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举行成人礼的三大基本内容是什么
中国古代举行成人礼的三大基本内容:男子加冠、女子及笄、拜谢父母养育之恩。
古人以男子20岁、女子16岁为成人的年龄门槛,冠礼基本上在此时举行。举行冠礼即表示青年从此作为氏族的成年人,可以参加各项活动。
1、加冠(男子)
《礼记·曲礼上》曰:“(男子)二十曰弱冠。”就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即称“弱冠”。早在周朝,男子二十岁时要行成人礼,其仪式主要是加冠礼,还要加冠三次,表示有权力参与管理、报效国家、参与祭祀。
“弱”则指“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是指体格还不够强壮。在实行加冠礼的时候,男子还要把头发盘起来,做成发髻,因为要戴帽子。
2、及笄(女子)
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行礼时间多为农历三月三上巳节,和男子冠礼一样要三加或者二加。
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笄礼作为女孩子的成人礼,象男子的冠礼一样,也是表示成人的一种仪式。
3、拜谢行礼
男子、女子在加冠、及笄、更换成人礼服后,要向父母、师长等人行礼。冠者立于场地中央,先后行揖礼于:正宾、有司、赞者、父母等。受礼者微微点头示意即可。
扩展资料:
在冠礼进行时,由重要礼宾依次给青年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
首先戴上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了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
接着戴上由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
最后戴上红中带黑的素冠,这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