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旅游业前,你该知道的(三)现状篇
展开全部
上一篇文章里,我主要按照传统和新兴两个维度总结了目前主流的一些旅游相关企业和职业,这篇文章会重点分析目前进入旅游业工作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瓶颈。
从我对身边同学的观察来看,得出一个很有趣的结论: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没有选择旅游业,而进入旅游业的同学大部分都是旅游专业毕业的。(不是绕口令!!!)
借用数学思维来理解一下这个关系就是这样的:所有的行业作为全集,包含旅游业。旅游业和旅游专业的求职者是两个子集,那么既是旅游专业毕业,又打算从事旅游业的这一部分就是交集。这样大家就很容易理解,实际上真正有旅游学习背景然后进入旅游行业工作的人很有限,因为交集是很小的一部分。
那么为什么很多同学辛苦的学习了三四年相关课程,最后毕业的时候却没有选择这个相对熟悉的行业呢?下面从我自身观察到的现状和工作中遇到的困境来谈几点原因。
1. 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不衔接
以我们学校为例,旅游管理专业是商学院下设与经济、工商管理平行的一个学科。我们前两年大部分的课程是这样的: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数学类课程,市场营销、经济学、公共关系等商科类课程,大学英语、马克思等其他必修课程,我印象中前两年唯一上过的旅游相关的课只有旅游学概论。大三开始上专业课,包括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旅游英语、旅行社管理,特点就是范畴广泛,但蜻蜓点水。大四开始就没有课上了,用来实习和准备毕业论文。
大三的时候学校给我们专业统一安排了实习。学校对面就有一家长期与我们校企合作的五星级酒店,我们都被分配到这个酒店的客房部、餐饮部做实习生。客房部的工作说白了就是打扫房间,餐饮部的工作说白了就是端盘子上菜。我了解了这个情况,当然就是不想去做这份实习的,然后又突然说没办法安排所有的学生都去,我就跑到上海自己找了实习。
并不是说不能干脏活累活不能吃苦,也不是说看不起基础的工作,但我的点是做一份实习也好,也是要为自己未来职业发展铺路的,不能白白浪费大学最宝贵的几个月做一份和未来职业规划毫不相关的工作来浪费时间。
先来说说我在上海的实习,那时候我自己是很想在Marketing做的,但是我是年底找的工作所有没有太多酒店在招实习生,结果去了上海和平饭店的前台一个叫Royal Service 的部门。这里只说和小标题相关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在酒店前台工作需要用到PMS(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比较著名的有Opera,Fidelio,遇到最奇葩的系统是NA,但是在学校里我一个都没学过。那时候同部门有一个比我早几个月去的实习生,在上海旅游专科学校上学,人家就学过,基本的系统操作完全没问题。
然后再根据我同学的描述说一下他们在学校的实习:他们的酒店里有许多带着他们工作的同事都是从职业院校毕业不久的学生,年纪很小,但是干起活来很熟练,因为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一直有学有练习,所以我班同学那一帮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工作的时候都是由那些十八九岁的“老员工”带着的。
我希望通过这两个例子跟大家说明目前在旅游业工作遇到的一个问题:学校所学的内容和实际工作需求是不对等的。我们学过太多的空洞的管理,每一门课都要求我们要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到big picture,都是偏理论的,但却没有什么课程是专门教我们在具体岗位上会用到的基础技能,这一点上我认为是不如专门的职业院校务实的。当然,我们学的是旅游管理,就好像我们这些当初高分考进来的人全被定义成未来的管理者,但是所有的管理者也必须了解基层运作才会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而且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的经验的大学生是需要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逐渐晋升的。
从这个角度看,有些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是主攻旅游规划的,平时会学很多景观设计、人文历史和旅游地理等专业科目,大学里做相关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后在旅游规划公司工作,许多知识都还可以用得上就好很多。
所以如果学校的设置里一个学科太过宏观是有利有弊的,优点是可以对各个方向都有所了解,但缺点是没有一个领域是专业的,对最开始进入具体行业工作是不利的。
2. 工作起点低,内容简单枯燥
这一点在前面的文章里提到过,上面的叙述中也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都需要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我相信大部分同学跟我上面写过的观点一致:我们并不怕吃苦,但是有些工作类型跟我们的职业期望差距过大。如果只是做纯劳动力,又何必辛辛苦苦上这么多年学?我们不指望一步登天,我们肯脚踏实地,但更希望能在一个相对可以发挥我们所学和个人能力的岗位上有所建树。
对于工作内容简单枯燥这一点,我想是大部分基础工作都无法避免的。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要把一连串的工作内容逐步分解成最微小的动作,分配给不同的人分别完成,这样整体效率才是最高的。我所遇见的对这个理论最好的印证就是越大的公司,职能划分越细致,基础岗位上每个人都分工明确,只做自己最熟练的业务,以最高的效率解决问题。但是这样确实会产生另一个问题:平时的工作可能会变成简单的重复,非常枯燥,对其他相关的内容也会缺乏了解,所以这个理论在制造业上是对的,但是放在人的发展上就是不利的。
很多大公司都会有各种training和job rotation,是为了让有潜力的员工可以多方面发展,但这一点放在旅游业里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体验。大部分的酒店里员工发展是纵向而非横向的。说到这,我就要介绍一下我唯一见过的例外——我的ex公司:club med,在这里真的是可以在不同的部门traing,也有很多很多机会换不同的部门。我见过最离谱的是在度假村里做运动部经理的,换到总部做HR。
3. 工薪水平较低
除了销售类的工作,一般的旅游业岗位工薪水平会比较低。(而销售类的职位虽然最终工资可能很高,但是底薪低、收入波动性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基础类工作的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再加上许多这一类的工作实行倒班制,非常辛苦,所以又导致了流动性大这样的恶心结果。
4. 经验导向型工作,升职困难
之前讲过很多次了,酒店类是非常明显的经验导向型工作,下面我再说说旅行社和OTA。
如果一定要在旅行社里工作的话,我一定是选择做计调来设计规划旅游路线。但是在招聘的时候对于这个职位,大部分旅行社会把相关工作经验作为必备项,有些更是会把你之前工作说掌握的资源作为是否录取的条件之一。
那么作为较为新兴的旅游企业OTA又是怎样的呢?从我的角度来看,可能会给一个让大家失望的答案。之前面试过booking.com,全程两个小时全英文面试,包括HR 和team leader,二对一,就在这二对一的情况下居然还进行了role play(认真脸,微笑)。本来企业文化、工资福利都没问题,后面很自然就谈到了职业规划的问题。我就表示自己很希望一直在OTA的领域发展(这是真心话,不是为了面试),这个领域对我来说也很新,我还有很多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对于短期的规划,是希望可以在现有的职位做出成绩,我表示很感兴趣但是应聘的部门里一个trainer的职位,中长期的话希望可以去不同的部门轮换,多了解不同业务类型,发挥自己的专长。然后HR 也很诚实,说对于轮换,虽然每个公司都会有这样的机会,但实际上还是比较困难,不仅要你的资质满足其他部门的要求,也要等机会;对于升职,trainer的这个职位目前有两个同事在做,如果他们不走的话,也没有多余的空缺。虽然不是我所期待的,但是是我预料到的答案。所以后来我拒绝了HR,主动和阿姆斯特丹告别。
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90后被误解了,我们是期待升职加薪,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浮躁、缺乏耐心和不切实际。我们只是期待自己的能力得以发展和认可,能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变得耀眼。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职位的要求远大于薪水,我希望做自己喜欢的、和自己能力匹配(就是刚好可以胜任,又有一点点难度,可以享受完成的喜悦)的工作,薪水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只要我足够优秀,必定会得到公平的待遇。
5. 自我提升困难
我相信很多刚毕业的学生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是抱着去学习的态度的。面试的时候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工资多少不重要,累一点也没关系,最重要是能学到东西。
然而事实上,指望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学到满足你期望的工作技能是不实际的。比如我最开始在酒店实习的时候,是需要用到opera的一些基本的查询功能的。然后我也很想学怎么样做预定啊,怎么样用财务模块啊,但实际上呢,我这个部门不需要用到这些功能,我上班的时候也不可能随意去其他部门看他们如何工作,所以很难通过原有的工作去学习你感兴趣的相关技能。
如果你不肯放弃的话,那么就靠自己吧。比如对opera感兴趣,就自己买一本操作教程,利用平时工作的空闲时间,对照着书上的操作在电脑上练习一下(毕竟办公室的电脑才有opera呀)。一个想要学习的人,怎么样都还是可以学到的。
后续:旅游在国外真的是很热门的一个专业,相关的工作人员素质也很高,在国内可能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吧,而且中国地域太辽阔了,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出现很多问题也是现阶段在所难免的。这两年出现了很多走红的背包客和旅游达人,他们利用对旅游的热爱,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帮很多人开启了旅行的新天地。越来越多国外的旅游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他们分割中国市场这块肥肉的同时,也有很多方面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这个行业还在不断完善中,如果你也在其中,我们一起努力。
ps. 提前祝大家汤圆节快乐!下一篇写什么内容好呢?
从我对身边同学的观察来看,得出一个很有趣的结论: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没有选择旅游业,而进入旅游业的同学大部分都是旅游专业毕业的。(不是绕口令!!!)
借用数学思维来理解一下这个关系就是这样的:所有的行业作为全集,包含旅游业。旅游业和旅游专业的求职者是两个子集,那么既是旅游专业毕业,又打算从事旅游业的这一部分就是交集。这样大家就很容易理解,实际上真正有旅游学习背景然后进入旅游行业工作的人很有限,因为交集是很小的一部分。
那么为什么很多同学辛苦的学习了三四年相关课程,最后毕业的时候却没有选择这个相对熟悉的行业呢?下面从我自身观察到的现状和工作中遇到的困境来谈几点原因。
1. 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不衔接
以我们学校为例,旅游管理专业是商学院下设与经济、工商管理平行的一个学科。我们前两年大部分的课程是这样的: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数学类课程,市场营销、经济学、公共关系等商科类课程,大学英语、马克思等其他必修课程,我印象中前两年唯一上过的旅游相关的课只有旅游学概论。大三开始上专业课,包括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旅游英语、旅行社管理,特点就是范畴广泛,但蜻蜓点水。大四开始就没有课上了,用来实习和准备毕业论文。
大三的时候学校给我们专业统一安排了实习。学校对面就有一家长期与我们校企合作的五星级酒店,我们都被分配到这个酒店的客房部、餐饮部做实习生。客房部的工作说白了就是打扫房间,餐饮部的工作说白了就是端盘子上菜。我了解了这个情况,当然就是不想去做这份实习的,然后又突然说没办法安排所有的学生都去,我就跑到上海自己找了实习。
并不是说不能干脏活累活不能吃苦,也不是说看不起基础的工作,但我的点是做一份实习也好,也是要为自己未来职业发展铺路的,不能白白浪费大学最宝贵的几个月做一份和未来职业规划毫不相关的工作来浪费时间。
先来说说我在上海的实习,那时候我自己是很想在Marketing做的,但是我是年底找的工作所有没有太多酒店在招实习生,结果去了上海和平饭店的前台一个叫Royal Service 的部门。这里只说和小标题相关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在酒店前台工作需要用到PMS(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比较著名的有Opera,Fidelio,遇到最奇葩的系统是NA,但是在学校里我一个都没学过。那时候同部门有一个比我早几个月去的实习生,在上海旅游专科学校上学,人家就学过,基本的系统操作完全没问题。
然后再根据我同学的描述说一下他们在学校的实习:他们的酒店里有许多带着他们工作的同事都是从职业院校毕业不久的学生,年纪很小,但是干起活来很熟练,因为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一直有学有练习,所以我班同学那一帮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工作的时候都是由那些十八九岁的“老员工”带着的。
我希望通过这两个例子跟大家说明目前在旅游业工作遇到的一个问题:学校所学的内容和实际工作需求是不对等的。我们学过太多的空洞的管理,每一门课都要求我们要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到big picture,都是偏理论的,但却没有什么课程是专门教我们在具体岗位上会用到的基础技能,这一点上我认为是不如专门的职业院校务实的。当然,我们学的是旅游管理,就好像我们这些当初高分考进来的人全被定义成未来的管理者,但是所有的管理者也必须了解基层运作才会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而且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的经验的大学生是需要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逐渐晋升的。
从这个角度看,有些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是主攻旅游规划的,平时会学很多景观设计、人文历史和旅游地理等专业科目,大学里做相关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后在旅游规划公司工作,许多知识都还可以用得上就好很多。
所以如果学校的设置里一个学科太过宏观是有利有弊的,优点是可以对各个方向都有所了解,但缺点是没有一个领域是专业的,对最开始进入具体行业工作是不利的。
2. 工作起点低,内容简单枯燥
这一点在前面的文章里提到过,上面的叙述中也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都需要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我相信大部分同学跟我上面写过的观点一致:我们并不怕吃苦,但是有些工作类型跟我们的职业期望差距过大。如果只是做纯劳动力,又何必辛辛苦苦上这么多年学?我们不指望一步登天,我们肯脚踏实地,但更希望能在一个相对可以发挥我们所学和个人能力的岗位上有所建树。
对于工作内容简单枯燥这一点,我想是大部分基础工作都无法避免的。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要把一连串的工作内容逐步分解成最微小的动作,分配给不同的人分别完成,这样整体效率才是最高的。我所遇见的对这个理论最好的印证就是越大的公司,职能划分越细致,基础岗位上每个人都分工明确,只做自己最熟练的业务,以最高的效率解决问题。但是这样确实会产生另一个问题:平时的工作可能会变成简单的重复,非常枯燥,对其他相关的内容也会缺乏了解,所以这个理论在制造业上是对的,但是放在人的发展上就是不利的。
很多大公司都会有各种training和job rotation,是为了让有潜力的员工可以多方面发展,但这一点放在旅游业里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体验。大部分的酒店里员工发展是纵向而非横向的。说到这,我就要介绍一下我唯一见过的例外——我的ex公司:club med,在这里真的是可以在不同的部门traing,也有很多很多机会换不同的部门。我见过最离谱的是在度假村里做运动部经理的,换到总部做HR。
3. 工薪水平较低
除了销售类的工作,一般的旅游业岗位工薪水平会比较低。(而销售类的职位虽然最终工资可能很高,但是底薪低、收入波动性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基础类工作的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再加上许多这一类的工作实行倒班制,非常辛苦,所以又导致了流动性大这样的恶心结果。
4. 经验导向型工作,升职困难
之前讲过很多次了,酒店类是非常明显的经验导向型工作,下面我再说说旅行社和OTA。
如果一定要在旅行社里工作的话,我一定是选择做计调来设计规划旅游路线。但是在招聘的时候对于这个职位,大部分旅行社会把相关工作经验作为必备项,有些更是会把你之前工作说掌握的资源作为是否录取的条件之一。
那么作为较为新兴的旅游企业OTA又是怎样的呢?从我的角度来看,可能会给一个让大家失望的答案。之前面试过booking.com,全程两个小时全英文面试,包括HR 和team leader,二对一,就在这二对一的情况下居然还进行了role play(认真脸,微笑)。本来企业文化、工资福利都没问题,后面很自然就谈到了职业规划的问题。我就表示自己很希望一直在OTA的领域发展(这是真心话,不是为了面试),这个领域对我来说也很新,我还有很多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对于短期的规划,是希望可以在现有的职位做出成绩,我表示很感兴趣但是应聘的部门里一个trainer的职位,中长期的话希望可以去不同的部门轮换,多了解不同业务类型,发挥自己的专长。然后HR 也很诚实,说对于轮换,虽然每个公司都会有这样的机会,但实际上还是比较困难,不仅要你的资质满足其他部门的要求,也要等机会;对于升职,trainer的这个职位目前有两个同事在做,如果他们不走的话,也没有多余的空缺。虽然不是我所期待的,但是是我预料到的答案。所以后来我拒绝了HR,主动和阿姆斯特丹告别。
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90后被误解了,我们是期待升职加薪,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浮躁、缺乏耐心和不切实际。我们只是期待自己的能力得以发展和认可,能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变得耀眼。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职位的要求远大于薪水,我希望做自己喜欢的、和自己能力匹配(就是刚好可以胜任,又有一点点难度,可以享受完成的喜悦)的工作,薪水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只要我足够优秀,必定会得到公平的待遇。
5. 自我提升困难
我相信很多刚毕业的学生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是抱着去学习的态度的。面试的时候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工资多少不重要,累一点也没关系,最重要是能学到东西。
然而事实上,指望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学到满足你期望的工作技能是不实际的。比如我最开始在酒店实习的时候,是需要用到opera的一些基本的查询功能的。然后我也很想学怎么样做预定啊,怎么样用财务模块啊,但实际上呢,我这个部门不需要用到这些功能,我上班的时候也不可能随意去其他部门看他们如何工作,所以很难通过原有的工作去学习你感兴趣的相关技能。
如果你不肯放弃的话,那么就靠自己吧。比如对opera感兴趣,就自己买一本操作教程,利用平时工作的空闲时间,对照着书上的操作在电脑上练习一下(毕竟办公室的电脑才有opera呀)。一个想要学习的人,怎么样都还是可以学到的。
后续:旅游在国外真的是很热门的一个专业,相关的工作人员素质也很高,在国内可能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吧,而且中国地域太辽阔了,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出现很多问题也是现阶段在所难免的。这两年出现了很多走红的背包客和旅游达人,他们利用对旅游的热爱,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帮很多人开启了旅行的新天地。越来越多国外的旅游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他们分割中国市场这块肥肉的同时,也有很多方面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这个行业还在不断完善中,如果你也在其中,我们一起努力。
ps. 提前祝大家汤圆节快乐!下一篇写什么内容好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2024-05-28 广告
2024-05-28 广告
作为华景乐游(深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员,我们深知旅游大数据在现代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旅游大数据不仅能帮助景区实现精准营销,提升服务质量,还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通过深入分析游客的行为和需求,我们可以为景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满...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