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和演讲的区别
朗诵和演讲的区别主要有语体的区别、目的、功用的区别、受众期待的区别、身份和身份感区别和表达者状态区别等等。
1、语体的区别
演讲与朗诵,是两种不同的口头表达样式或者说不同的表达语体。演讲是口头知识性语体或政论语体,是论述社会政治问题、政治事件、社会文化现象、社会道德等的评论性语体。语言上多用陈述句、祈使句、复句。
朗诵是口头文艺语体,是虚构和想象中的情境和情感的再现和表现。
2、目的、功用的区别
演讲是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教育领域活动的需要。是用语言说服听众接受一定的观念、思想,“是说听众认识真实的情况”(伊索克拉底语),演讲是为了让听众信服你阐述的道理。改变或形成受众的态度、激发受众的行动欲望。
朗诵是艺术审美活动的需要。朗诵目的是带给受众艺术欣赏。主要以形象性、抒情性、美感性为其基本特征。
3、受众期待的区别
演讲接受过程中,受众心理是对演讲者所说的内容“真实”“对演讲者表现的“真诚”的期待。朗诵接受过程中,受众心理是对朗诵内容形式的“审美的”“趣味”的期待。这种受众期待的差异,规范着表达者的感觉、思维、和表达。所以,演讲追求生活或逻辑的真实或真实感,朗诵则允许和需要想象和虚构。
4、身份和身份感区别
演讲的表达是非表演性的,演讲不能扮演角色,演讲过程中只有一个自我,演讲者自己永远是自己,即使是演讲中在学某一角色行为或说角色的语言,也是在以“我”即演讲者的身份在“学”其样子或转述角色语言。
朗诵是表演,扮演角色,第二自我。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朗诵是为作品感动,进入角色、抒发角色的感情,进而感染受众。
5、表达者状态区别
演讲人是在自己的身份中,始终在思考、在与受众直接交流。朗诵者扮成角色,在角色的身份、角色性格和行为中,抒情、思考、自语、注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