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简介

 我来答
俊慕若窗绅0v
2022-11-05 · TA获得超过23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33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77.3万
展开全部

目录

  • 1 拼音
  • 2 简介
  • 3 病因和发病机理
  • 4 临床表现
  • 5 治疗

1 拼音

yào wù xìng xuè xiǎo bǎn jiǎn shǎo zhèng

2 简介

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理引起血小板减少,如对骨髓造血的毒性抑制或直接破坏血小板,但最常见的是因免疫介导而致血小板破坏。常常是一种药物可以具有上述一种以上的作用。

3 病因和发病机理

经体内试验证明可诱发此病的药物有:扑热息痛、烯丙乙丙氢脲、心得舒、心得平、双氢克尿塞、洋地黄毒甙、地高辛、左旋咪唑、甲氧苯青霉素、α甲基多巴、新生霉素、有机砷剂、对氨柳酸、奎尼丁、奎宁、利福平、锑剂、磺胺噻唑、磺胺异唑等。 经试管内证实可诱发此病的药物有: 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复方新诺明、去甲丙咪嗪、安定、地高辛、洋地黄毒甙、苯妥英钠、肝素、对氨柳酸、奎尼丁、奎宁、磺胺异唑等。 药物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或膜蛋白等大分子载体结合后方具有免疫原性,诱发产生相应的抗体,如奎尼丁与血浆蛋白结合,在特异体质人体内产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通过Fc受体被吸附在正常的血小板表面,并固定补体,补体被激活后释放炎性介质促使血小板溶解; 或使吞噬细胞将加速吞噬血小板。血浆药物浓度即使很低亦可有严重的血小板破坏。

4 临床表现

发病急骤,可出现瘀点或瘀斑、粘膜出血,有时出血严重性与血小板数量不符,可能因并发血小板功能障碍或毛细血管损伤所致。患者一般无其他症状及体征,停药后多能在一周内痊愈,个别可延至一个月。实验室检查除发现血小板减少,体积增大,生存期缩短外,有时伴有溶血性贫血及粒细胞减少症。骨髓涂片示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

具备下列条件可以确诊为药物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①有用药病史,停药后血小板恢复正常;②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③经重复用药可诱使血小板减少复发,或证实血清中有该药物的抗体,前者后果严重,应审慎应用。需与因药物的毒性作用引起骨髓抑制而致血小板减少相鉴别。后者起病渐进,停药后恢复缓慢或不完全;骨髓象示造血受抑制;血小板生存期正常; 症状的严重性与剂量有明显关系; 血清无血小板抗体等特点可资鉴别。

5 治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