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苏轼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龙吟苏轼原文翻译及赏析如下:
原文: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宋代】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翻译:
非常像花但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它,任凭它坠地。杨花离枝坠地,细思却是,看起来无情,但有它的愁思。娇柔的柳枝,如同思妇饱受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开还闭。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不恨杨花飘飞落尽,只是愤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早晨一阵风雨,又去哪里寻找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赏析:
全诗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通过描绘暮春时节杨花凋零的景象,传达了思妇幽怨缠绵心绪,也抒发了作者的惜花伤春之情。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
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即是回答“遗踪何在”的问题。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
答:苏轼的水龙吟原文翻译如下: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杨花离枝坠地,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娇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开还闭。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不遗憾杨花飘飞落尽,只是遗憾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早晨一阵风雨,又去哪里寻找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原文如下: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赏析:
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译:杨花即花却非花,无人教落却纷落。)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译:离枝铺路写思语,惹我随花扰心房。)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译:萦怀柔肠牵伊人,惺忪秀眸娇羞眶。)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译:念君借风寻万里,莺啼燕喈引思伤。)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译:不怪花瓣尽簌簌,只怨花蕾弱怏怏。)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译:晨雨悄然点浮萍,留剩西园一池凉。)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译:春日烟雨多入土,流水送花少留芳。)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译:饱觑花弄坠点点,皆似伊人泪滂滂。)
《水龙吟.苏轼》原创译文:米格天堂
杨花即花却非花,无人教落却纷落。离枝铺路写思语,惹我随花扰心房。
萦怀柔肠牵伊人,惺忪秀眸娇羞眶。念君借风寻万里,莺啼燕喈引思伤。
不怪花瓣尽簌簌,只怨花蕾弱怏怏。晨雨悄然点浮萍,留剩西园一池凉。
春日烟雨多入土,流水送花少留芳。饱觑花弄坠点点,皆似伊人泪滂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