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东汉,国家才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
唐代,命令每个县都要建庙祭祀孔子。
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
大的祭祀起初由学官主持,后来改由地方官主持。
唐代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孔子的封号也不断增加。
清代,孔子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 *** 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
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到其影响。
扩展资料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