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展历史

 我来答
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游戏玩家

2022-10-19 · 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3.5万
展开全部

北京发展历史:

从秦朝开始,封建王朝相继更迭,一直到1911年清朝的灭亡,前后共计二千一百多年。

在这期间,中国统一时期的政治中心,虽然有过几次迁移,但是真正称得上是全国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中心的,只有两个,在前期是长安,在后期就是北京。

从十世纪开始,北京在全国中的政治地位,巳经日见重要。

首先是辽朝在这里建立了陪都,也就是它的第二政治中心,叫做燕京。

相继兴起的金朝,又在这里正式建立都城,改你中都。

燕京和中都,都是在古代蓟城的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其位置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内的西南部分。

另外金朝还曾利用当时城北的一带湖泊,兴建离宫,其中心位置就在今天北京城内北海公园湖泊东岸和靠近东岸的琼岛一带。

到了十三世纪中叶元朝相继在这里建都的时侯,又以金朝卿宫的旧址为中心,经过全面规划,创建了一座新城,命名大都。

大都城开始兴建后七年,欧洲中世纪有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这里,他对大都城规模的宏伟和布局的严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后来他在《游记》中所极口称赞的汉八里城(Kbanbalig意即大可汗之城)。

大都建成后不到百年,元朝灭亡,十五世纪初明朝经过重新设计,又进一步改造了大都城。

十六世纪中叶加筑外城,清朝因袭不变。

这就是保留到新中国建立前夕的古代北京长期演变的一个简单过程,这个城可以叫做旧北京城。

这个旧北京城具有完整的城市规划,它突出的特点,就是纵贯全城的中轴线,以及建立在中轴线上的封建皇宫紫禁城。

紫禁城四周绕以皇城,皇城外面又加筑大城。

大城通称内城,因为包筑在它正南一面的还有外城。

纵贯全城的中轴线,从外城永定门(正南门)开始,向北经过正阳门(内城正南门,又称前门)、天安门(皇城南门),穿过紫禁城的正中心,越过人工培筑的景山中峰,最后止于内城北部两座造型稳重的大建筑物:鼓楼和钟楼,全长近八公里。

紫禁城中全部宫殿建筑,只有象征封建皇帝权力中心的前朝三大殿和皇帝日常活动的后三殿,才被兴建在这条中轴线上.其他建筑,都严格按照对称排列的原则,布置在这条中轴线的左右两侧。

不仅如此,就是紫禁城外为封建皇帝祭神的主要庙坛。

例如天安门内东西两侧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官)和社稷坛(今中山公园)、永定门内东西两侧的天坛和先农坛,也都一律采取对称的方式排列在这条中轴线的两边,这些庙坛都是封建皇帝利用神权以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标志。

                                                                                

在决定了中轴线上的紫禁城和紫禁城外最主要的庙坛建筑的全部布局之后,才规划了大城以内南北正交的街道系统,从而形成了旧北京城几何图案式的城市平面图。

扩展资料:

名称由来: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

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

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

”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

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