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教育方法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全国高校的广泛关注。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经历了一个由认知到重视再到加强的过程。
大学阶段是青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群体,他们富于理性、敏感、激情,更富于创造性、挑战性。但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及来自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多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不知所措。
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
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
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
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
自我定位出现迷惑。
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2024-05-1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