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联想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望梅止渴的故事已众所周知了。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在口渴时,一听说梅子,就会想起梅子的酸味,使口内分泌唾液,达到止渴的目的。可见,望梅止渴两者有其内在联系,因而会导致联想。联想,就是由一件事物而想到另一件事物的过程。联想到的事物就是储存在记忆里的事物。这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它把所见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与未曾出现的、所想到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从甲联想到乙,但甲乙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比如,有人写:“当我看圆月时,便想起了台湾同胞,我多么盼望祖国早日统一啊!”“圆月”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想起台湾同胞”这就是“圆月”产生的联想部分,因为“圆月”和“统一”有关联,“统一”有“团圆”的含义。所以,这样的联想也就比较自然了,如果甲和乙之间毫无联系,就不叫“联想”了。
作文时为什么要写联想呢?文章写进了联想,就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使思想感情得到更充分的表达,使文章更形象、生动,中心更突出。联想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那么,究竟怎样联想呢?这里谈谈几种常见的联想方法。
一、相似联想——这种联想是指由甲事物与乙事物在某一方面相似,因而产生的联想。这种联想方法运用得十分广泛,常用“好像”、“仿佛”、“如同”等一类词来连接甲事物和乙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月光曲》一课中:“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就是由月光的皎洁联想到银纱的洁白清幽。 再如《长城》一课中:“远望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盘旋。”就是由长城的形状,联想到蜿蜒盘旋的长龙,突出了长城的雄伟曲折,并赋予了长城动态的形象。
二、象征联想——这种联想是指由一件事物的特征联想到它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这种联想具有真实感,应用得也很普遍。比如,由镜子这一事物的特征:照出人脸上的污垢,想到它具有的象征意义: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把别人的批评和意见作为一面镜子;由柳树的特征:插到哪里都能活,想到它的象征意义:到哪里工作就在哪里扎根;由蜡烛的特征:燃烧自己,给人们带来光和热,想到它的象征意义:给人类带来幸福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例如《白杨》一课中:“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儿,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就是由白杨树的特征,联想到“希望我们扎根边疆,献身边疆”这一象征意义。
三、相关联想——这种联想是指所联想的.乙事物和眼前的甲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看到甲事物自然地联想到乙事物。这种联想的应用也较为普遍。比如,由花园里千姿百态的鲜花,想到园丁辛勤的耕耘;从农民由穷变富想到党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巨大威力 例如《长城》一课中:“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
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再如《林海》一文中:“谁进入岭中,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怎能不马上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才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都要用这里的木材。”
四、相同联想——这种联想是指甲事物与乙事物在某一方面相同,因而容易产生联想。比如,我们在外地游玩,见到一座小桥或凉亭,可能会想起自己家乡有的小桥凉亭来;在植物园里看见了花卉,可能会想起自己家里爷爷种的那些花卉来;在动物园里看见了猴子,可能会想起马戏团的猴子来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就在十里长街上,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作者由眼前的十里长街上送周总理的灵车,想到过去周总理在这条街上检阅人民群众和迎送国际友人的场面。 再如《凡卡》一文中:“凡卡伤心地叹了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这段也是描写了凡卡由眼前联想到过去和爷爷砍圣诞树的快乐情景。
五、对比联想——这种联想是由于甲事物与乙事物在某一方面完全相反,看见甲事物就会想到乙事物。比如,由成功的喜悦想到失败的烦恼;由寒冷而想到温暖;由战斗英雄而想到凶狠的敌人等等。再看课文中的对比联想: 《太阳》一课中:在“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一句实写之后,联想到“如果没有太阳”时的情景:“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样进行对比联想,形成极大的反差,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重要。
六、比拟联想——这种联想往往以比拟的形式出现。联想的部分或者是拟人的,或者是拟物的。 例如:《小音乐家扬科》一课中:“小虫为他演奏”,“麻雀为他歌唱。”这里把小虫和麻雀人格化了,写出扬科热爱大自然的一切响声,表现出他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再如:“白桦树哗哗地响不住地号叫。”这里把植物拟人化了,“号叫”之声凄惨、悲壮,“哗哗”更是渲染了扬科惨死的悲剧气氛,这样进行比拟联想能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七、由“声”联想——这种联想是由自然界里各种物体发出的声响而展开的。比如,在升国旗时,我们从庄严雄壮的国歌声中展开联想,想到战争年代,人民子弟兵为解放祖国浴血奋战;想到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还可以想到解放后祖国建设的突飞猛进以及祖国未来的美景。又如写到“叮咚”的泉水时,就可联想到优美的乐曲等等。 例如《月光曲》那段描写通过联想,把听觉变为视觉,把声音变为形象,“海面上刮起了大风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里由声音联想到奔腾咆哮的大海,将全文推向高潮,这也是感情的大海,抒发了贝多芬遇到知音时的激动和对造成盲姑娘兄妹贫困的社会的愤懑,这样
进行“由声联想”能使文章动静相依,情、景、意融为一体。
八、由“味”联想——这种联想是由自然界里各种物体发出的气味而展开的。比如,荷花的香味并不浓郁,但凑上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仿佛喝了一杯淡淡的绿茶,既不涩口,又使人精神爽快。又如:写人生的苦可联想到黄连;写生活中的甜可联想到蜜糖等。 例如《荷塘月色》一文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由荷花的香味联想到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样进行的由“味”觉引发的联想能使文章有情景交融的意境。
九、由“色”联想——这种联想是根据事物的表面或内在颜色而展开的。比如,从树的绿色上展开联想,枝叶翠绿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往往由此可联想到某事物的繁荣昌盛和蓬勃发展。再如描写绿色的森林,会联想到绿色的海洋等。例如《喇叭花》一课中:“喇叭花开得一天比一天多。稠密的绿叶衬着各种颜色的花,远远看去好像挂着一匹美丽的花布。”这里进行的由“色”联想能使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喜爱喇叭花的强烈感情。
十、辐射联想——这种联想是由一个具体的辐射点引出,多方面地围绕一个中心进行的联想。比如,由灯光的形态联想到人的眼睛“深深地望着”的情态,并借此抒发作者对“灯光”的特殊情感。还可以联想到革命烈士的生命之光,正是为了让下一代在明亮的电灯下安静读书、学习,为了执着地追求这一理想,革命先烈才不惜流血牺牲,将生命之光化作天安门前的“胜利之光”,还可以联想到“万家灯火”的今天例如《桂林山水》一课中写“桂林的山真奇啊”,联想到“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突出它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写“桂林的山真秀啊”,又联想到“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突出了它的“色彩明丽”,这样进行辐射联想能使文章具有山水画面的形象美,突出了景物的立体美和真实感,开拓了意境,使读者从这种辐射联想中加深了对桂林山水的美的感受。
还有其它形式的联想,这里结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十一册基础训练4第六题的“联想”要求,就介绍这十种联想的方法,供大家写作时参考。不过,在联想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想不能脱离具体事物。 具体事物是联想的基础,脱离事物的所谓“联想”是空想、妄想,联想一定要来自现实的生活中。
2、联想要合情合理。 具体事物和联想到的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抓住这种联系写出的联想才在情理之中。
3、联想必须具有两件以上的事物。 由于联想是由一种实在的事物联想起其它有关的事物,所以,联想必须要具备两件以上的事物,而且常用“好像”、“仿佛”等词连接起来。
4、联想必须紧扣文章中心。 与文章中心无关的联想写得再美,不仅不能使文章增色,反而会影响文章中心的表达。
5、联想要真切自然。 只有通过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联想才会丰富多彩,真切自然,切不可故弄玄虚,违反生活的规律,闹出笑话来。
总之,联想是建立在生活经验记忆及许多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有丰富的联想,必须认真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知识,并养成多思善想的习惯。在写作中展开联想的翅膀,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绚丽多姿。
作文时为什么要写联想呢?文章写进了联想,就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使思想感情得到更充分的表达,使文章更形象、生动,中心更突出。联想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那么,究竟怎样联想呢?这里谈谈几种常见的联想方法。
一、相似联想——这种联想是指由甲事物与乙事物在某一方面相似,因而产生的联想。这种联想方法运用得十分广泛,常用“好像”、“仿佛”、“如同”等一类词来连接甲事物和乙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月光曲》一课中:“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就是由月光的皎洁联想到银纱的洁白清幽。 再如《长城》一课中:“远望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盘旋。”就是由长城的形状,联想到蜿蜒盘旋的长龙,突出了长城的雄伟曲折,并赋予了长城动态的形象。
二、象征联想——这种联想是指由一件事物的特征联想到它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这种联想具有真实感,应用得也很普遍。比如,由镜子这一事物的特征:照出人脸上的污垢,想到它具有的象征意义: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把别人的批评和意见作为一面镜子;由柳树的特征:插到哪里都能活,想到它的象征意义:到哪里工作就在哪里扎根;由蜡烛的特征:燃烧自己,给人们带来光和热,想到它的象征意义:给人类带来幸福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例如《白杨》一课中:“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儿,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就是由白杨树的特征,联想到“希望我们扎根边疆,献身边疆”这一象征意义。
三、相关联想——这种联想是指所联想的.乙事物和眼前的甲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看到甲事物自然地联想到乙事物。这种联想的应用也较为普遍。比如,由花园里千姿百态的鲜花,想到园丁辛勤的耕耘;从农民由穷变富想到党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巨大威力 例如《长城》一课中:“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
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再如《林海》一文中:“谁进入岭中,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怎能不马上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才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都要用这里的木材。”
四、相同联想——这种联想是指甲事物与乙事物在某一方面相同,因而容易产生联想。比如,我们在外地游玩,见到一座小桥或凉亭,可能会想起自己家乡有的小桥凉亭来;在植物园里看见了花卉,可能会想起自己家里爷爷种的那些花卉来;在动物园里看见了猴子,可能会想起马戏团的猴子来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就在十里长街上,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作者由眼前的十里长街上送周总理的灵车,想到过去周总理在这条街上检阅人民群众和迎送国际友人的场面。 再如《凡卡》一文中:“凡卡伤心地叹了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这段也是描写了凡卡由眼前联想到过去和爷爷砍圣诞树的快乐情景。
五、对比联想——这种联想是由于甲事物与乙事物在某一方面完全相反,看见甲事物就会想到乙事物。比如,由成功的喜悦想到失败的烦恼;由寒冷而想到温暖;由战斗英雄而想到凶狠的敌人等等。再看课文中的对比联想: 《太阳》一课中:在“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一句实写之后,联想到“如果没有太阳”时的情景:“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样进行对比联想,形成极大的反差,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重要。
六、比拟联想——这种联想往往以比拟的形式出现。联想的部分或者是拟人的,或者是拟物的。 例如:《小音乐家扬科》一课中:“小虫为他演奏”,“麻雀为他歌唱。”这里把小虫和麻雀人格化了,写出扬科热爱大自然的一切响声,表现出他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再如:“白桦树哗哗地响不住地号叫。”这里把植物拟人化了,“号叫”之声凄惨、悲壮,“哗哗”更是渲染了扬科惨死的悲剧气氛,这样进行比拟联想能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七、由“声”联想——这种联想是由自然界里各种物体发出的声响而展开的。比如,在升国旗时,我们从庄严雄壮的国歌声中展开联想,想到战争年代,人民子弟兵为解放祖国浴血奋战;想到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还可以想到解放后祖国建设的突飞猛进以及祖国未来的美景。又如写到“叮咚”的泉水时,就可联想到优美的乐曲等等。 例如《月光曲》那段描写通过联想,把听觉变为视觉,把声音变为形象,“海面上刮起了大风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里由声音联想到奔腾咆哮的大海,将全文推向高潮,这也是感情的大海,抒发了贝多芬遇到知音时的激动和对造成盲姑娘兄妹贫困的社会的愤懑,这样
进行“由声联想”能使文章动静相依,情、景、意融为一体。
八、由“味”联想——这种联想是由自然界里各种物体发出的气味而展开的。比如,荷花的香味并不浓郁,但凑上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仿佛喝了一杯淡淡的绿茶,既不涩口,又使人精神爽快。又如:写人生的苦可联想到黄连;写生活中的甜可联想到蜜糖等。 例如《荷塘月色》一文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由荷花的香味联想到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样进行的由“味”觉引发的联想能使文章有情景交融的意境。
九、由“色”联想——这种联想是根据事物的表面或内在颜色而展开的。比如,从树的绿色上展开联想,枝叶翠绿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往往由此可联想到某事物的繁荣昌盛和蓬勃发展。再如描写绿色的森林,会联想到绿色的海洋等。例如《喇叭花》一课中:“喇叭花开得一天比一天多。稠密的绿叶衬着各种颜色的花,远远看去好像挂着一匹美丽的花布。”这里进行的由“色”联想能使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喜爱喇叭花的强烈感情。
十、辐射联想——这种联想是由一个具体的辐射点引出,多方面地围绕一个中心进行的联想。比如,由灯光的形态联想到人的眼睛“深深地望着”的情态,并借此抒发作者对“灯光”的特殊情感。还可以联想到革命烈士的生命之光,正是为了让下一代在明亮的电灯下安静读书、学习,为了执着地追求这一理想,革命先烈才不惜流血牺牲,将生命之光化作天安门前的“胜利之光”,还可以联想到“万家灯火”的今天例如《桂林山水》一课中写“桂林的山真奇啊”,联想到“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突出它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写“桂林的山真秀啊”,又联想到“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突出了它的“色彩明丽”,这样进行辐射联想能使文章具有山水画面的形象美,突出了景物的立体美和真实感,开拓了意境,使读者从这种辐射联想中加深了对桂林山水的美的感受。
还有其它形式的联想,这里结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十一册基础训练4第六题的“联想”要求,就介绍这十种联想的方法,供大家写作时参考。不过,在联想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想不能脱离具体事物。 具体事物是联想的基础,脱离事物的所谓“联想”是空想、妄想,联想一定要来自现实的生活中。
2、联想要合情合理。 具体事物和联想到的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抓住这种联系写出的联想才在情理之中。
3、联想必须具有两件以上的事物。 由于联想是由一种实在的事物联想起其它有关的事物,所以,联想必须要具备两件以上的事物,而且常用“好像”、“仿佛”等词连接起来。
4、联想必须紧扣文章中心。 与文章中心无关的联想写得再美,不仅不能使文章增色,反而会影响文章中心的表达。
5、联想要真切自然。 只有通过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联想才会丰富多彩,真切自然,切不可故弄玄虚,违反生活的规律,闹出笑话来。
总之,联想是建立在生活经验记忆及许多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有丰富的联想,必须认真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知识,并养成多思善想的习惯。在写作中展开联想的翅膀,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绚丽多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