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何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
选段: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
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终颁布了法令。
商鞅变法
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的改革。先后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始于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主要内容是:发布垦草令,开垦荒地,实行封建租税制;编造户籍,实行什伍连坐;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创立等级赐爵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奖励耕织,超额者免自身徭役;压制商人及商业活动。
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再次变法,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废除土地国有制,开阡陌,实行爰田制;普遍推行县制;颁布“初为赋”法令,即按人口征收人头税;统一度量衡。此外,还制定严刑酷法,以暴力推行新法。商鞅变法废除了秦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秦也由此而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