辶的笔顺
侧点、横折折撇、平捺。走字底「辶」是由古汉语中“辵”字演变而来,意思是走走停停,常与行程、运动等词汇有关。根据现代汉语字典统计,带有走字底「辶」偏旁部首的汉字多达218个,由此可见走字底「辶」在汉字书写中是较为常见的。
很多初学者认为走字底「辶」是一个2画的偏旁部首,是由“一点”和“3加一捺”组合而成。甚至很多人在实际书写过程中也将它写成“3加一捺”。其实不然,在传统笔法中,走字底「辶」是由3画组成,分别是:侧点、横折折撇、平捺。
1、侧点:永字八法中说“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意思是书写侧点要像鸟兽斜飞而下,既要有灵动之气又需要矫捷气势,正所谓“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飘逸之中方见洒脱,矫捷之中方见气势。
2、横折折撇:在汉字结构中“横折折撇”并非一个独立的偏旁部首,但人们在书写习惯上常常将它作为一笔完成的基本笔画。它既不像“3”那样圆润饱满,也不像“廴”那样棱角分明,从整体间架结构上看“横折折撇”同时具备横钩、横折撇等笔画特点,而又不尽相同。
3、平捺:永字八法中讲到“捺为磔,笔锋开张也!”意思是捺笔要写得气势如虹、刚毅有力,尤其楷书的捺笔更需如此。笔力内聚,外形开张才铿锵有力,加之平捺较为开展舒畅,与本身结构中的侧点、横折折撇相结合,无疑增加了整个字体的刚劲、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