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卧龙凤雏指谁?
关于卧龙凤雏的解释,个人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个就是古代历史,一个就是现代网络梗,古代历史上卧龙凤雏分别对应三国中的诸葛亮和庞统,司马懿说过,得一人可得天下,而刘备都有,所以说刘备是拥有天然的优势的,另外就是对应一些网络中的梗了。
刘备原来是拥有天然的优势的,但是奈何刘备本身太过于虚伪,看起来刘备好像是挺体谅下属的刘备摔孩子到底什么心大家都知道,赵子龙七进七出把阿斗带出来,但是拉的我却是一个扶不上墙的阿斗,本身什么都不懂,哪怕说他有刘备的那种虚伪的热情,这个江山也能守得更久,而且他们所身处的情况也不太好。
诸葛亮六出祁山,但是显然都失败了,因为粮草跟不上,而且六出祁山里面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是作战人员,是指那些后勤保障人员,因为他们经过的地方地形不好,古代的时候又没有,现在这么便利的运输,最关键的就在于后勤的供给,也就是战士要吃饭要穿衣服,然后有一些药物也要跟上,这些就已经占到了整个队伍的将近一半了,真正的作战人员没有那么多,本身的国力又不强,诸葛亮是想在自己死之前强行北伐,如果成功了那就能得几十年的天下失败了,那也就失败了。
网络上的梗就是说在西虹市首富里面大明白,还有那个陆游器的发明人他们败了很多的钱,然后西红柿首富也就是沈腾去扮演的那个角色,说什么地方培养出这么两个卧龙凤雏啊,这是一种嘲讽,只不过在那个特定的剧情之下,大家觉得是一种搞笑的东西,现在网络梗也多,用来形容那些做事情,不过脑子看起来非常愚蠢,但是又觉得自己特别有智慧的那些人。
伏龙凤雏才是正儿八经的成语。指的是诸葛亮和庞士元,后一般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的人,褒义词。伏龙凤雏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众所周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根据西晋史学家的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等,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而在《三国演义》原著中同样是“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只有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称作卧龙凤雏。于是多数人习惯用卧龙凤雏。当时的意思也基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