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外婆

 我来答
星座家17
2022-08-03 · TA获得超过620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0万
展开全部

作者 | 黄江涛

01 想念外婆了

我妈说:“儿子,我昨天晚上梦到你外婆了,她一个人在屋里,感觉很冷似的,我刚想要给她披件棉衣,就急醒了。”从我妈那带有哽咽的语气中,我体会到她又想念外婆了。尽管外婆离开我们已有21个年头,可她始终是我妈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

看到我妈无奈的样子,听到我妈思念的话语,勾起了我对外婆无限的怀念。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外婆就是一个人生活,年轻时她下力大,加上严重缺乏营养,她的牙齿早就掉光了,吃饭时嘴巴总是向上一包一包的,鼻子被挤在眼和嘴巴间,几乎要看不到了。我看到外婆的样子,感觉很好笑,有时我也故意模仿她,她看到我的样子,总是笑眯眯地骂我两句:“你个龟孙......不学好。”当时她哪里知道我是好奇呀!转眼间,这些美好的瞬间已过去30多年了。

02 外婆苦心经营的家散了

外婆是个苦命的人。外婆姐弟三人,父母早亡,生活拮据,加上当时自然灾害,难以维持生计,在那朝不保夕的年代,活命成了人们的唯一追求,姐弟三人加入了逃荒的队伍,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姐弟三人在逃亡时走散了,外婆和同村的几个妇女来到了泌阳县,16岁的她在泌阳县城附近结识了我外公,从此结束了流浪的生活。

外婆勤劳、性格倔强,从不向生活低头。在实行人民公社的时代,她总是主动去食堂帮忙,下乡调拨粮食,干最脏最累的活,由于她热情,勤劳,人缘好,别人也非常同情她的不易,有时会把剩下的饭让她带回去一点(其实就是戗锅上的剩饭),得以在六〇年自然灾害时保全了一家的性命。后来再谈起这件事时,外婆总有种幸福感洋溢在脸庞。

外婆一生育有五个孩子,我妈是老三,上面两个姐姐,下面两个弟弟。听我妈说在她小时候,我外公的身体就不好,有肺病,干不了重活。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落在我外婆肩上。他们由原来的县城下放到东南山(伏牛山脉)。上山干活,全靠肩挑背扛,我妈兄妹多,大都年龄小,大一点的又是姑娘,丝毫不能减轻外婆的压力,在山上生活了两年,实在不能维持生计,耕地又少,无人帮衬,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回到老家----饶良镇马庄村。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后来政策开放,又回到县城。

回到县城后,没有工作的一家又面临新的问题,如何生计?外婆勤劳,思想解放,于是做起了小买卖,外公卖渔网、绳索等杂货,外婆也不闲着,在家蒸包子拿出去卖,有时卖花生、瓜子、糖果类,我记得五毛钱的花生能装满小孩子的两个口袋。她经常推着架子车去电影院门口或车站门口叫卖,地点不固定,哪有人就去哪,在电影院门口有时能熬到夜里11点多。经过几年的拼搏,终于为俩舅盖起了房,娶了妻。

本该享福的外婆,又面临了新的家庭变故。由于家庭人员多,琐事也多,两个舅舅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外婆伤透了心。加上经济纠纷,那一年闹得沸沸扬扬,外公外婆感情破裂,外公第一次动手打了外婆,委屈的外婆伤心至极,为家庭付出了那么多,竟然落得如此下场。于是一个完整的家分成了四份,外公、外婆各自独立生活,大舅、二舅各是一家,姑娘们都已出嫁。二老净身出户,重新开启了新生活。

这件事对外婆的打击是致命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失去了生活的激情,在外租了一间房,又做起了小本生意。同时,她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卸下了生活的重担,开始有时间怀念她那失散多年的姐弟,不知道他们现在在何处,生活得怎样。

03 汝南寻亲

当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她又目不识丁,托人往老家写过很多信,知道谁往汝南方向,就托人打听他弟弟的消息。

后来,我爸妈也曾单独去汝南寻亲,未果。外婆的心一直放不下。那时,每年春天,各镇都起庙会,我爸妈跟着庙会摆地摊----套烟圈(现在套圈的范围扩大了,以前只套香烟),游走于周边百十公里村镇街道。

后来突发奇想,不如去汝南方向转转,也许会有收获。思路决定出路,有了想法就去做,他们在汝南各镇游走,一有空就去打听。可自己手里的信息还是50多年前知道的零散信息,知道在哪个财主家放过牛,大名不详,只知道小名铁头,姐弟三人。仅靠这些信息如同大海捞针。

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一位老人的带领下找到了我这位舅姥爷,当他得知我外婆还活着,六十多岁的老人忍不住抱头痛哭,隔了半个多世纪未曾谋面的亲人终于实现了团聚。在我舅姥爷的引导下,在汝州找到了我姨婆,她在姐弟仨中排行老大,虽然小脚,但精神矍铄,这是他们姐弟晚年最幸福的一件事。

04 晚年得福

在我父母去赶庙会的那几年,每年春天,我外婆都要来我家照顾我们姐弟三人,好让我爸妈走得放心。想想和外婆在一起的那几年时光,真的感觉羞愧难当。

我姐和我弟都听话,从不惹外婆生气,可我从小就是个顽皮的孩子,性格倔强,还爱生事,经常和小伙伴们打架,被人家家长找上门来,常常把外婆气得流眼泪。记得我两岁多的时候,和几个小朋友玩弄铡刀,不小心被铡刀割破下巴,离喉咙仅有几厘米远,险些丢了性命,可见我有多不省心。

再后来,我日渐长大,外婆逐渐衰老,晚年患有白内障,曾做过手术。当时条件差,效果不太明显,我妈想把她接到我家住,不孝的大舅百般阻挠。后来外婆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缠身,一个人不能自理。年龄大了,骨质疏松,曾摔了一跤,导致股骨骨折。我妈看到后伤心得泪流不止,不再对他那不孝的弟弟抱有幻想,决定把她接到我家来住。这也是最后几年我妈得以和外婆相聚的最好时光。

我妈上过三年学,她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她知道孝敬老人是晚辈应该做的。90年代中期,我家条件并不富裕,加上我和弟弟上学要开支,压力也很大。可她一边下地劳动,一边伺候外婆,从未嫌弃过。她的一举一动,化为最美的语言,深深地烙在我们心中。

最后这几年,外婆不能下床,她吃喝全由我妈照顾,晚上有时能解几次手,稍不注意,就可能把床单弄脏。那时没有纸尿裤,要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用棉布垫在身子下,妈妈就睡在她旁边,不时还要给她按摩。天气好的时候,给她洗洗头,擦擦身子。在我妈的悉心照料下,外婆幸福地度过了晚年。

外婆去世的时候,我在外地上学,也许爸妈怕耽误我的学习,也许怕我伤心,没有告诉我。当我知道这个消息时,如同晴天霹雳,也成了我的终身遗憾,没能和外婆见上最后一面。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清明时节给她送些纸钱,以告慰外婆的在天之灵。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现在条件好了,我妈看到别的老年人在医疗、生活上能得到更好的照料,时常感到愧疚地说:“如果你婆还在......该多好呀!我也能照顾她好些不?”

我理解我妈的心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孝敬老人,她义无反顾。

此文献给远在天堂的外婆,缅怀思念之情。(全文完)

作者简介 黄江涛,男,社旗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从教十九个春秋,热爱教育,与学生共成长,喜欢读书,运动,闲暇时间爱 旅游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