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在大学课堂上的重要性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音乐欣赏因为其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而成为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创新性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因长期以来积累的一些旧观念、旧思想,如:本专业知识是衡量大学生成才的惟一标准,音乐教育只是旁门左道、可有可无等。使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在非艺术院校里的推广与普及步履艰难。但是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中外歌舞剧赏析等科目的开设在学生中受到了欢迎和喜爱。
高等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同时更应该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有人说,我国大学生的素质不但月发达国家比有差距,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比也有差距,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成绩,不会比发达国家差,问题可能就出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综合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所以我们更应该要在全面素质上下功夫。
在我们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中,美育应当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在学校的美育中,音乐和美术教育尤为重要。这完全是正确的。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都是艺术教育最主要、最主要的方式和内容。
一、目前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要讨论的“音乐欣赏”并不等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全面素质。当前,我国各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能力还比较薄弱,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音乐知识贫乏、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比较差的现象。我们经过调查结果表明,137个同学当中有85%的同学爱好音乐,城市和农村分别占了86%和85%。有24%的同学只是偶尔上音乐课,13%的同学在中学时的音乐课基本不上。来自城市的同学中有66.7%认识简谱,而农村的同学只有42.5%,但来自城市的同学认识五线谱远远多于农村同学。此外,城市的同学中有听过音乐会的远远多于来自农村的同学,分别占了38.9%和10.5%,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多数同学没有听过音乐会。
然而在问卷的填空题的部分显示,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外国音乐家的有42人,占30.7%,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外国音乐家代表作品的有15人,仅占10.9%。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中国音乐家的有32人,占23.4%;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中国音乐家的代表作品的有16人,仅占11.7%。能写出三首以上最喜欢的乐曲的只有33人,占24.1%;值得注意的是,有26个人一首乐曲也写不出来。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喜欢音乐的,由于地域、环境或学校重视程度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在进高校之前所受的音乐教育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但总体来说还是表现出了非常薄弱的音乐素质,特别是在填空题的部分其调查结果是令人担忧的。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都导致了音乐课程不能很好的发挥其美育的功能,而如何把音乐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如何使学生在短暂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审美价值观的提升、欣赏层次的提升;并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二、音乐欣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通过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音乐是一门特殊艺术,它既能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又能开启学生智力和大脑思维。音乐教学是全面丰富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们唱歌,还要讲授基本乐理知识,让他们用音乐的语言去欣赏和学习音乐,并激发其去主动地追求美、感受美。如在欣赏中国交响乐《梁祝》时,要求学生大胆联想,随着乐曲的发展进行合理性思维。随着音乐的发展,学生呈现的“喜、怒、哀、乐”等表情,恰恰反映了其对善恶分辨的理性思维和发现美、追求美的能力。而这些对美的体验与感知,正是通过音乐欣赏,由内心的体验而外露于表情的。
(二)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智力保证
欣赏者要在头脑中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就必须借助于想象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完全是由欣赏者主观控制的。如果说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唱(奏)家是二度创作,那么欣赏者便是三度创作。欣赏者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加工,使其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遗传情况不同,所以人的思维能力会具有与生俱来的差异,但无论如何,大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如果进行音乐欣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乐感,而且会有益于他们的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发展,使脑的功能得到更多的开发。
(三)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德育教育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表现与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向学生展示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正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的过程,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近、现代中国的革命歌曲更是鼓舞了几代人,为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完全可以达到音乐的德育教育作用。
(四)扩大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加强文化底蕴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如果仅仅是靠学生演奏和演唱音乐作品,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其次,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艺术和文学、地理、历史、戏剧、舞蹈、绘画、社会生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在欣赏当中,需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
三、在高校中实现以音乐欣赏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针对大学生音乐知识薄弱的现状,必须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弥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足和城市农村学生的差距。各高校一方面要开设音乐欣赏类的选修课,增长大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音乐实践的场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要加强引导,让大学生多欣赏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中来,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一)掌握音乐知识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础
音乐基本知识是音乐的语言,掌握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培养大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音乐知识越丰富,音乐欣赏能力也就越强,水平也就越高。欣赏曲目从内容到形式应是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民族到西洋,从声乐到器乐,从标题音乐到无标题音乐,而目前一些学校尚未做到这些。音乐表现情感不仅在形式上受到理性化规范,音乐的情感内容也是经过艺术概括和提炼的产物,不是任何自然情感的流露都能成为音乐作品的内容,只有那些带有社会普遍性而非纯粹个人的、偶然的情绪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例如,柴可夫斯基《悲怆》中的苦闷求索,中国名曲《春江花月夜》中的典雅缠绵,刘天华《光明行》中的昂扬雄壮,都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体验,并且是具有社会文化内涵的理性情感,在这类优秀音乐作品的陶冶下,人的情感会得到升华。
(二)增强感性经验的积累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首先,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最直接、最关键的就是多听,多接触民族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大学生们的艺术视野,多方面提高欣赏心理素质和水平,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们从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其次,音乐的抽象形式本身就积淀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甚至哲理思考。经常进行音乐欣赏,能提高直观理解力,从音乐中“品”出它的深层蕴涵。例如从贝多芬充满矛盾的交响音乐中“品”出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时代精神;从中国民间乐曲《老六板》清新悠扬的旋律中“品”出中国老百姓乐观的思想感情。总之,音乐欣赏能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
(三)应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欣赏者的音乐欣赏水平因人而异,不但受个人音乐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还要受欣赏者总体文化与艺术修养、甚至生活阅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知识结构与人格修养。例如对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欣赏,有人就只能得到一些画面想象和各种随音响律动产生的情绪感染。然而,《四季》中那些忧伤的调子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一个向往自由光明的俄国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心境;哀叹时光流逝;对生命意义发出疑问等丰富的意蕴,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是难于体会的。
(四)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
如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合唱比赛、民族音乐文化节等活动,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积累。特别是学校,尤其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比如多举办一些艺术歌曲的欣赏、交响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一系列高雅艺术活动。音乐欣赏,除了通常的音乐会、音乐讲座外,还有如音乐电声欣赏;在庆典大会上聆听作为仪式的音乐;陶醉在自己演唱的“卡拉OK”之中;看着银(屏)幕上的画面,耳边响起动人的音乐;甚至在舞池中,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都可以说是音乐欣赏的不同方式。总之,大学生要想成为一名水平较高的音乐欣赏者,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生活体验,以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尤其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开展,同时学校也要尽全力为大学生营造这种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对高雅音乐,优秀作品的奖励力度,对格调低下、思想水平不高的音乐作品加以控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音乐健康发展,也使更多的大学生群体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德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高等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同时更应该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有人说,我国大学生的素质不但月发达国家比有差距,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比也有差距,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成绩,不会比发达国家差,问题可能就出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综合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所以我们更应该要在全面素质上下功夫。
在我们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中,美育应当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在学校的美育中,音乐和美术教育尤为重要。这完全是正确的。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都是艺术教育最主要、最主要的方式和内容。
一、目前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要讨论的“音乐欣赏”并不等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全面素质。当前,我国各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能力还比较薄弱,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音乐知识贫乏、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比较差的现象。我们经过调查结果表明,137个同学当中有85%的同学爱好音乐,城市和农村分别占了86%和85%。有24%的同学只是偶尔上音乐课,13%的同学在中学时的音乐课基本不上。来自城市的同学中有66.7%认识简谱,而农村的同学只有42.5%,但来自城市的同学认识五线谱远远多于农村同学。此外,城市的同学中有听过音乐会的远远多于来自农村的同学,分别占了38.9%和10.5%,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多数同学没有听过音乐会。
然而在问卷的填空题的部分显示,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外国音乐家的有42人,占30.7%,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外国音乐家代表作品的有15人,仅占10.9%。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中国音乐家的有32人,占23.4%;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中国音乐家的代表作品的有16人,仅占11.7%。能写出三首以上最喜欢的乐曲的只有33人,占24.1%;值得注意的是,有26个人一首乐曲也写不出来。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喜欢音乐的,由于地域、环境或学校重视程度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在进高校之前所受的音乐教育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但总体来说还是表现出了非常薄弱的音乐素质,特别是在填空题的部分其调查结果是令人担忧的。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都导致了音乐课程不能很好的发挥其美育的功能,而如何把音乐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如何使学生在短暂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审美价值观的提升、欣赏层次的提升;并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二、音乐欣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通过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音乐是一门特殊艺术,它既能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又能开启学生智力和大脑思维。音乐教学是全面丰富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们唱歌,还要讲授基本乐理知识,让他们用音乐的语言去欣赏和学习音乐,并激发其去主动地追求美、感受美。如在欣赏中国交响乐《梁祝》时,要求学生大胆联想,随着乐曲的发展进行合理性思维。随着音乐的发展,学生呈现的“喜、怒、哀、乐”等表情,恰恰反映了其对善恶分辨的理性思维和发现美、追求美的能力。而这些对美的体验与感知,正是通过音乐欣赏,由内心的体验而外露于表情的。
(二)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智力保证
欣赏者要在头脑中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就必须借助于想象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完全是由欣赏者主观控制的。如果说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唱(奏)家是二度创作,那么欣赏者便是三度创作。欣赏者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加工,使其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遗传情况不同,所以人的思维能力会具有与生俱来的差异,但无论如何,大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如果进行音乐欣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乐感,而且会有益于他们的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发展,使脑的功能得到更多的开发。
(三)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德育教育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表现与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向学生展示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正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的过程,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近、现代中国的革命歌曲更是鼓舞了几代人,为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完全可以达到音乐的德育教育作用。
(四)扩大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加强文化底蕴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如果仅仅是靠学生演奏和演唱音乐作品,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其次,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艺术和文学、地理、历史、戏剧、舞蹈、绘画、社会生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在欣赏当中,需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
三、在高校中实现以音乐欣赏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针对大学生音乐知识薄弱的现状,必须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弥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足和城市农村学生的差距。各高校一方面要开设音乐欣赏类的选修课,增长大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音乐实践的场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要加强引导,让大学生多欣赏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中来,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一)掌握音乐知识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础
音乐基本知识是音乐的语言,掌握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培养大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音乐知识越丰富,音乐欣赏能力也就越强,水平也就越高。欣赏曲目从内容到形式应是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民族到西洋,从声乐到器乐,从标题音乐到无标题音乐,而目前一些学校尚未做到这些。音乐表现情感不仅在形式上受到理性化规范,音乐的情感内容也是经过艺术概括和提炼的产物,不是任何自然情感的流露都能成为音乐作品的内容,只有那些带有社会普遍性而非纯粹个人的、偶然的情绪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例如,柴可夫斯基《悲怆》中的苦闷求索,中国名曲《春江花月夜》中的典雅缠绵,刘天华《光明行》中的昂扬雄壮,都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体验,并且是具有社会文化内涵的理性情感,在这类优秀音乐作品的陶冶下,人的情感会得到升华。
(二)增强感性经验的积累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首先,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最直接、最关键的就是多听,多接触民族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大学生们的艺术视野,多方面提高欣赏心理素质和水平,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们从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其次,音乐的抽象形式本身就积淀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甚至哲理思考。经常进行音乐欣赏,能提高直观理解力,从音乐中“品”出它的深层蕴涵。例如从贝多芬充满矛盾的交响音乐中“品”出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时代精神;从中国民间乐曲《老六板》清新悠扬的旋律中“品”出中国老百姓乐观的思想感情。总之,音乐欣赏能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
(三)应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欣赏者的音乐欣赏水平因人而异,不但受个人音乐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还要受欣赏者总体文化与艺术修养、甚至生活阅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知识结构与人格修养。例如对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欣赏,有人就只能得到一些画面想象和各种随音响律动产生的情绪感染。然而,《四季》中那些忧伤的调子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一个向往自由光明的俄国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心境;哀叹时光流逝;对生命意义发出疑问等丰富的意蕴,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是难于体会的。
(四)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
如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合唱比赛、民族音乐文化节等活动,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积累。特别是学校,尤其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比如多举办一些艺术歌曲的欣赏、交响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一系列高雅艺术活动。音乐欣赏,除了通常的音乐会、音乐讲座外,还有如音乐电声欣赏;在庆典大会上聆听作为仪式的音乐;陶醉在自己演唱的“卡拉OK”之中;看着银(屏)幕上的画面,耳边响起动人的音乐;甚至在舞池中,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都可以说是音乐欣赏的不同方式。总之,大学生要想成为一名水平较高的音乐欣赏者,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生活体验,以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尤其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开展,同时学校也要尽全力为大学生营造这种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对高雅音乐,优秀作品的奖励力度,对格调低下、思想水平不高的音乐作品加以控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音乐健康发展,也使更多的大学生群体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德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