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辞典》:螳螂
- 2.1 出处
- 2.2 拼音名
- 2.3 螳螂的别名
- 2.4 来源
- 2.5 原形态
- 2.6 化学成份
- 2.7 性味
- 2.8 功能主治
- 2.9 螳螂的用法用量
- 2.10 附方
- 2.11 摘录
- 附:
- 1 用到中药螳螂的方剂
- 2 古籍中的螳螂
1 拼音
táng láng
2 《*辞典》:螳螂
2.1 出处
《别录》
2.2 拼音名
Tánɡ Lánɡ
2.3 螳螂的别名
不过、蟷蠰、薁洀貈、蛑(《尔雅》),蚀肬(《本经》),髦(《方言》),蚚父(《说文》),天马(《吕氏春秋》高诱注),螗螂、石螂(《尔雅》郭填注),屹肬(《方言》郭璞解),拒斧、刀螂、蟷螂(《纲目》),斫父、斫郎(《说文解字注》)。
2.4 来源
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等的全虫。夏、秋间捕捉。
2.5 原形态
①大刀螂
体形较大,呈黄褐色或绿色,长约7厘米。头部三角形。前胸背板、肩部较发达。后部至前肢基部稍宽。前胸细长,侧缘有细齿排列。中纵沟两旁有细小的疣状突起,其后方有细齿,但不甚清晰。前翅革质,前缘带绿色,末端有较明显的褐色翅脉;后翅比前翅稍长,向后略微伸出,有深浅不等的黑褐色斑点散布其间。雌性腹部特别膨大。足3对,细长。前脚足粗大,为镰刀状,基部外缘有短棘16个以上,腿节下外缘有短棘4个,以第2个最大。
栖于草丛及树枝上。捕食各种小虫。秋季产卵于草茎或树枝间,翌年春末孵化,幼虫形与成虫相似,惟翅较小。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②小刀螂
体形大小中等,长4.8~9.5厘米,色灰褐至暗褐,有黑褐色不规则的刻点散布其间。头部稍大,呈三角形。前胸背细长,侧缘细齿排列明显。侧角部的齿稍特殊。前翅革质,末端钝圆,带黄褐色或红褐色,有污黄斑点。后翅翅脉为暗褐色。前胸足腿节内侧基部及胫节内侧中部各有一大形黑色斑纹。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以上两种螳螂的卵鞘(桑螵蛸)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螳螂除上述2种外,常见而分布较广的尚有薄翅螳螂、巨斧螳螂及华北刀螂等,其全虫及卵鞘亦可同供药用。
2.6 化学成份
绿色螳螂的体液呈堿性,pH7.8~9.0,棕色螳螂则呈酸性,pH5~6(可能与食物有关)。在体外,此两色素的呈色,可因酸堿性而互变。薄翅螳螂的棕 *** 素与黄 *** 素都是胆绿素及其相类物质;薄翅螳螂的皮下及血液都含胆绿素。与高等动物一样,甘氨酸是合成胆绿素的材料。
2.7 性味
《医林纂要》:"甘咸,温。"
2.8 功能主治
治惊痫,咽喉肿痛,痔疮。
①《纲目》:"治小儿急惊风搐搦,又出箭镞,生者能蚀疣目。"
②《医林纂要》:"补心、缓肝,去风热,定惊痫。入心而能泄热气,散瘀血。"
2.9 螳螂的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搐鼻、吹喉或调敷。
2.10 附方
①治小儿急惊,定搐:螳螂个,蜥蜴一个,赤足蜈蚣一条。上三味,同为细末。每用一剜耳,吹入鼻内。(《圣济总录》中分散)
②治喉症,不论新久,咽喉肿痛或破烂:螳螂一只(晒干),净冰片一钱,硼砂七分,正绿萼梅(去蒂)五分。共研细末,吹入喉内,能生肌,消炎。(福建)
③治痔疮:烧螳螂(褐色者)服之。(《新本草纲目》)
④治脚气(痹、水脚气):取螳螂体部,以饭粒捣和,包裹腿脚患处。(《动植物民间药》)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螳螂的方剂
- 中分散
nsǎn《圣济总录》卷一六九:方名:中分散组成:螳螂1个(中分),蜥蜴1个(中分),赤足蜈蚣1条(中...
- 狐牙散
拼音:húyásǎn处方:大螳螂1个,白矾1块。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痔。用法用量:以生麻油调涂...
- 双剑金
īn《卫生总微》卷五:组成:赤足蜈蚣1条,紫色大螳螂1个。主治:惊痫偏搐。用法用量:遇其患者,每用1...
- 螳螂丸
ánglángwán《圣济总录》卷一七四:方名:螳螂丸组成:螳螂1枚(大者,去翅足,炒干),棘刚子(...
- 螳螂散
:tánglángsǎn《圣惠》卷八十七:方名:螳螂散组成:螳螂3分(炒令黄),蜗牛子7枚(炒令微黄...
- 更多用到中药螳螂的方剂
古籍中的螳螂
- 《本草纲目》:[虫部第三十九卷虫之一]螳螂、桑螵蛸
阳杂俎》谓之野狐鼻涕,象形也。又扬雄《方言》云∶螳螂【集解】弘景曰∶螳螂俗呼石螂,逢树便产,以桑上者...
-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七下虫鱼部]裸虫
卵生螳螂(神农本经)主小儿急惊风搐搦又出箭镞生者能食疣目(本草纲目)【名】螂(音当郎)刀螂(纲目)拒...
-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上品]桑螵蛸
精,遗溺。久服益气养神。一名蚀(音尤)生桑枝上,螳螂子也。二月、三月采蒸之,当火炙。不尔,令人泄。(...
- 《本草乘雅半偈》:[第三帙]桑螵蛸
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核】曰∶桑螵蛸螳螂子也,深秋乳子作房,粘著桑枝上者,入药用。房长寸...
- 《儿科要略》:[第三章·儿科特征]第三节·口症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