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是不是一定要夸,夸大的孩子真的好吗?
展开全部
01
谢邀。
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小孩是要夸,但是不是功利性的夸,而是真心的赞美。
如果做不到真心的赞美,也要有技巧的夸。
女生因为考上的带手机被看到,然后老师认为她作弊,接着女生从7楼跳了。
这是一个很让人心疼的事情,每个鲜活的生命,都是难得可贵的。
厌学症管心营的和本博士做过很多孩子的心理咨询,关于父母的夸赞大致分为4种类型。
1、 功利性夸奖型
这种夸奖通常非常具有功利心,父母在夸孩子的时候,并不是真心夸奖,而是带着强烈的目的去夸奖。
“妈,我考了95分。”
“那不错啊,考了95分了,你们班有多少人考了95分啊?下次也要考这么好啊!”
一边夸孩子,一边又给予孩子压力,夸奖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的。
2、 阴阳怪气型
“妈,我考了95分”
“哇,95分啊,和你班里那些考100分的比也不低了呢,”
表面上是夸奖,实际上是在损孩子。
3、 缺心眼型
“妈,我考了95分。”
“不错啊,这次考了95分,下次你也要考这么好,不然我收拾你。”
谁还敢考好啊?没人喜欢给自己徒增烦恼。
4、 真心夸奖型
“妈,我考了95分。”
“考了95分啊,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表达认可,并且带着好奇询问。
对孩子来说,这才是能感觉到被夸奖了。
02
其实关于夸奖这个事情,早就有心理学家做了非常专业的研究,比我们厌学证管心营能整活多了。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
致力于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
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
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
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首先,研究人员让孩子们,
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他们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
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
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
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
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
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
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
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
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
即表扬,
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
即鼓励,
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
对此,德韦克解释说:
“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
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03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
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
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
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
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
结果发现,
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
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
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
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
由此可见, 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
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
“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
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
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
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第三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
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
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
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
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
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
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这次测试中,
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
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又做了一轮测试,
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
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
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
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
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04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
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她解释说:
“ 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
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
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
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
德韦克发现,
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
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
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
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
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
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
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
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
男孩女孩都一样, 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
05
我们厌学证管心营认为,
聪明作为一种稳定的存在,
从某种意义来说,
这个女生是无法【控制】的。
如果聪明是得到好成绩的关键,
那么当她觉得自己不聪明的时候,
她就会否定自己能得到好成绩的能力。
成功的结果和自己没有关系的时候,
结果其实不受她控制的,
当不能控制成功的时候,
那就控制失败就好了。
可能人没有我们想象得害怕的不是失败,
也没有那么喜欢获得成功,
这位女生需要的可能是控制感。
当她说自己无能的时候,
其实就是在控制自己的失败,
“你看,我早就说过了自己失败,
我现在也成功的验证了自己的失败。”
当这样说了之后,
就可以得到稳定的控制感,
只要我想失败,我就能失败。
而且另外一个好处在于,
父母会更加关注孩子,
只要孩子偶尔考得好,
父母就会重新期待孩子,
这样孩子还能获得家长的期待感。
谢邀。
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小孩是要夸,但是不是功利性的夸,而是真心的赞美。
如果做不到真心的赞美,也要有技巧的夸。
女生因为考上的带手机被看到,然后老师认为她作弊,接着女生从7楼跳了。
这是一个很让人心疼的事情,每个鲜活的生命,都是难得可贵的。
厌学症管心营的和本博士做过很多孩子的心理咨询,关于父母的夸赞大致分为4种类型。
1、 功利性夸奖型
这种夸奖通常非常具有功利心,父母在夸孩子的时候,并不是真心夸奖,而是带着强烈的目的去夸奖。
“妈,我考了95分。”
“那不错啊,考了95分了,你们班有多少人考了95分啊?下次也要考这么好啊!”
一边夸孩子,一边又给予孩子压力,夸奖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的。
2、 阴阳怪气型
“妈,我考了95分”
“哇,95分啊,和你班里那些考100分的比也不低了呢,”
表面上是夸奖,实际上是在损孩子。
3、 缺心眼型
“妈,我考了95分。”
“不错啊,这次考了95分,下次你也要考这么好,不然我收拾你。”
谁还敢考好啊?没人喜欢给自己徒增烦恼。
4、 真心夸奖型
“妈,我考了95分。”
“考了95分啊,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表达认可,并且带着好奇询问。
对孩子来说,这才是能感觉到被夸奖了。
02
其实关于夸奖这个事情,早就有心理学家做了非常专业的研究,比我们厌学证管心营能整活多了。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
致力于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
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
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
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首先,研究人员让孩子们,
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他们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
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
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
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
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
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
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
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
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
即表扬,
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
即鼓励,
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
对此,德韦克解释说:
“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
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03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
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
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
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
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
结果发现,
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
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
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
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
由此可见, 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
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
“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
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
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
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第三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
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
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
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
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
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
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这次测试中,
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
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又做了一轮测试,
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
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
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
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
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04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
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她解释说:
“ 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
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
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
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
德韦克发现,
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
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
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
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
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
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
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
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
男孩女孩都一样, 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
05
我们厌学证管心营认为,
聪明作为一种稳定的存在,
从某种意义来说,
这个女生是无法【控制】的。
如果聪明是得到好成绩的关键,
那么当她觉得自己不聪明的时候,
她就会否定自己能得到好成绩的能力。
成功的结果和自己没有关系的时候,
结果其实不受她控制的,
当不能控制成功的时候,
那就控制失败就好了。
可能人没有我们想象得害怕的不是失败,
也没有那么喜欢获得成功,
这位女生需要的可能是控制感。
当她说自己无能的时候,
其实就是在控制自己的失败,
“你看,我早就说过了自己失败,
我现在也成功的验证了自己的失败。”
当这样说了之后,
就可以得到稳定的控制感,
只要我想失败,我就能失败。
而且另外一个好处在于,
父母会更加关注孩子,
只要孩子偶尔考得好,
父母就会重新期待孩子,
这样孩子还能获得家长的期待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