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炎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附睾炎的病因
- 5 附睾炎的发病机制
- 6 附睾炎的临床表现
- 6.1 急性附睾炎临床表现
- 6.2 慢性附睾炎临床表现
- 7 急性附睾炎的并发症
- 8 附睾炎的诊断
- 8.1 急性附睾炎的诊断
- 8.2 慢性附睾炎的诊断
- 8.3 辅助检查
- 8.3.1 血常规
- 8.3.2 超声检查
- 9 需要与附睾炎疾病的疾病
- 9.1 睾丸扭转
- 9.2 睾丸肿瘤
- 9.3 结核性附睾炎
- 10 附睾炎的治疗方案
- 10.1 急性附睾炎的治疗
- 10.2 慢性附睾炎的治疗
- 11 参考资料
- 附:
- 1 治疗附睾炎的中成药
- 2 附睾炎相关药物
1 拼音
fù gāo yán
2 英文参考
epididymiti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附睾炎(epididymitis)多见于青壮年[1]。常由泌尿系感染逆行蔓延到附睾引起[1]。淋巴和血行途径感染少见[1]。在导尿、尿道扩张、长期留置尿管、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时有发生[1]。附睾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多为单侧发病[1]。病原菌常为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1]。
附睾炎按病程可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两种。
4 附睾炎的病因
急性附睾炎多由泌尿系、前列腺炎和精囊炎沿输精管蔓延到附睾所致,血运感染较少见。经尿道器械操作、频繁导尿、前列腺摘除术后留置尿管等均易引起附睾炎。
尽管阴囊外伤或无菌尿从尿道经输精管反流偶可引起附睾炎症,但是绝大多数病人主要是由病原体感染所致。国外有研究认为,35岁以前的附睾睾丸炎多在 *** 后感染沙眼衣原衣原体和(或)淋球菌等病原体导致,而35岁以上的附睾睾丸炎则多由非性传播的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所致。但是同性恋的男性也可在 *** 后发生肠道杆菌导致的附睾睾丸炎。
一般认为病原体进入尿路导致尿道炎、膀胱炎或前列腺炎,由此穿过淋巴系统或经输精管直接侵入附睾及睾丸。另外,扁桃体炎、牙齿感染或全身感染时致病菌进入血流也可导致附睾炎的发生。如果近期行器械操作如尿道扩张术,或曾留置尿管,则革兰阴性肠道杆菌感染是更常见的原因。幼儿附睾炎反复发作提示尿路可能存在解剖异常,从而使尿液进入精囊所致。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约80%的附睾炎可以找到病因,但仍有20%的附睾炎病例病因不明,有人认为过敏及免疫因素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
急性附睾炎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附睾炎。
5 附睾炎的发病机制
附睾炎早期是一种蜂窝织炎,一般在输精管开始再延伸至附睾尾部。在急性期,附睾肿胀高低不平。感染一般从附睾尾延至附睾头。此时如切开附睾可见小脓肿,鞘膜分泌液可呈脓状。精索变厚,睾丸的肿胀是继发于被动充血,极少数病例睾丸同时发生炎症。
早期组织学见水肿及中性白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以后即出现脓肿。感染在后期可完全消失而无损害,但附睾管周围的纤维化可使管腔阻塞。如为双侧附睾炎,可发生男性不育症。
6 附睾炎的临床表现
6.1 急性附睾炎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高热、白细胞升高,患侧阴囊胀痛,沉坠感,下腹部及腹股沟部有牵扯痛,站立或行走时加剧。患侧附睾肿大,有明显压痛。炎症范围较大时,附睾和睾丸均有肿胀,两者界限触摸不清,称为附睾睾丸炎。患侧的精索增粗,亦有压痛。一般情况下,急性症状可于一周后逐渐消退。
6.2 慢性附睾炎临床表现
慢性附睾炎较多见,部分病人因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但多数病人并无明确的急性期,炎症多继发于慢性前列腺炎或损伤。病人常感患侧阴囊隐痛、胀坠感,疼痛常牵扯到下腹部及同侧腹股沟,有时可合并有继发性的鞘膜积液。检查时附睾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变硬,有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可增粗。
7 急性附睾炎的并发症
急性附睾炎如治疗及时,病损可完全消失而无损害,但附睾功能仍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炎症可发展形成脓肿,导致附睾组织的严重损害。此外,附睾炎可继发纤维化,导致附睾管道的狭窄或闭塞。双侧附睾损害常可导致男子不育症或男子生育力低下。在睾丸被累及的情况下,还可引起睾丸生精功能障碍。附睾脓肿可延伸并破坏睾丸(附睾睾丸炎)。急性附睾炎可演变为慢性附睾炎。
8 附睾炎的诊断
8.1 急性附睾炎的诊断
本病根据病史、体征诊断多不困难,但须注意与睾丸扭转相鉴别。睾丸扭转发病急骤,睾丸肿大、固定,不能在阴囊内活动,抬高阴囊不能减轻局部疼痛。
临床症状:患侧阴囊突然肿大疼痛,伴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1]。
体征:阴囊皮肤红肿,附睾肿大,触痛明显[1]。需要与睾丸扭转及睾丸肿瘤鉴别[1]。
8.2 慢性附睾炎的诊断
慢性附睾炎附睾常为均匀性肿大、质硬,有压痛。
临床症状:患侧阴囊坠胀,不适[1]。
体征:附睾局部硬结,与睾丸界限清楚,有轻度压痛。需要与附睾结核等疾病鉴别[1]。
8.3 辅助检查
8.3.1 血常规急性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1]。
8.3.2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显示附睾肿大。多普勒超声有助于与睾丸扭转鉴别[1]。
9 需要与附睾炎疾病的疾病
附睾炎需要与睾丸扭转及睾丸肿瘤鉴别[1]。
9.1 睾丸扭转
急性附睾炎须注意与睾丸扭转相鉴别。睾丸扭转发病急骤,睾丸肿大、固定,不能在阴囊内活动,抬高阴囊不能减轻局部疼痛。常见于青春期前儿童,30岁以上少见,普雷恩征阳性,而急性附睾炎普雷恩征阴性。放射性核素扫描显示扭转侧血液灌注降低,彩超见睾丸内血流减少或消失。
9.2 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为无痛性肿块,质地坚硬、沉重感明显,正常睾丸形态消失,附睾常不易扪及,透光试验阴性。B超及CT有助诊断。血AFP或HCG常增高。
9.3 结核性附睾炎
一般很少有疼痛及发热,触诊附睾与睾丸界限清,肿块质硬,病灶常与阴囊壁粘连或有脓肿、窦道形成,输精管可有串珠样改变,前列腺及精囊亦有结核病灶。
10 附睾炎的治疗方案
10.1 急性附睾炎的治疗
急性附睾炎应适当休息,并给予抗菌素及一般镇痛剂。局部可行热敷、理疗、使用阴囊托带托起阴囊。如有脓肿形成,则需切开引流。此处,还应积极处理原发病因。
(1)注意休息,托起阴囊,早期冷敷[1]。
(2)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如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等有效抗菌药物(抗茵药物用法参考相关章节),疗程4周[1]。
(3)急性附睾炎有脓肿形成可行切开引流[1]。
10.2 慢性附睾炎的治疗
慢性附睾炎常和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存在,所以,一般治疗措施与慢性前列腺炎相同,治疗前列腺炎的同时可使慢性附睾炎的症状缓解,附睾炎愈合后遗留附睾硬结,有时可造成病人的思想负担,手术切除后不一定都能缓解症状,因此,一般不作除睾切除术。因双侧附睾炎后 *** 输出受阻的男性不育症,行输精管附睾梗阻部位近端吻合,虽能部分解决 *** 引流问题,但术后受孕率不高。
(1)采用热敷、理疗[1]。
(2)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抗菌药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