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有什么表现吗?

 我来答
裁云水汉裁衣0
2023-08-07 · 超过5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02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10.7万
展开全部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过度和持久的焦虑或担忧,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功能。以下是焦虑症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表现:
1. 持续不安或紧张:个体感到无法控制的内心不安或紧张情绪,常伴随有身体的紧张和不安感。

2. 过度担心:对于日常事务或一些常规事情表现出过度的担忧和担心,难以停止或控制这些担忧。

3. 易激惹和烦躁:情绪过于敏感,容易生气、烦躁不安,并且对小事容易过分反应。

4. 注意力困难: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跳跃或困扰于某些事物。

5. 身体不适:经常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如头痛、肌肉紧绷、胃不适、心悸、失眠等。

6. 恐慌发作:可能出现意外暴发的恐慌、害怕失控或死亡的强烈恐慌感,伴随有心悸、呼吸困难、出汗等生理症状。

7. 社交困扰:害怕社交场合,担心被负评价、尴尬或羞耻。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焦虑症表现,然而这些症状并非全部,个体之间可能有差异。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以上症状,并且感到严重困扰,请寻求专业的心理或医学帮助。
zyy2013111211
2023-08-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万
展开全部
焦虑,是一种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状态;分为精神性焦虑、身体性焦虑。焦虑自然有焦虑的好处,它能激发我们产生自驱力,给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但当焦虑过度,就有百害而无一益了。许多事实表明:当今焦虑人群农村群高于城市,低收入高于高收入人群、低学历高于高学历人群,18-34岁年龄段的人比其他年龄段致发率高,心理素质弱的人比心理素质好的人高,不受男人性别限制,不受地域影响,不受职业局限,到处都能看到眉头紧锁、情绪不高、忧郁焦虑的人。
焦虑多发高发,自然与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有当前信息泛滥、信息饱和、信息过载有关,更与贫富分化、收入悬殊、想“一夜暴富”的人越来越多有关,还与网络上到处都是集体贩卖焦虑的“毒鸡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乐观主义缺失、个体心理素质弱有着直接关联。
细想之,焦虑不仅劳心伤神,荡涤着自己的幸福,摧残着自己的的身体,而且与事无补,对于解决问题不起任何作用。要缓解焦虑压力,我以为主要有四个方法:一是加强意志力训练,提升自身素质,强大自己,看淡看远,不计较、不浮躁,提升自己的抗诱惑力、抗干扰力、抗挫折力能力。二是培养乐观主义生活态度,看透生活本质,看淡名利,校正自己的“三观”,多读书学习,多关注当下,不恋既往,不慕未来,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淡定处理未来的事。三是学会情绪转移法,通过幻想、大笑大哭、深呼吸、音乐和体育锻炼,通过肯定自己、培养兴趣爱好来转移焦虑情绪,忘掉引发焦虑的事情。四是评判问题,直面迎战焦虑,做出最坏结果的清单和评判,采取措施,消灭焦虑致病源;调整心态、管控焦虑,降低对生活的期望值,把自己的劣势变成优势。
人生不长,苦多甜少,我们的任务就是快乐地享受生活赐予我们的幸福,不要让焦虑稀释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眼下,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找工作关键期。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城镇就业新成长劳动力达1662万人,其中1158万人为高校毕业生。继去年首次突破千万大关,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再创新高,同比增长82万人。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至关重要。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于5月29日至6月4日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启动“就业扬帆政策护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活动,教育部于近日部署启动就业促进周系列活动,加力加快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但是不断攀升的就业规模给高校毕业生带来空前的就业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在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微降的情况下,16岁至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达20.4%,创历史最高水平。青年就业难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毕业生求职进入窗口期,全力攻坚促进青年就业十分关键。究竟该如何发力帮助青年就业?一些业内专家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加快就业促进法修法进程,增加有关特殊群体就业促进制度。同时,通过立法建立相关法定保障制度,发挥现代学徒制度优势。
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加大
今年本科毕业的小赵(化名)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男孩,就读于北京市一所普通高校,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今年年初,小赵就开始找工作。他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自己参加了5次线下面试,还有三四次线上面试,但时至今日也没有找到工作。
分析原因,小赵觉得最主要的还是研究生越来越多,导致本科生没有竞争优势,就业学历门槛一再抬高。而自己学历不够硬,能力、竞争力方面也不是很突出。
“我们专业今年有两个毕业班,共60多人,现在只有10来个人找到了工作。我们班共有32人,其中有20人选择了考研,2人出国,剩下的10名同学中只有5人找到了工作。”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小赵并不乐观,但也无能为力。
小赵的经历并非个例。有调查显示,目前,不少高校毕业生存在求职信心不足、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技能缺乏等问题。从供需匹配看,一方面,各行各业人才紧缺,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被认为学科知识不适用、综合素质不合格,面临不小的就业压力。
发挥现代学徒制优势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小赵也曾遇到过比较心仪的招聘岗位。但是仔细看要求时发现,用人单位往往都要求应聘者必须有相关工作经验。
“我们这些应届大学生虽然也有实习经历,但用人单位还是觉得我们这样的‘生手’对工作没法直接上手。”进入“无经验不录用,不工作无经验”死循环的小赵无可奈何。
实际上,长期以来,大学生求职与企业招聘都存在供需匹配矛盾。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天玉分析指出,由于当前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侧重专业知识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薄弱,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衔接也不够紧密,导致高校毕业生往往需要用人单位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职业培训,才能胜任相关的工作。而大学生进入职场的初始人力成本基本由招聘单位承担,很多单位只能想办法降低或转嫁此项成本。
“发挥现代学徒制是解决大学生求职与企业招聘长期存在的供需匹配矛盾的有效途径。现代学徒制不仅能够解决职业培训问题,还将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积极影响。”王天玉说。
在法律层面,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引导企业按照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按照职业教育法的导向,企业设置一定比例的学徒岗位,相当于在大学生与企业正式员工之间建立了一个‘职业进阶机制’,降低了求职门槛。学徒期满并考核合格人员可直接进入企业成为正式员工。”在王天玉看来,建立现代学徒制的意义,就在于将以往学校与企业之间衔接的职业培训成本显性化,以“学徒协议”确立企业与学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学徒制度的培养效果以及学徒个人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王天玉认为还应加强职业教育法与劳动合同法的衔接。“将来在劳动法典的谋划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学徒合同’作为独立的合同类型,建立针对学徒的法定保障制度,推动劳动力市场中逐渐形成学徒群体,实现求职就业与职业培训的优化匹配,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技术人才保障。”王天玉说。
提升就业促进法可操作性
青年失业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稳就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稳青年特别是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月1日起,就业促进法施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就业形势的发展,法律中的个别条文已经出现不适用的情况。
“目前来看,就业促进法具有‘政策法’的色彩,很多条文都是宣示性内容,条文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不明确,操作性不强,落实的保障不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沈建峰建议对就业促进法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在多年就业促进政策运行基础上,积极吸纳已有实践做法,提升就业促进法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他同时建议,在修法时增加大学生等特殊就业群体的就业促进制度。
“当前大学毕业生是个数量巨大而且具有就业特殊性的群体。但就业促进法中却没有包含大学生等特殊就业群体的就业促进制度,大学生等特殊就业群体也不符合就业援助制度规定的就业援助条件。针对我国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就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就业促进法应进行必要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