁的小孩,他也不会,在他朋友面前撒娇,或者让他朋友帮他做他的课题。
这个时候,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够和孩子建立交友关系。第一,我们能够清醒地保持“课题分离”。知道哪些事情是对方的,哪些事是我们的。然后,不会轻易的去干涉朋友的课题。否则,这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一种侵犯。
第二,我们能够更真实的去理解他,就像阿德勒说的,用他的眼睛去看,用他的耳朵去听,用他的心去感受。与此同时,孩子也会学到这一点。通过学习交友,挖掘出他们内心的共同感觉,也就是,我可以在这里的感觉。
关于为什么要和学生交朋友,更多的细节,大家可以再去看看原著,做更深入的了解。
现在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作为老师,能做到和孩子们交朋友吗?
说到交朋友,我们的本能反应就是,要和那些价值观相似,志趣相投,或者说,至少也得是自己喜欢的人吧。而对于眼前的孩子们来,作为老师,可是没有任何选择的呀。总不能说,这个孩子我不喜欢,我不要和他做朋友吧?可是,如果说和每一个孩子交朋友,这不是在自欺欺人吗?
这里要说到阿德勒心理学一个最基础的观念: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
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们,作为老师的我们确实没得选,反过来,孩子们也没得选。可以说,就这样不期而遇了。问题是,无论什么样的对象,我们都可以去尊重,去信赖。因为这个东西,并不是由环境或者说对象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决心。
也就说,必须有一方主动作出选择,至于另外一方接不接受,那是对方的课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尊重,去信赖。
作为一个跆拳道教练,在阿德勒提倡的这个体系里,关于教育,能做的事情真的太少了,或者说太微不足道了。
第一,和孩子们接触的时间太短;第二,这个思想还没有真正达到内化,做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不过值得努力,因为,归根结底,这还是自己的人生课题的一部分,即交友课题。
共勉!
不过,今天我想试着写一下,既是倒逼自己内化,也顺便记录下这几天的实践心得。
在阿德勒心理学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实现 自立 。
想要帮助孩子实现自立的目的,书里给的方法是尊重。 所谓的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 。其实,尊重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想要运用尊重,帮助孩子实现自立,就必须和孩子建立“交友”关系。用阿德勒的话说, 当我们在交友的时候,会学着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 。
反过来,如果不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就很难实现这一点。结果就是,居高临下地的告诉他,你要怎么做?从孩子的角度看来,你是对的,我是错的。再引申一步,就可以理解为,你是大人,我是小孩,你教我,你帮我,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某种情况下,我是可以依赖你的。甚至,必须依赖你。
说个我在幼儿园里的一个观察,在让孩子们换衣服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拿着衣服来找我,闹着让我帮他穿道服,孩子们的撒娇水平绝对是一流的,会让人忍不住要帮他穿。不过,我还是忍住,让他们自己穿。有的孩子穿到一半,卡住了,跑过来两手一摊。说道“教练帮我拽一下”,我指了指他张开的手,说道,“抓住衣角,用力拉……”
在给他们系道带的时候,我问了一些孩子,你会让他(指着他身边的同学)帮你穿衣服吗?他们都摇头表示不会,有的孩子,还不好意思地跑开了,这感觉就像是说,我才不会让他给我穿衣服,我可比他还厉害呢。
这里我们就能看到,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他不想做,也不是他不想做,只是他不想在你面前做。之所以不想在你面前做,是因为他想依赖你。所以他想依赖你,是因为你表现出让他可依赖的样子。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哪怕是两三岁的小孩,他也不会,在他朋友面前撒娇,或者让他朋友帮他做他的课题。
这个时候,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够和孩子建立交友关系。第一,我们能够清醒地保持“课题分离”。知道哪些事情是对方的,哪些事是我们的。然后,不会轻易的去干涉朋友的课题。否则,这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一种侵犯。
第二,我们能够更真实的去理解他,就像阿德勒说的,用他的眼睛去看,用他的耳朵去听,用他的心去感受。与此同时,孩子也会学到这一点。通过学习交友,挖掘出他们内心的共同感觉,也就是,我可以在这里的感觉。
关于为什么要和学生交朋友,更多的细节,大家可以再去看看原著,做更深入的了解。
现在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作为老师,能做到和孩子们交朋友吗?
说到交朋友,我们的本能反应就是,要和那些价值观相似,志趣相投,或者说,至少也得是自己喜欢的人吧。而对于眼前的孩子们来,作为老师,可是没有任何选择的呀。总不能说,这个孩子我不喜欢,我不要和他做朋友吧?可是,如果说和每一个孩子交朋友,这不是在自欺欺人吗?
这里要说到阿德勒心理学一个最基础的观念: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
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们,作为老师的我们确实没得选,反过来,孩子们也没得选。可以说,就这样不期而遇了。问题是,无论什么样的对象,我们都可以去尊重,去信赖。因为这个东西,并不是由环境或者说对象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决心。
也就说,必须有一方主动作出选择,至于另外一方接不接受,那是对方的课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尊重,去信赖。
作为一个跆拳道教练,在阿德勒提倡的这个体系里,关于教育,能做的事情真的太少了,或者说太微不足道了。
第一,和孩子们接触的时间太短;第二,这个思想还没有真正达到内化,做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不过值得努力,因为,归根结底,这还是自己的人生课题的一部分,即交友课题。
共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