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要铲除鳌拜真实的历史上又是怎样的呢
公元一六六七年七月初七,这一天对于14岁的康熙皇帝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他在紫禁城的太和殿,举行了亲政大典,从此开始了此后漫长的皇帝生涯。
然而当等待了六年的康熙,终于可以君临天下的时候,他的心头却笼罩着一团难以言说的阴云。
顺治皇帝临死前任命的四位辅政大臣,六年时间里已经成为了权臣鳌拜的天下,他也从未把这个少年皇帝放在眼里,那么,年仅16岁的康熙皇帝。
究竟凭借什么竟然可以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就铲除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权臣鳌拜呢?一段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演义了无数版本的传奇,真实的历史上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看这四个辅政大臣,索尼,因为他年纪比较大,是五朝元老。
而且年老体弱,不多久就死了。
苏克萨哈,正白旗,他原来是多尔衮的人,被举发之后才投靠了顺治,有的时候说话不太硬,就是腰杆儿不硬。
遏必隆和鳌拜都是镶黄旗,遏必隆这个人比较软弱,很多事情都依靠鳌拜,所以,鳌拜就逐渐专权跋扈。
事情越来越严重,矛盾冲突就发生了,这些矛盾和冲突主要在两个事情上。
1,圈换旗地。
大家知道清军入关以后圈占京畿的土地分给八旗官兵及其眷属。
按方位来分,应当把永平府一带分给镶黄旗,把河间府一带分给正白旗。
但是那时是多尔衮掌权把它给换了,把永平府的好地给了正白旗,把河间府的次地分给了镶黄旗,镶黄旗当然不高兴。
但是,慑于多尔衮的权威敢怒而不敢言。
事情已经过去20年旗民已经安居乐业,这个时候,鳌拜提出了一个问题。
重新换拔土地,把永平府正白旗那些人搬走。
河间府镶黄旗的人搬回好地来,这件事要拉家动口、背井离乡,是很大的一个社会变动。
给百姓旗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于是有人就上告到户部,户部属于苏纳海管,由于苏纳海是正白旗,从旗的利益来说,当然,他主张不要换。
又到了直隶河南总督朱昌祚这儿,朱昌祚是汉军白旗,他也主张不要换。
又到了保定巡抚王登联那儿也主张不要换,于是熬拜就说阻碍这件事情的就是户部尚书苏纳海和直隶山东河南总督朱昌祚,这两个人就是苏克萨哈的一个手和一只脚。
要把他砍掉削弱苏克萨哈的势力。
于是把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直隶山东河南总都朱昌祚、把保定巡抚王登联等等大员全杀了。
这件事在朝野之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这不是旗权高于皇权了吗?不听皇帝的指令,熬拜横行霸道、飞扬跋扈到了令康熙难以容忍的地步。
少年康熙在飞扬跋扈的鳌拜面前以他特有的隐忍和智慧选择了忍耐。
但是熬拜不依不挠的锋芒,却依然步步紧逼。
2,杀苏克萨哈。
康熙大典七天以后,苏克萨哈就提出来说,皇上已经亲政了,我这个辅政大臣就没有必要了,说当年顺治帝临终的时候,我沉痛的表示,我要随顺治帝到地下,顺治帝说你不能死,你还要辅佐我的儿子。
为了大清基业,我没有随顺治皇帝去殉葬,现在就一个请求,请求退休给顺治皇帝守陵。
表示我对顺治皇帝的一片忠心。
而鳌拜就抓住这个事情说,你苏克萨哈是不是反对皇帝亲政?又网络了一些鸡毛蒜皮的罪名凑了24条。
定为24大罪状要把苏克萨哈凌迟,千刀万刮。
要把他的儿子兄弟斩首的斩首绞死的绞死,流放的流放,全族族灭,康熙是坚决不同意。
第二天,鳌拜在朝堂上,振臂嚷嚷、呼喊坚决要杀了苏克萨哈全家,康熙还是不同意,第三天又变本加厉,连续七天康熙仍然不同意。
最后熬拜矫旨杀了苏克萨哈并且满门抄灭。
康熙这时候还小,还拧不过鳌拜,但是在康熙心灵里头埋藏的一个想法:旗权高于皇权,鳌拜集团一定要处理。
康熙是不动声色,还升鳌拜为一等公。
公、候、伯、子、男,最高是公,麻痹鳌拜等待时机。
于是有一天,康熙发了个圣旨要鳌拜到朝廷来,到了宫廷里面康熙就发了一个暗号。
一些布库小儿(演摔跤的一帮少年)几十个人连打带闹就上来围住,鳌拜一看这帮小孩好像在表演武术。
熬拜还以为跟他开玩笑呢,于是鳌拜束手就擒,然后就宣布他30条大罪。
没想到当皇帝说到凌迟处死时,鳌拜挣脱了站起来,这才是真正的鳌拜,满州里第一勇士。
康熙皇帝也愣在那不知道怎么办。
在这个时候,鳌拜他脱了上衣说:康熙皇帝你给我好好看看,我身上的伤都是为你们家打江山留下来,你这样对我,你的江山还有多长久。
康熙皇帝也是潸然泪下,最后改为将其终身监禁。
我们要注意的是,鳌拜是没有反抗的。
鳌拜在牢里两个多月后自已气死了。
康熙巧妙地剪除了权臣鳌拜和他的党羽,自己亲政。
康熙用他的智慧和内部力量铲除了僭越皇权、飞扬跋扈的鳌拜。
这位少年天子有计划、有策略、有手段、干净利索地处理了这件事,加强了皇权,有利于处理朝廷国家民族一些重大军政事务,康熙也逐渐地成熟起来,他在位61年,是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