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说一说你的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呢
大家好哇,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潮汕地区,这里靠近海边,有着丰富的美食,小吃尤多,富有地方风味和美食特色,以及有着有趣的过年特色风俗,下面我给你们分享一下我的家乡的年味美食以及特色风答悄哪俗吧。
年味美食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俗特色小吃,丰富多样,也代表了当地的习俗。而潮汕地方更是有很多精致、有特色、美味的小吃。除夕前几天,潮汕地区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下面我来介绍我家乡过年常做的几种美食小吃。
红桃粿
在潮汕地区,过年过节常要做粿来祭祀,而光是粿就有好几种,有甜粿、米粿、萝卜粿、鼠壳粿、糯米粿和红桃粿等等,其中我们家最常做的粿就是红桃粿啦。
红桃粿的外皮为低筋面粉,酵母粉,糯米粉和面做成,馅料为糯米,花生,香菇,或白萝卜芹菜等配料制成。
其外表形状像一个桃子,颜色也是粉红色的,所以取名为红桃粿。潮汕人认为红色是吉祥如意、好意头的象征,而粿在制作过程需要发酵,故取其“发”的好意义。桃果象征长寿,所以制作桃粿也反映了祈福祈寿的愿望。
这种桃粿是过年过节祭祖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种食品,是潮汕人的一种习俗。它的味道也非常香,软软糯糯的,很有弹性,馅料丰富,而且不易腻,可炸可蒸可煮,形式多样,非常好吃。
酥饺
外皮用料为手工面擀皮,馅料是白糖,花生,芝麻,而且简单易做,每次我都会在家里帮我妈妈一起做,先拿起一张薄薄的饺皮,把适量的馅料放上去,再对折合在一起,最后捏上一些褶纹,全做完后再由我妈妈放到锅里油炸而成,酥饺是否好吃,离不开对火候把控,将之炸至金黄酥脆,便可出锅。
“酥饺”的外表形状像弯月,边缘上捏些间隔相等优美的褶纹,颜色也金黄金黄的,油炸出来又好看又酥香,外皮酥酥脆脆,馅料香甜可口,可以当零食一样解解馋,吃上一个忍不住吃下一个,小孩子也非常喜欢吃,馅料里糖浆的甜、花生和芝麻的香,让人口齿生香。
酥饺不仅是潮汕人春节、元宵的必备供品之一。而且在农历正月前几天,潮汕地区家家户户的茶几上总摆着几盘酥饺,要是有亲友来拜年,便围在茶几边,边喝工夫茶边吃酥饺,气氛温馨和谐,非常惬意。
卤味
潮汕过年常见卤味之中有卤鹅、卤鸭、卤猪脚、卤五花肉、卤鸡爪等等,卤味在潮汕地区也是不同地方有着不同口味,有的偏甜,有的偏咸香的,但大体上都有一个卤汁的香味。
在我们家乡每次过年前许多家庭就会早早买一些鸡鸭鹅、猪肉等放在冰箱,过年前几天拿出来,加上一些卤料,进行卤制。那个香味,让闻到味道的人都忍不住想咬上一口。
在卤味中,尤其是隆江猪脚饭,是我家乡一道有名的菜肴,也是经典的小吃。曾经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
陈晓卿曾在《舌尖上的中国》这样描述:“隆江猪脚,皮下脂肪丰盈醇厚,大师傅在小火慢炖的锅里,一刻不停地用卤水淋浇,直至油脂尽除,汁味尽入……”。
在过年前,许多家庭都会买猪蹄进行卤制,我家也不例外。每次过年我妈都会买猪蹄隆江猪脚,将其洗干净,卤制好放进高压锅,煮出来的猪脚非常弹嫩糯香,色香味俱全,香气清码四溢,而且肥而不腻,入口香爽,一咬里面的肉立马散开,加上潮汕特有的开胃菜——酸咸开胃的菜脯更是绝了。
鱼丸和虾枣
潮汕地区多为沿海地区,每逢过年过节,许多人就会买许多海鲜备用,特别是鱼和虾,用来制作成鱼丸和虾枣。
在我的家乡,以鱼或以虾为主料做成的鱼丸和虾枣,是潮汕一道地道且有特色的美食,每次都有外地人前来品尝。在经过油炸之后,鱼丸和虾枣颜色金黄,入口酥松,肉质非常弹牙,但由于整个做工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多,一般情况下也只有过年或者一些比较重要的节日才会做。每次我回家最想吃到的就是这个了,香甜可口,毫无腥味,非常入味,吃过一次就难以忘记那个味道,在外地上大学运袜有时候很想念吃上家乡的鱼丸和虾枣。
牛肉丸
相信许多人都吃过潮汕牛肉丸吧,牛肉丸为潮汕特色美食,以柔、润、鲜、爽而美名远扬。据说潮汕牛肉丸还入选了今年的北京冬奥会餐桌哦,牛肉丸在经过潮汕人多年的探索与积累,也有了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在我们家乡,过年过节更是少不了牛肉丸的出现,正宗的潮汕牛肉丸,选用新鲜牛腿肉,纯靠完全人工手打,肉质细嫩,口感鲜香浓郁,有时候还会在打牛肉丸的时候加进一些嫩筋,增加了点嚼劲。每次我家过年打火锅必下锅煮,一口咬下去弹牙爆汁!
每次我在外地上大学吃的牛肉丸感觉跟家里的真的是天壤之别,这也难怪好多人买牛肉丸就要专买潮汕牛肉丸。而且不只潮汕当地人喜欢吃,很多外地游客甚至就奔着尝尝正宗潮汕牛肉丸而来。
特色风俗
在潮汕地区里,许多传统的过年习俗还保存完好。因此在我印象当中,我对在家乡过春节的氛围感受,为年味比较足,有趣好玩。
在这个月里,潮汕人的春节从“办年货”开始,到“闹元宵”结束,是潮汕人最忙也最热闹的时候。
采囤
过年前,在日历上找一个吉利且适合打扫的日子,用竹叶、榕叶、甘蔗尾或长扫把将屋顶,天花板,门窗,犄角旮旯进行打扫清洁,把蛛丝、灰尘都清除干净,听我妈妈说这就叫“采囤”。 “采囤”是潮汕地区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寓意为把一年来的晦气都清出去,迎接新春的到来。
家家户户都要彻头彻尾大扫除,陆陆续续将家里的门窗、桌椅、砖墙、被子蚊帐、坐垫抱枕等等清洗干净,所以每次我寒假放假回家在过年那一段时间都非常忙,不是在洗这件东西,就是在清洗那件东西。
清洗完毕,将每样物品归位后,布入眼帘的是整齐摆放而又干净整洁的大小物件,小时候家里采囤完了之后看到家里摆放整齐,干净空阔了许多,心情也舒坦了许多,正所谓,清掉晦气,新年新气象是也。
“神上天”之日
在我们家乡,农历十二月廿四日被称为“神明”上天“述职”之时。下界诸神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善恶诸事。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神上天”这一日,各家各户都会祭拜灶神。在我们家乡,这位灶神叫“申面公”,也有名为司命帝君,简称司命公。
《风俗通义》中记载所祀小神就有司命这位帝君,他主管和生命有关的事物。《管子。囿蓄》说:“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屈原《楚辞》称司命帝君主灾咎、主寿。
妇女们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这天,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先要把锅拿到屋外巷头清除黑黑的烟渍污垢,俗称“耙鼎”。从送司命公上天后,各家各户就开始清理室内卫生,从这一天起,要等到过年后正月初四“神落天”后才能再“耙鼎”,意思是不要惊动司命公。如果玉皇大帝不信司命公的话,再派人巡视时,看到人间百姓真的把村社家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又虔诚地祷求玉皇大帝赐福赐寿,不会再有谎言。玉皇大帝就会更加信任司命公,把为百姓消灾咎、添福寿、增五谷、饲大猪诸事交由司命公管理。
在潮汕,人们对供奉的神灵称呼为“老爷”,家家户户的妇女们要把这一年里贴的各种“老爷符”撕下来,以及把平时随身携带的老爷符都拿出来聚集在一起,再把香枝取下来,然后一起放入袋子里或桶里,再火化后拿去放在河边,随流飘走。
过年前的准备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等待新年的到来。除夕前家家户户不但忙碌打扫清洗房子,还要张罗备办各种年货,年货一般以红色外包装为主,象征喜庆吉利。对于潮汕人来说,过年还要准备许多肉类和素食祭拜,肉类一般有鸡、鹅、鸭、鱼肉和猪肉等等,而水果则尤其要买柑桔、橘子、青橄榄等水果,作为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非常丰富。
除了准备吃的,潮汕人在年前还要理发,即在过年前,要“剃个雅头过大年”,潮汕俗语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潮汕人爱清爽整洁,在年前,男性一定要理发,女性则一般为“挽面”,“挽面”是潮汕女性理发美容的一种特别手艺,即用线将额前、鬓角的汗毛拔掉,后修出弯弯的月牙眉,以容光焕发迎新年。
潮汕人还喜欢用洗澡来图吉利,“洗涤污秽,消灾免祸”,年三十这天潮汕人都得“洗白白”。而且这一天还要早洗澡,每到这天我妈在下午就会开始催促我们该早点洗澡了。在除夕这一天就要贴对联了,以及挂福字、贴春花。到了晚上就有人家开始放鞭炮了,这一一都是跟“年”的传说有关,为了驱赶怪兽“年”,防止它来伤害百姓,同时驱邪避凶,潮汕地区至今仍保留这些习俗。
除夕夜
除夕夜里,家庭主妇们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年夜饭。因为这个时候是一年中家里人聚的最齐的时候了,祭拜完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再上桌,一家人团团围坐,围着桌子里谈笑风生,热热闹闹的聊天,一片喜气洋洋。
除夕夜送压岁钱是也潮汕过年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压岁钱不是直接递送,而是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红包里,我们家乡俗称为“压腰”,寓意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拜年
拜年,又称为“拜正”。一般是正月初早餐后,大人携小孩都穿上新衣服,带上礼物到亲友家拜年,互相问候,说一些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以橘子(大桔)、青橄榄、油柑、糖果等摆至客厅,一边聊天,一边共品工夫茶和酥饺。
客人赠上橘子祝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橘子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所以,在潮汕地区,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橘子(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一定要是双数,双数寓意吉利。大人看到对方的小孩,也会给他们包上红包,祝他们学业有成,顺顺利利,健健康康。
正月“营老爷”
潮汕地区特有春节“劳热”活动,又称“营老爷”,是潮汕最重视的游行祭祀活动,不同地方迎老爷的日子不完全一样,一般都在农历正月轮流于各乡村举行,游行祭祀活动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全村平安。
各村表演节目,小朋友们挑着灯笼跳着舞,旁边的锣鼓喧天响,年轻姑娘们身穿美妙的旗袍或具有潮式风情的戏服,还有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整齐的着装异常鲜艳和美观,给这个节日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所用乐器不在多,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优美的潮汕乐曲回荡在欢乐的节日里。“营老爷”是一种文化传承,营老爷中的儿孙旗、灯阵、灯河代表的是族群枝叶的繁衍,潮汕人也通过这项古老活动来增强族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小时候每逢过年我最期盼的就是去看这个游行活动了,每次在正月前几天挑一天早上早起,吃早餐完穿上新衣服,然后就跟妈妈还有弟弟妹妹去观赏,现场非常热闹,锣鼓声和鼓掌声不断,大家都喜笑颜开,拿着手机拍短视频,分享此刻的欢乐与现场热闹画面。
表演结束后就开始游神,游神队伍中的主角是武帝庙的关老爷,和来自十四乡各寺庙中供奉的老爷们。还包括之前表演节目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在镇中各处巡游,游行结束后把老爷们又送回武帝庙。整个游神环节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晚上。新年夜晚,会有许多人盛放烟花,非常好看,将新年气氛烘托至高潮。
在正月里,还有一些人会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话语,将代表吉祥如意的小红纸贴于别人家门口两边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人,都趁着讨点赏钱。而潮汕人过年讲究吉利,正月一般不会说脏话或直接拒绝,都会给点小零钱打发他们。所以现金在我们家乡还是经常使用的,过年还要准备一些零花钱以给这些人。
初二、初三日各乡镇组织一些新春文娱活动,不仅有搭戏棚演潮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活动丰富多样,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呈现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正月初七食“七样羹”
在潮汕地区有传说,农历正月初七是“始祖人”的生日,女娲氏开天辟地,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因而潮汕人把初七称为“人日”。 潮汕正月初七就有吃七样羹的传统,潮汕有一句俗语:“七样羹,七样羹,大人愈吃愈后生(年轻),奴仔(孩子)吃了变红雅(脸红润),姿娘(姑娘)吃了像朵花。”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七样羹”。大人、小孩每人至少吃上一大碗。食七样菜,其实就是品尝生活,也是取个好兆头。按潮汕话的谐音来说,七样羹的寓意分别是:厚合菜(合家平安)、大芥菜(大发财)、春菜(春来发芽)、芹菜(勤劳致富)、菠菜(潮汕音飞龙菜,寓意飞龙在天)、大蒜(诸事精算)、韭菜(长长久久)。
七样羹”煮法十分简单随便,各种蔬菜取适量,生菜落锅,热火煮熟,便成了原汁原汤的潮汕美食“七样羹”。正月初七取七种寓意美好的蔬菜一锅煮是潮汕地区民间一种特色食俗,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祈望。
以上就是我的家乡——潮汕地区的年味美食还有特色风俗,它们都包含了许多美好寓意,当然实际上的美食和风俗肯定不止这几种啦,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欢迎你们来潮汕游玩呀,相信这里的美食以及特色风俗肯定让你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