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确立的大学培养目标发生了哪些变化?
展开全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确立的大学培养目标有两点变化:
1、政治色彩变淡
建国之初,教育几乎是政治的附庸品,政治发展的工具,教育目标也完全是为了实现政治的发
展所设定的,没有自身的价值,到六七十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教育更是政治斗争的
工具。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政治上进行拨乱反正,政治环境得以稳定,教育也开始有
了自身发展的空间。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教育目标,以
党中央的权威避开和放弃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提法,这就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政治色
彩,教育目标的设定不再单单考虑政治因素,更多的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
2、更加关注人文化
建国之初,我国教育在培养劳动者问题上存在极“左”倾向,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忽视
了个人的价值与主体性,个人的发展完全服从于国家和社会,使中国教育遭遇了致命性的摧
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确立,从此教育也逐渐
回归到正常的轨道,教育目标开始注重人本身的发展,但过于重视智育导致“高分低能”现象
十分严重。21世纪我国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
的人文关注更多了一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