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

 我来答
妖感肉灵10
2022-12-21 · TA获得超过6.2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2亿
展开全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多年的数学教学,让 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了粗浅的认识,下面简单的谈谈我的做法:
1、灵活组织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提高小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等,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建立概念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发展了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了解、认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让学生在往返学校路上,通过“走一走”等建立起“千米”的实际长度的概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再如解答简单应用题时,根据问题找出所需的已知条件就是分析的过程,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所能解的问题就是综合的过程。解答复合应应用题时,分析、综合就较为复杂。先把复合应用题分解为几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进一步分析解每个简单应用题所需的已知条件,然后把已知条件成对的结合,连续地解答几个简单应用题,最后得到问题的答案。例如:
两步应用题:“同学们做了12朵红花,8朵黄花。送给幼儿园15朵,还剩几朵?”
想:要求还剩几朵,须知道什么?——一共做多少朵,送了多少朵。(分析)
一共做多少朵知道吗?那么要先算什么?
要求一共做多少朵,须知道什么?——做了几朵红花,几朵黄花。(分析)
题里告诉了什么?怎么求一共做多少朵?(综合)
2、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首先要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让学生敢于质疑。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例如,在教学三年级《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我给每组的同学发了一个长方形,要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当即就有同学问:“不知道长和宽,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我接着问:“这个问题要怎样解决呢?”学生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小组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很快就计算出图形的面积。
其次要创设疑惑情景,让学生喜欢质疑。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同样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我首先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有的学生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学生用1平方米的单位进行测量。在肯定了学生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我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学生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开始探求新知识。
教学中,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最后还要精心创设矛盾,让学生善于质疑。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这种“好奇”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的时候,教学进入练习之前,我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一个学生提出: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问题,我听到这个质疑以后,没有立即表态,更没有提出反驳意见,而是把质疑的问题当成新的认知冲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我为学生提供三道计算题,作为新的探索材料,接着耐心地等待大家的研究和探讨。在组织交流时,我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经历了“猜想(假设)——论证——实践——结论”这样一个认知过程。得出“从高位减起,一次看两位,不够减时,也要向前一位退1,不过要先退1,再写上差”。教学的最后,我通过问题:“课本上为什么选择了从个位减起”来小结,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方法尽管是可行的,但由于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一般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结果,既使学生认识到这段学习的收获和意义,又没有给质疑的学生留下一丝一毫的伤害痕迹。而是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再一次获得了自主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发展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研究教师的教,又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为此,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认真分析钻研教材,发现并揭示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及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所获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
注意事项

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多总结,多探索,注重教学结构的设计与调节,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