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乐府几乎全是什么
《南朝乐府》几乎全是民歌。
南朝乐府全部录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民歌约近500首,几乎全是民歌,其中《西洲曲》是南朝无名氏创作的乐府民歌,载于《玉台新咏》,这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被称为南朝乐府民歌最高成就。南朝乐府收录诗歌格调清新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南朝乐府民歌,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统称为“吴声”与“西曲”,所收人的篇章也最为完备。“吴声”歌曲产生于江浙一带,以南朝都城建业(今南京市)为中心;“西曲”歌则产生于建业以西,即长江中游和汉水以西广大地区,以荆(湖北江陵)、郢(湖北宜昌)、樊(湖北襄樊)、邓(河南邓县)等都市为中心。
《南朝乐府》相关知识
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风格与汉乐府民歌的质朴和北朝乐府民歌的刚健迥然不同,以清新婉转、本色自然见称。《大子夜歌》“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二句,本来赞美的是《子夜歌》的曲调,其实也不妨引申为对南朝乐府民歌艺术特色的形象概括。这种特色的形成,和当时的经济生活、社会习俗、文学风尚乃至地理条件都是息息相关的。
南朝有不少文人喜欢创作乐府歌辞,作品数量比较多的有谢灵运、鲍照、沈约、王融、江淹、吴均、江总等人,帝王中则有梁武帝、简文帝、元帝父子和陈后主。其中鲍照卓然挺出,成就最高。
其他作家的作品,多属刻意拟古或模仿民歌,清新活泼者少,华丽绮靡者多。至于那些质木滞重的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更不足论。总之,南朝文人创作的乐府,成就不能和民歌等量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