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膨胀效应是不存在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越强的地方时间流逝得越慢;运动速度越快,时间就越慢。”
首先说一句:上面这种观点错得一塌糊涂。
解释如下:
首先时间是一种概念,没有快慢之说。比如美丽是一种概念,那么就不能说“美丽变美了或美丽变丑了。”美丽是种概念,这种概念怎么能变美或变丑呢?
有的人说了“太空中的时间的确比地球表面走得慢呀,因为已做过实验了,宇航员携带原子钟,原子钟随飞船绕地球运动,飞船上的原子钟的确走得比地球上慢呀。”如果只看原子钟运行的数据的话,的确飞船上的原子钟比地球上走的慢,比如经过1天,飞船上的原子钟比地面上的原子钟慢了25微秒(太空中的引力小,太空中原子钟1天比地面上的原子钟快3微秒;由于飞船的速度快,太空中原子钟1天比地面上的原子钟慢28微秒,综合下来慢25微秒)。
根据时间的膨胀效应进行的相关计算及实验,看似没有问题,其实有大问题。
地球表面的电磁环境和太空中的电磁环境是不同的,从万有引力加速度的变化就可以明显看出来。原子钟是利用“物质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个原理来制成的,不管原子钟里的“原子”运动还是指针运动,都离不开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但是,地面上的原子钟拿到太空中,由于引力环境有变化,组成原子钟的所有原子的运动状态都会有变化。原子与原子之间的万有引力会有变化,原子可能运动得更快一点或更慢一点,这就造成了原子钟指示的时间的变化与在地表上指示的时间的变化不同。举个例子,地球自转1周(即经过了1天),地球上的原子钟转了5000个格,太空中的原子钟转了4997个格,它们转动的快慢有差别,但不能因此说太空中的时间比地表慢,因为地球是见证者,太空中的原子钟转了4997个格用了1天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地表上的原子钟转了5000个格也用了1天的时间(地球自转1周),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太空中的原子钟转得慢了,是因为原子与原子间的万有引力变小,是因为电磁环境变化了。
时间是一种概念。
人类创造出时间的概念有什么作用呢?
时间的作用是:1.标记出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 2.可以记录并知道一个物体(或生命体)的运动过程所用时间的长短。
那么要想达到这种目的,该怎么做呢?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标准时间。目前我们人类选择的标准时间是: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3时56分4秒)。实际操作中人类为了方便,把一天当成24小时,以闰年和闰月进行调节。
标准时间选择好后,就可以标记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人们记录年月日,就是在标记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
也可以知道某一个运动过程所用时间的长短。比如“某棵树用3年时间长出了一片叶子”,人们读了这句话可以清晰地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千多圈这棵树才长出了一片叶子”。
时间可以比较运动过程的快慢。“百米赛跑”的冠亚军就通过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得出的。
有了这个标准(“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人们可以自由记录宇宙中任何事情发生过程所用的时间。
上面的例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内,太空中的原子钟走了4997格,地面上的原子钟走了5000格,“膨胀效应”这种理论是拿4997格和5000格相比较,这种比较就没有比较标准了,连比较标准都没用,何谈快慢?就因为4997数字比5000小,就说太空中时间变慢吗?这样的话是错的离谱!举个例子,一只虫子,在地球上翻转,翻转了7圈,然后这只虫子被送到宇宙飞船上,它在宇宙飞船上翻转了2圈,2比7小,难道能说飞船上的虫子翻转速度比地面上慢吗?要想知道翻转速度的快慢,必须有一个比较标准,只有与这个标准比较了,才能得出哪个速度快,哪个速度慢。(必须知道地面上的虫子翻转7圈时地球自转了多少圈,太空中的虫子翻转2圈时地球自转了多少圈。)
所以“时间膨胀”这种理论根本就没是错的!一个事物或生命体的变化过程,当这种变化进行得快一点,所用时间就少一点,当这种变化过程慢一点,所用时间就多一点。所用时间的多少可以看出这种变化过程的快慢,但绝不能说“所用时间少了就是时间变慢了,所用时间多了就是时间变快了。”
地面上的蔬菜1个月只生长了0.5千克,太空中的同样的蔬菜1个月生长了1千克,太空中的时间比地球上的慢?笑话!只是太空中电磁环境与地球表面电磁环境不同,造就了蔬菜生长速度的不同,它们所用的时间都是相等的!
首先说一句:上面这种观点错得一塌糊涂。
解释如下:
首先时间是一种概念,没有快慢之说。比如美丽是一种概念,那么就不能说“美丽变美了或美丽变丑了。”美丽是种概念,这种概念怎么能变美或变丑呢?
有的人说了“太空中的时间的确比地球表面走得慢呀,因为已做过实验了,宇航员携带原子钟,原子钟随飞船绕地球运动,飞船上的原子钟的确走得比地球上慢呀。”如果只看原子钟运行的数据的话,的确飞船上的原子钟比地球上走的慢,比如经过1天,飞船上的原子钟比地面上的原子钟慢了25微秒(太空中的引力小,太空中原子钟1天比地面上的原子钟快3微秒;由于飞船的速度快,太空中原子钟1天比地面上的原子钟慢28微秒,综合下来慢25微秒)。
根据时间的膨胀效应进行的相关计算及实验,看似没有问题,其实有大问题。
地球表面的电磁环境和太空中的电磁环境是不同的,从万有引力加速度的变化就可以明显看出来。原子钟是利用“物质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个原理来制成的,不管原子钟里的“原子”运动还是指针运动,都离不开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但是,地面上的原子钟拿到太空中,由于引力环境有变化,组成原子钟的所有原子的运动状态都会有变化。原子与原子之间的万有引力会有变化,原子可能运动得更快一点或更慢一点,这就造成了原子钟指示的时间的变化与在地表上指示的时间的变化不同。举个例子,地球自转1周(即经过了1天),地球上的原子钟转了5000个格,太空中的原子钟转了4997个格,它们转动的快慢有差别,但不能因此说太空中的时间比地表慢,因为地球是见证者,太空中的原子钟转了4997个格用了1天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地表上的原子钟转了5000个格也用了1天的时间(地球自转1周),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太空中的原子钟转得慢了,是因为原子与原子间的万有引力变小,是因为电磁环境变化了。
时间是一种概念。
人类创造出时间的概念有什么作用呢?
时间的作用是:1.标记出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 2.可以记录并知道一个物体(或生命体)的运动过程所用时间的长短。
那么要想达到这种目的,该怎么做呢?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标准时间。目前我们人类选择的标准时间是: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3时56分4秒)。实际操作中人类为了方便,把一天当成24小时,以闰年和闰月进行调节。
标准时间选择好后,就可以标记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人们记录年月日,就是在标记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
也可以知道某一个运动过程所用时间的长短。比如“某棵树用3年时间长出了一片叶子”,人们读了这句话可以清晰地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千多圈这棵树才长出了一片叶子”。
时间可以比较运动过程的快慢。“百米赛跑”的冠亚军就通过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得出的。
有了这个标准(“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人们可以自由记录宇宙中任何事情发生过程所用的时间。
上面的例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内,太空中的原子钟走了4997格,地面上的原子钟走了5000格,“膨胀效应”这种理论是拿4997格和5000格相比较,这种比较就没有比较标准了,连比较标准都没用,何谈快慢?就因为4997数字比5000小,就说太空中时间变慢吗?这样的话是错的离谱!举个例子,一只虫子,在地球上翻转,翻转了7圈,然后这只虫子被送到宇宙飞船上,它在宇宙飞船上翻转了2圈,2比7小,难道能说飞船上的虫子翻转速度比地面上慢吗?要想知道翻转速度的快慢,必须有一个比较标准,只有与这个标准比较了,才能得出哪个速度快,哪个速度慢。(必须知道地面上的虫子翻转7圈时地球自转了多少圈,太空中的虫子翻转2圈时地球自转了多少圈。)
所以“时间膨胀”这种理论根本就没是错的!一个事物或生命体的变化过程,当这种变化进行得快一点,所用时间就少一点,当这种变化过程慢一点,所用时间就多一点。所用时间的多少可以看出这种变化过程的快慢,但绝不能说“所用时间少了就是时间变慢了,所用时间多了就是时间变快了。”
地面上的蔬菜1个月只生长了0.5千克,太空中的同样的蔬菜1个月生长了1千克,太空中的时间比地球上的慢?笑话!只是太空中电磁环境与地球表面电磁环境不同,造就了蔬菜生长速度的不同,它们所用的时间都是相等的!
希卓
2024-10-17 广告
2024-10-17 广告
分布式应变监测技术是现代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在结构内部或表面布置多个应变传感器,实现对结构变形和应变的连续、实时监测。这种技术能够准确捕捉结构在各种载荷和环境条件下的应变响应,为结构的安全评估、损伤预警和寿命预测提供重要数据支...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希卓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