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用词语的解释
“令兄”和“令妹”的“令”是什么意思?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称呼上,一般遵循对自己谦虚、对别人尊重的原则。于是就有了“家、舍、令”等这样加在称谓前面的词。“令”,意为美好,所以在对别人的家人称呼时前面习惯加上“令”字,以示尊敬。如称呼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呼别人的兄弟姐妹为“令兄、令妹”;称呼别人的子女为“令郎、令爱”。古代曾有过第一和第三人称的用法,如《孔雀东南飞》中“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就是用于第三人称的例子。现在“令”字常用于第二人称,相当于“您的 ”,这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用法。
“了了”和“寥寥”有什么区别?
有些人写文章时“了了”、“寥寥”混用,导致语意的曲解。其实,这两个词虽然字音相同,但意义没有任何联系。
古汉语中,“了了”的原义为聪明,明白事理。《世说新语》中有一篇讲到孔融小时候的故事。十岁时他随父亲去拜谒当时很有名气的官员李元礼,以其伶俐的口才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而太中大夫陈韪说他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就是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魏晋南北朝时,“了了”还有清楚的意思。如,“说之了了”,即说得很清楚。
“寥寥”在古汉语中原义为空虚、空阔。如左思的“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就是这个意思。后来,它又被引申为少,非常少,也就是我们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意义。
“造次”是什么意思?
“造次”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是“匆忙、仓促、茄备轻率”等意思,从古至今,词义变化不大,有例为证。《红楼梦》中“宝玉一时情急,说得造次,不由红了脸”,就是说宝玉因为着急,所以说话没有考虑,莽撞、轻率的意思;《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是说君子无论在仓促匆忙的时闹岁候,还是颠沛流离的时候,没有一餐饭的时间可以违背仁;《后汉书·吴汉传》“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词自达”,说他质朴缺少文采,着急的'时候不能用语言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过从意义上看基本是一致的。现在,“造次”这个词已经不多用了,一般以“匆忙、仓促”等词代替。
“难兄难弟”是指共同经历患难的人吗?
“难兄难弟”这个成语常被理解为共同经历患难的人。这样理解也不为错,但这只是当“难”这个字读做去声(四声)时的意义。其实,“难”还有一种读法,即阳平(二声),这时的“难兄难弟”的意义就需要我们探究一番了。
《世说新语·德行篇》有这样的故事:陈寔是东汉人,他为人忠厚,德行高尚,很受人尊敬。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元方,一个叫季方,在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同样具有很好的德行,所以他们父子三人在远近都很有名望。有一次,元方的儿子长文颤弯毁和季方的儿子孝先争论起了谁的父亲德行更高,双方都说自己的父亲好,一时争执不下。他们只好去让爷爷评判。陈寔听后笑了,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说元方卓尔不群,他人难为其兄;季方也俊异出众,他人难为其弟,两个都不错,不相上下。这才是“难兄难弟”的本意。现在多反用其义,指两个人同样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