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理解100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存在各种不足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阅读教学模式单一。阅读教学拘泥于学生对所读材料的表层理解,许多学生不能对所读文章的要点进行有效的推断,也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影响了理解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许多教师仍采用师生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高中阶段的阅读文章应当是题材丰富,体裁多样,阅读的目的也应有不同的侧重,而千篇一律的阅读教学模式难以实现不同的阅读目的。
(二)阅读教学中忽略了语法分析。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谈语法色变”,未能引导学生借助语法正确理解句子,尤其是缺乏对长句、难句、省略句及意思晦涩句的理解与分析,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全面、正确的理解,阻碍了学生获取文章的内含信息。
(三)阅读教学中生词处理不当。如何处理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和歧义词使许多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和困惑。许多教师片面追求阅读时的“整体理解”,舍弃了对词汇的教学,只是在阅读前将有关词汇匆匆略讲而过,而且只涉及词汇的一般含义,忽视了词汇在语篇中的特定含义。
(四)阅读教学中滥用多媒体。虽然阅读教学以多媒体来辅助词汇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把本应通过文字解读和推理归纳才能获得的信息以直观形式展示给学生,致使直观教学替代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抹杀了学生的好
奇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文字解码能力。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分析及启示
⒈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作了分级定位,即“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阅读策略”(六级),“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八级),“能通过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六级),“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七级)等,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既是对词汇语篇进行理解的过程,又是对句子进行系统归纳和概括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发掘阅读材料内涵和正确使用阅读策略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⒉近年来的英语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和试题也充分体现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导向。高考阅读文章的取材到问题的设置有以下特点:①文章体裁多样,题材各异文章难度呈现一定梯度。②阅读文章中出现的难句和长句等复杂句逐年增多。③根据语境推测生词意义和对代词指代意义的考查题增多。
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目标要求。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⒋语言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新的语言知识从输入到运用有一个处理消化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理解语言的机会。
因此,我们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实施任务型教学。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完成阅读过程中的环节相扣的小任务,指导学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兼顾培养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所谓“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过程。
新编高中英语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具有话题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等特点,它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鉴于此,高中英语阅读课的任务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量采用真实的内容和方式,采取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2.启发性原则:在设计阅读课任务时,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力争做到设计的任务能激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参加语言实践。
3.阶梯性原则:阅读课中任务的设计要注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过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在语言技能方面,应遵循先听读、后说写的设计顺序,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递进。
4.渗透性原则:任务的设计不应该局限于课本教学,而要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以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5.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在任务实践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主体,教师应努力做好教学中的铺垫工作,通过引导、启发和辅导等形式,使学生不断思考、归纳和总结,最终获取新的知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四、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和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高中英语阅读课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任务前(Pre-task/Task before reading)。任务前活动包括教的活动、意识提升活动和计划。教的活动与介绍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密切相关;意识提升活动只在提高学生对语言结构的意识;计划就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这一段我们应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背景知识,预测活动内容:学生课前通过各种媒体了解背景知识,教师适当补充,背景知识又称非直观信息,它储存于学生的长时记忆中,是直接影响阅读分析和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当了解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扫除可能出现的障碍,激发其阅读的欲望。同时,也可让学生根据文中图片及标题等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
2.扫除语言障碍:要使阅读有意义,不但需要非直观信息,还需要直观信息等。因此,扫除阅读中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是必要的,但是要控制好生词释义的量,有的生词词义要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
3.明确阅读目的:阅读目的决定了阅读的方式及速度。目前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的旨在通过规范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其中包括获得课文大意的扫读技能、获得课文具体内容的跳读、精读技能以及培养语感、获取乐趣的泛读技能。教师应在阅读教学前确定第一教学阶段的阅读目的及阅读方法,呈现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具体任务,比如,让学生阅读后填图或表格等。
第二阶段:任务环(Task-cycle/Task while reading)。任务环包括符号辨认和内容理解。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弄清课文的结构和具体内容,还要帮助学生弄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可以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采用下面四个环节来完成任务:
1.听力理解:学生听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完成1-2个听力题,从而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关信息的能力。
2.扫读理解:该环节要求学生快速通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大意,找出主题句、关键词,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个整体印象。教师可用以下方法来检测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1)课文主要信息正误判断;
(2)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标题或图片;
(3)要求学生回答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综合性问题。
3.略读质疑:在该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有关信息重点地进行略读,找出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4.细读赏析:在该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审美的观点认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细节、段落大意及段落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篇章结构的理解。教师可设计以下任务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
(1)要求学生回答一些关于课文的细节问题;
(2)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各段大意;
(3)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各类图表;
(4)要求学生借助语法分析文章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句子中事与事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理解阅读材料,获取作者所传递的信息,达成阅读目标的有效方法;反之,脱离句法分析的阅读往往是肤浅的,理解的偏差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长句和难句进行语法分析,既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又要增强学生的理解深度。
(5)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特定语境中的词汇,它是有效推敲作者意图的关键和理解全文的前提。
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扩充词汇,了解新词,正确把握语篇的意义,发掘文章的内涵,也是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之一。例如,在一篇介绍数码相机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They are very hot this year. The prices have come down and the quality has gone up. Who wants to travel with 30 rolls of film? With a large memory card to store pictures, you can shoot and shoot and never to worry about changing a roll.句中划线词汇均为多义词,在上述特定的语境中才产生了它们的特定语意;学生只有了解了整篇文章的真实意义,才可能读懂这段话的内容。
当然,在各环节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阅读速度,并根据不同的阅读方法和任务,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速度。
第三阶段:任务后(post-task/task after reading)
任务后活动包括讨论、评价和操练。教师可设计以下任务:
1.展示: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通过表演、报告、复述、背诵、听写、默写等方式向全班展示任务完成情况。
2.讨论与评价: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兴趣或观点,完成一些交际任务。引导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表达个人的观点,例如:同意或不同意,喜欢或不喜欢,提出建议或解决问题,评论课文中的人物,想象故事的多种结局,等等。然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评价,评价要具有激励性。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做相关内容的作业,如:课文的改写、缩写或续写,采访,报道,或做同样题材的短文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等。
五、结束语
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总之,任务型阅读教学强调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当然,我们全体师生还须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完善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
(责任编辑:郑 卫)
(一)阅读教学模式单一。阅读教学拘泥于学生对所读材料的表层理解,许多学生不能对所读文章的要点进行有效的推断,也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影响了理解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许多教师仍采用师生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高中阶段的阅读文章应当是题材丰富,体裁多样,阅读的目的也应有不同的侧重,而千篇一律的阅读教学模式难以实现不同的阅读目的。
(二)阅读教学中忽略了语法分析。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谈语法色变”,未能引导学生借助语法正确理解句子,尤其是缺乏对长句、难句、省略句及意思晦涩句的理解与分析,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全面、正确的理解,阻碍了学生获取文章的内含信息。
(三)阅读教学中生词处理不当。如何处理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和歧义词使许多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和困惑。许多教师片面追求阅读时的“整体理解”,舍弃了对词汇的教学,只是在阅读前将有关词汇匆匆略讲而过,而且只涉及词汇的一般含义,忽视了词汇在语篇中的特定含义。
(四)阅读教学中滥用多媒体。虽然阅读教学以多媒体来辅助词汇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把本应通过文字解读和推理归纳才能获得的信息以直观形式展示给学生,致使直观教学替代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抹杀了学生的好
奇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文字解码能力。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分析及启示
⒈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作了分级定位,即“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阅读策略”(六级),“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八级),“能通过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六级),“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七级)等,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既是对词汇语篇进行理解的过程,又是对句子进行系统归纳和概括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发掘阅读材料内涵和正确使用阅读策略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⒉近年来的英语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和试题也充分体现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导向。高考阅读文章的取材到问题的设置有以下特点:①文章体裁多样,题材各异文章难度呈现一定梯度。②阅读文章中出现的难句和长句等复杂句逐年增多。③根据语境推测生词意义和对代词指代意义的考查题增多。
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目标要求。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⒋语言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新的语言知识从输入到运用有一个处理消化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理解语言的机会。
因此,我们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实施任务型教学。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完成阅读过程中的环节相扣的小任务,指导学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兼顾培养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所谓“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过程。
新编高中英语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具有话题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等特点,它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鉴于此,高中英语阅读课的任务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量采用真实的内容和方式,采取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2.启发性原则:在设计阅读课任务时,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力争做到设计的任务能激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参加语言实践。
3.阶梯性原则:阅读课中任务的设计要注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过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在语言技能方面,应遵循先听读、后说写的设计顺序,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递进。
4.渗透性原则:任务的设计不应该局限于课本教学,而要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以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5.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在任务实践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主体,教师应努力做好教学中的铺垫工作,通过引导、启发和辅导等形式,使学生不断思考、归纳和总结,最终获取新的知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四、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和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高中英语阅读课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任务前(Pre-task/Task before reading)。任务前活动包括教的活动、意识提升活动和计划。教的活动与介绍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密切相关;意识提升活动只在提高学生对语言结构的意识;计划就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这一段我们应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背景知识,预测活动内容:学生课前通过各种媒体了解背景知识,教师适当补充,背景知识又称非直观信息,它储存于学生的长时记忆中,是直接影响阅读分析和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当了解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扫除可能出现的障碍,激发其阅读的欲望。同时,也可让学生根据文中图片及标题等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
2.扫除语言障碍:要使阅读有意义,不但需要非直观信息,还需要直观信息等。因此,扫除阅读中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是必要的,但是要控制好生词释义的量,有的生词词义要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
3.明确阅读目的:阅读目的决定了阅读的方式及速度。目前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的旨在通过规范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其中包括获得课文大意的扫读技能、获得课文具体内容的跳读、精读技能以及培养语感、获取乐趣的泛读技能。教师应在阅读教学前确定第一教学阶段的阅读目的及阅读方法,呈现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具体任务,比如,让学生阅读后填图或表格等。
第二阶段:任务环(Task-cycle/Task while reading)。任务环包括符号辨认和内容理解。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弄清课文的结构和具体内容,还要帮助学生弄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可以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采用下面四个环节来完成任务:
1.听力理解:学生听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完成1-2个听力题,从而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关信息的能力。
2.扫读理解:该环节要求学生快速通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大意,找出主题句、关键词,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个整体印象。教师可用以下方法来检测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1)课文主要信息正误判断;
(2)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标题或图片;
(3)要求学生回答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综合性问题。
3.略读质疑:在该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有关信息重点地进行略读,找出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4.细读赏析:在该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审美的观点认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细节、段落大意及段落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篇章结构的理解。教师可设计以下任务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
(1)要求学生回答一些关于课文的细节问题;
(2)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各段大意;
(3)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各类图表;
(4)要求学生借助语法分析文章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句子中事与事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理解阅读材料,获取作者所传递的信息,达成阅读目标的有效方法;反之,脱离句法分析的阅读往往是肤浅的,理解的偏差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长句和难句进行语法分析,既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又要增强学生的理解深度。
(5)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特定语境中的词汇,它是有效推敲作者意图的关键和理解全文的前提。
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扩充词汇,了解新词,正确把握语篇的意义,发掘文章的内涵,也是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之一。例如,在一篇介绍数码相机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They are very hot this year. The prices have come down and the quality has gone up. Who wants to travel with 30 rolls of film? With a large memory card to store pictures, you can shoot and shoot and never to worry about changing a roll.句中划线词汇均为多义词,在上述特定的语境中才产生了它们的特定语意;学生只有了解了整篇文章的真实意义,才可能读懂这段话的内容。
当然,在各环节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阅读速度,并根据不同的阅读方法和任务,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速度。
第三阶段:任务后(post-task/task after reading)
任务后活动包括讨论、评价和操练。教师可设计以下任务:
1.展示: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通过表演、报告、复述、背诵、听写、默写等方式向全班展示任务完成情况。
2.讨论与评价: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兴趣或观点,完成一些交际任务。引导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表达个人的观点,例如:同意或不同意,喜欢或不喜欢,提出建议或解决问题,评论课文中的人物,想象故事的多种结局,等等。然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评价,评价要具有激励性。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做相关内容的作业,如:课文的改写、缩写或续写,采访,报道,或做同样题材的短文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等。
五、结束语
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总之,任务型阅读教学强调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当然,我们全体师生还须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完善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
(责任编辑:郑 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