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后蒙古人去哪了
元朝灭亡后蒙古人回了蒙古草原,被称为“北元”。
1368年,享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了,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这得归功于从成吉思汗开始的近似于疯狂的扩张,使得蒙古帝国幅员辽阔,汗国、部落林立,而元朝的版图只算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
国号
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基于统治汉地的需要,正式建立以汉语称谓的国号“大元”,但蒙古语的“大蒙古国”并未废弃,而是两者并用,形成国号制度的双重体系。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元朝在中原统治崩溃,元廷退守蒙古本部,对外依旧使用“大元大蒙古”国号,以其地处塞北,故称“北元”。
明朝虽承认其独立性,但否认其与元朝的继承性。明人认为明兴代元,元运已终,明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因此明人称大元皇帝为“元君、元主”,称其国为“残元”、“故元”、“胡元”。达延汗之后的明人称蒙古大汗为“小王子”。
高丽人最早用“北元”一称来表示北徙的元廷。虽不是蒙古人的自称,但此称既区别了北徙前的大元,又表明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也符合中国史学传统习惯,很明确地表承出了中国史上与明朝并存的蒙古政权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