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三 生 教 育”的学习与探讨
三生教育
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1
•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以及校园暴力的报道屡见不鲜。许多学生不尊重生命,甚至对自己以及别人的生命持一种蔑视的态度,丧失了“人”作为一种存在应有的 对生命的敬畏。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2
身处转型时期的大中专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完全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根本不能体会自己生存的意义,进而随意编排自己本该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3
• 新形势下,面对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如何更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和谐校园,如何深入开展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广大 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 并能享受生活,就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一项艰巨任务。
生命的定义
生命:指由高分子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现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
人与其他生物的“生命”区别
• 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
• 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国“生命教育”现状
我国的生命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人们对“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
生命教育=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在尊重个体物质性生命的基础上,遵循生命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涵(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识生命,保护生命。
认识生命就是让学生知道生命的一些知识,了解生命特点。如生命的不可创造性,不可再生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 了就不可复得,没有阴间与来世。告诉学生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他个人,也和周围的亲人、好友甚至社会、民族相联系。要让学生知道人的生命和动植物是不一样 的,人有双重生命,不能成为行尸走肉,而要活得有价值。
• 保护生命就是要求学校联系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教会他们如何解决。日本有一项训练课叫“人工心肺复苏”,而在我国学生发生意外时,往往无法自救,更 不懂得如何救别人。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关于火灾、烫伤、落水及人工呼吸等方面的知识很少,技能更缺乏,这都是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失。
第二层次:欣赏生命,尊重生命。
• 通过教育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轻视任何个体,并且学会用爱心去经营生命,用对亲人的态度去对待所有人的生命。要通 过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深刻涵义,以感恩的心态去对待父母赐予我们的生命,以乐观的心态去欣赏生命,以谨慎的态度去尊重生命。
第三层次: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 通过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艰辛与伟大。从情感上加以引导,让每一个学生从小学会爱环境,爱动植物,爱自己,爱他人的生命,从心里上敬畏生命,而不能残忍对待生命。培养学生拥有向上、乐观、豁达的性格,从容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挫折。
总结: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 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存教育
•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生存,是人的第一法则。适者生存,反之,不适者必将被无情淘汰。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就必须懂得社会生存法则。无论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还是我们民族的教育前途,这都是一个性命攸关的命题。尤其在信息、科技、生产、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生存教育在我们面前变成了一件既迫切又痛苦的事情。
生存教育的内涵
• 许多专家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生存教育内涵,归纳起来有以下观点:
第一种观点
• 认为生存教育内涵应该建立在文本研究基础上,指出了生存教育就是:
• “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
• “学会合作”———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选择、决策与社会协调能力。
• 归结为一点即“学会生存”,这也正是“生存教育”本质之所在。
第二种观点
• 通过联系素质教育来把握生存教育,认为生存教育是使学生学会在独自情况下生存,学会在压力下生存,学会在紧急状况下生存,学会在集体中生存,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第三种观点
• 在比较生存教育与书本教育异同基础上,认为生存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书本教育的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 在形式上,它不强调灌输知识,而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关注书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 在评价标准上,不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认为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独立思考、选择、决策和协调的能力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真正标准,考试分数是次要的。
• 在时间上,把学习延续到人的整个生存过程,具有终身性。
• 在空间上,不但关注知识的灌输,而且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强调学校与社会为学生“学会生存”服务。
第四种观点
• 直接从探析生存的内涵引申出生存教育内涵,认为生存能力是指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条件进行适应、利用、斗争的能力,“生存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生存教育也叫“学会生存”。
总结
• 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生活教育
生活,是“人”这种存在物的存在方式,是与“他我”发生关系的媒介。人,只有充分的认识生活,尊重生活,才能够得以维持其存在,并进而实现其生命的意义。
生活的科学认识
• 生活究竟是什么?
• 创造者——生活就是不断地创新
• 体力劳动者——生活就是做平凡的事
• 老年人说——生活就是安享晚年
• …… 无论生活是什么,只要我们乐观的看它,使其有意义,就是完美的。
生活教育的定义
• 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 具体说: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三生教育”的实施
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健全的高素质的人,学校是学生常年集中学习的场所,因此开展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和生存能力,促使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性,认识人生的社会意义,掌握在危难时刻求生的基本方法。这样的教育并不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杞人忧天,相反,这种教育因其强调求生的科学方法而具有了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而使学生可以感受生命的意义和社会价值,还可以得到必要的科学知识。
1、教师要自觉地实践“三生教育”的理念
• 作为教师我们要提升本人对生命的认识、对于人生的理解和价值的追求,重新理解教学生涯,体会生命在课堂中流淌的意义,进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生存、生活的光辉。
2、将“三生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中
• 人文科学的教学强调突出人文性
——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他人的人生境界,欣赏他人的高尚情操,从而加深学生个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 自然科学的教学应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和宇宙无穷的奥秘
——懂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合理的关系。
• 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体现“三生教育”。如在校园文化方面,用心营造育人文化,无论是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还是班级宣传橱窗等,都可以围绕着“三生教育”的主题,在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的同时,也给予师生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启迪;
• 从学校管理层面看,实施民主管理;关注教师评价;开展师生之间、教职工与校领导之间的心灵对话。
开展“三生教育”与我校办学理念的内在关系
• 1、“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 “三生教育”如果能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并且能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的话,在对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方面肯定会是一个重要的促进手段。就必然产生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所以, “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2、“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管理水平
• “三生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开展不是依靠一个或几个科任教师,首先从学校的领导集体开始到每一位在这里工作的教职工都应该自觉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在管理中、在服务中、在教学中自觉地渗透“三生教育”的相关内容,改变我们的工作作风,学会尊重学生、服从领导、能对他人正确评价,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所以、“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管理水平。
3、 “三生教育”的开展有利提高我校学生的管理水平
• “三生教育” 如果开展得好在我校学生管理上必然会由目前靠说教和《行为规范》及其他纪律要求的约束转变成学生的自我追求,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上来,使我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从要求转变到引导上,所以“三生教育”的开展有利提高我校学生的管理水平。
4、 “三生教育”的开展与我校的“严管”没有冲突
“三生教育”的理解应该从多个角
三生教育
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1
•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以及校园暴力的报道屡见不鲜。许多学生不尊重生命,甚至对自己以及别人的生命持一种蔑视的态度,丧失了“人”作为一种存在应有的 对生命的敬畏。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2
身处转型时期的大中专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完全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根本不能体会自己生存的意义,进而随意编排自己本该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3
• 新形势下,面对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如何更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和谐校园,如何深入开展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广大 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 并能享受生活,就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一项艰巨任务。
生命的定义
生命:指由高分子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现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
人与其他生物的“生命”区别
• 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
• 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国“生命教育”现状
我国的生命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人们对“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
生命教育=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在尊重个体物质性生命的基础上,遵循生命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涵(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识生命,保护生命。
认识生命就是让学生知道生命的一些知识,了解生命特点。如生命的不可创造性,不可再生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 了就不可复得,没有阴间与来世。告诉学生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他个人,也和周围的亲人、好友甚至社会、民族相联系。要让学生知道人的生命和动植物是不一样 的,人有双重生命,不能成为行尸走肉,而要活得有价值。
• 保护生命就是要求学校联系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教会他们如何解决。日本有一项训练课叫“人工心肺复苏”,而在我国学生发生意外时,往往无法自救,更 不懂得如何救别人。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关于火灾、烫伤、落水及人工呼吸等方面的知识很少,技能更缺乏,这都是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失。
第二层次:欣赏生命,尊重生命。
• 通过教育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轻视任何个体,并且学会用爱心去经营生命,用对亲人的态度去对待所有人的生命。要通 过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深刻涵义,以感恩的心态去对待父母赐予我们的生命,以乐观的心态去欣赏生命,以谨慎的态度去尊重生命。
第三层次: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 通过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艰辛与伟大。从情感上加以引导,让每一个学生从小学会爱环境,爱动植物,爱自己,爱他人的生命,从心里上敬畏生命,而不能残忍对待生命。培养学生拥有向上、乐观、豁达的性格,从容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挫折。
总结: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 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存教育
•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生存,是人的第一法则。适者生存,反之,不适者必将被无情淘汰。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就必须懂得社会生存法则。无论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还是我们民族的教育前途,这都是一个性命攸关的命题。尤其在信息、科技、生产、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生存教育在我们面前变成了一件既迫切又痛苦的事情。
生存教育的内涵
• 许多专家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生存教育内涵,归纳起来有以下观点:
第一种观点
• 认为生存教育内涵应该建立在文本研究基础上,指出了生存教育就是:
• “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
• “学会合作”———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选择、决策与社会协调能力。
• 归结为一点即“学会生存”,这也正是“生存教育”本质之所在。
第二种观点
• 通过联系素质教育来把握生存教育,认为生存教育是使学生学会在独自情况下生存,学会在压力下生存,学会在紧急状况下生存,学会在集体中生存,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第三种观点
• 在比较生存教育与书本教育异同基础上,认为生存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书本教育的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 在形式上,它不强调灌输知识,而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关注书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 在评价标准上,不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认为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独立思考、选择、决策和协调的能力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真正标准,考试分数是次要的。
• 在时间上,把学习延续到人的整个生存过程,具有终身性。
• 在空间上,不但关注知识的灌输,而且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强调学校与社会为学生“学会生存”服务。
第四种观点
• 直接从探析生存的内涵引申出生存教育内涵,认为生存能力是指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条件进行适应、利用、斗争的能力,“生存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生存教育也叫“学会生存”。
总结
• 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生活教育
生活,是“人”这种存在物的存在方式,是与“他我”发生关系的媒介。人,只有充分的认识生活,尊重生活,才能够得以维持其存在,并进而实现其生命的意义。
生活的科学认识
• 生活究竟是什么?
• 创造者——生活就是不断地创新
• 体力劳动者——生活就是做平凡的事
• 老年人说——生活就是安享晚年
• …… 无论生活是什么,只要我们乐观的看它,使其有意义,就是完美的。
生活教育的定义
• 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 具体说: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三生教育”的实施
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健全的高素质的人,学校是学生常年集中学习的场所,因此开展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和生存能力,促使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性,认识人生的社会意义,掌握在危难时刻求生的基本方法。这样的教育并不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杞人忧天,相反,这种教育因其强调求生的科学方法而具有了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而使学生可以感受生命的意义和社会价值,还可以得到必要的科学知识。
1、教师要自觉地实践“三生教育”的理念
• 作为教师我们要提升本人对生命的认识、对于人生的理解和价值的追求,重新理解教学生涯,体会生命在课堂中流淌的意义,进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生存、生活的光辉。
2、将“三生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中
• 人文科学的教学强调突出人文性
——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他人的人生境界,欣赏他人的高尚情操,从而加深学生个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 自然科学的教学应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和宇宙无穷的奥秘
——懂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合理的关系。
• 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体现“三生教育”。如在校园文化方面,用心营造育人文化,无论是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还是班级宣传橱窗等,都可以围绕着“三生教育”的主题,在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的同时,也给予师生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启迪;
• 从学校管理层面看,实施民主管理;关注教师评价;开展师生之间、教职工与校领导之间的心灵对话。
开展“三生教育”与我校办学理念的内在关系
• 1、“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 “三生教育”如果能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并且能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的话,在对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方面肯定会是一个重要的促进手段。就必然产生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所以, “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2、“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管理水平
• “三生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开展不是依靠一个或几个科任教师,首先从学校的领导集体开始到每一位在这里工作的教职工都应该自觉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在管理中、在服务中、在教学中自觉地渗透“三生教育”的相关内容,改变我们的工作作风,学会尊重学生、服从领导、能对他人正确评价,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所以、“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管理水平。
3、 “三生教育”的开展有利提高我校学生的管理水平
• “三生教育” 如果开展得好在我校学生管理上必然会由目前靠说教和《行为规范》及其他纪律要求的约束转变成学生的自我追求,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上来,使我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从要求转变到引导上,所以“三生教育”的开展有利提高我校学生的管理水平。
4、 “三生教育”的开展与我校的“严管”没有冲突
“三生教育”的理解应该从多个角
展开全部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很多人因为没有安全意识淡薄,事故发生后,轻者影响他人或是自己的健康,重者造成终身残疾、甚至失去生命。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伤害,在我们身边履见不鲜,受害者有大人和小孩。许多人上有老,下有小,有些人是家庭的支柱,事故发生后,因为没有了家庭的支柱,灾难就降临在孩子们身上,他们的孩子只有选择辍学,外出挣钱,来维持家庭的生活。
我们这一代都是独身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庭的精神支柱,是祖国的希望,“安全出行,健康成长”尤为重要。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安全掌握在我们手中,所以我大声疾呼:安全我作主!
如果你是一个留心观察的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前不久我看了一段关于一个家庭发生安全事故的录像,家里的父母上有两位年迈的老人,膝下有三个未成年孩子,生活一直过得很艰辛,父母想尽办法,终于找到了致富的方法:卖木材。这样,靠着父母卖木材挣的钱他们渐渐富裕了,自己买了一辆大卡车,雇用了一名司机,灾难却降临到这个家庭。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父母从木材交易市场坐着自己的大卡车回家,因为实在是太晚了,加上道路崎岖,司机的睡意也来了,父母们在车上睡得正香,母亲手上还拿着给女儿织的毛衣,不幸的事发生了,司机想让后面的那辆小轿车,把车子向左拐了一点,正好撞上了迎面开来的一辆大卡车,车上的几个人当场死亡,父母也死了,大女儿只好辍学,到一家纺织厂去打工,来养家糊口,他身边所带的只有一张父母的照片,大姐只要一看见它,就会伤心流泪。春节大姐回家,为两个弟弟买了衣服,自己却舍不得买,昔日的快乐没有了,那是因为没有了父母……
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样被破坏了,其实只要父母能先想一想黑夜里在崎岖的山路行车是多么危险!如果司机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更强些,又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悲剧呢?难道安全不是由自己作主吗?
这是一起发生在一个小区里的事故,一个小孩从八楼的窗户坠楼身亡。当时,父母外出,只留下孩子一人独自在家,孩子觉得在家里实在太枯燥了,就搬了一张凳子,站在上面去逗挂在阳台外面的鸟儿,由于阳台外没装防护栏,女儿伸手去抓鸟笼,身子一倾斜,从窗口重重的摔了出去,当场摔死,惨不忍睹。
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夭折了,父母痛不欲生。我想:假如父母能够意识到,大人不在家,小孩可能会去看鸟,而鸟又在阳台外,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把鸟笼挂在阳台外,不把孩子一人放在家,那该多好!或者父母离家前,能够告诉孩子家里的危险在哪里,让孩子有安全意识,这样的悲剧一定不会发生。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都比较娇气,安全意识不强,有些父母麻痹大意,往往把安全抛到九霄云外,事故发生后又后悔莫及,如果每个人都把安全放在第一,时刻想着:安全我作主。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我们这一代都是独身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庭的精神支柱,是祖国的希望,“安全出行,健康成长”尤为重要。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安全掌握在我们手中,所以我大声疾呼:安全我作主!
如果你是一个留心观察的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前不久我看了一段关于一个家庭发生安全事故的录像,家里的父母上有两位年迈的老人,膝下有三个未成年孩子,生活一直过得很艰辛,父母想尽办法,终于找到了致富的方法:卖木材。这样,靠着父母卖木材挣的钱他们渐渐富裕了,自己买了一辆大卡车,雇用了一名司机,灾难却降临到这个家庭。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父母从木材交易市场坐着自己的大卡车回家,因为实在是太晚了,加上道路崎岖,司机的睡意也来了,父母们在车上睡得正香,母亲手上还拿着给女儿织的毛衣,不幸的事发生了,司机想让后面的那辆小轿车,把车子向左拐了一点,正好撞上了迎面开来的一辆大卡车,车上的几个人当场死亡,父母也死了,大女儿只好辍学,到一家纺织厂去打工,来养家糊口,他身边所带的只有一张父母的照片,大姐只要一看见它,就会伤心流泪。春节大姐回家,为两个弟弟买了衣服,自己却舍不得买,昔日的快乐没有了,那是因为没有了父母……
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样被破坏了,其实只要父母能先想一想黑夜里在崎岖的山路行车是多么危险!如果司机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更强些,又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悲剧呢?难道安全不是由自己作主吗?
这是一起发生在一个小区里的事故,一个小孩从八楼的窗户坠楼身亡。当时,父母外出,只留下孩子一人独自在家,孩子觉得在家里实在太枯燥了,就搬了一张凳子,站在上面去逗挂在阳台外面的鸟儿,由于阳台外没装防护栏,女儿伸手去抓鸟笼,身子一倾斜,从窗口重重的摔了出去,当场摔死,惨不忍睹。
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夭折了,父母痛不欲生。我想:假如父母能够意识到,大人不在家,小孩可能会去看鸟,而鸟又在阳台外,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把鸟笼挂在阳台外,不把孩子一人放在家,那该多好!或者父母离家前,能够告诉孩子家里的危险在哪里,让孩子有安全意识,这样的悲剧一定不会发生。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都比较娇气,安全意识不强,有些父母麻痹大意,往往把安全抛到九霄云外,事故发生后又后悔莫及,如果每个人都把安全放在第一,时刻想着:安全我作主。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 生存教育” 。“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三生教育”为学校德育的抓手,以“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涵盖在“三生教育”之中,将学生的教育,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在“三生教育”概念中,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打造出学校的德育品牌。
命教育,是生命文化与生命智慧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研究涉及生命教育的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生命教育的家庭教育,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及保障机制,尤其是优化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环境等等。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学,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使教职员工更加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学校的生活教育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入手,从教师和学生的走路、吃饭、说话、交往、感恩等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珍惜生活,珍爱生活的家庭和集体,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生态教育,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根据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学校的生态教育必须让师生关注自然,爱护自然,宣传先进的生态知识及保护生态的意义,从生活小事做起,珍惜生态,关心社会和自然的教育,将环境建设、环境保护、绿色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树立学生和教师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
近年来,在德育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甚至违背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德育需贴近生活,需加强情感性、加强道德主体实践渐渐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在德育中引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切中了传统德育说教模式的弊端,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此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德育的单一刻板模式,提高了德育实效。同时,研究与实施的过程提高了基层教师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优化了体现生命、生活、生态德育理念的学校德育育人机制。然而,相关的德育研究更多侧重于一般性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对德育工作中如何通过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促进学生德育素养和德育能力的发展,以及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具有现实意义的可操作性研究。
“三生教育”研究旨在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案例,联系前沿的德育新理念,对现阶段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反思,跳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各自单一理念,对三者加以必要的整合,对学校德育的观念更新搭建一座新的思考平台,努力建构生命、生活、生态教育合而为一的德育理念,制订出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并对其终生有益的切切实实的德育操作样式,为提高基层学校德育实效,同时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服务
以“三生教育”为学校德育的抓手,以“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涵盖在“三生教育”之中,将学生的教育,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在“三生教育”概念中,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打造出学校的德育品牌。
命教育,是生命文化与生命智慧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研究涉及生命教育的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生命教育的家庭教育,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及保障机制,尤其是优化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环境等等。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学,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使教职员工更加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学校的生活教育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入手,从教师和学生的走路、吃饭、说话、交往、感恩等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珍惜生活,珍爱生活的家庭和集体,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生态教育,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根据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学校的生态教育必须让师生关注自然,爱护自然,宣传先进的生态知识及保护生态的意义,从生活小事做起,珍惜生态,关心社会和自然的教育,将环境建设、环境保护、绿色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树立学生和教师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
近年来,在德育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甚至违背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德育需贴近生活,需加强情感性、加强道德主体实践渐渐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在德育中引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切中了传统德育说教模式的弊端,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此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德育的单一刻板模式,提高了德育实效。同时,研究与实施的过程提高了基层教师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优化了体现生命、生活、生态德育理念的学校德育育人机制。然而,相关的德育研究更多侧重于一般性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对德育工作中如何通过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促进学生德育素养和德育能力的发展,以及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具有现实意义的可操作性研究。
“三生教育”研究旨在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案例,联系前沿的德育新理念,对现阶段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反思,跳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各自单一理念,对三者加以必要的整合,对学校德育的观念更新搭建一座新的思考平台,努力建构生命、生活、生态教育合而为一的德育理念,制订出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并对其终生有益的切切实实的德育操作样式,为提高基层学校德育实效,同时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服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9-04-20
展开全部
“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 生存教育” 。“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三生教育”为学校德育的抓手,以“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涵盖在“三生教育”之中,将学生的教育,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在“三生教育”概念中,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打造出学校的德育品牌。
命教育,是生命文化与生命智慧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研究涉及生命教育的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生命教育的家庭教育,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及保障机制,尤其是优化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环境等等。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学,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使教职员工更加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学校的生活教育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入手,从教师和学生的走路、吃饭、说话、交往、感恩等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珍惜生活,珍爱生活的家庭和集体,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生态教育,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根据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学校的生态教育必须让师生关注自然,爱护自然,宣传先进的生态知识及保护生态的意义,从生活小事做起,珍惜生态,关心社会和自然的教育,将环境建设、环境保护、绿色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树立学生和教师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
近年来,在德育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甚至违背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德育需贴近生活,需加强情感性、加强道德主体实践渐渐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在德育中引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切中了传统德育说教模式的弊端,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此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德育的单一刻板模式,提高了德育实效。同时,研究与实施的过程提高了基层教师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优化了体现生命、生活、生态德育理念的学校德育育人机制。然而,相关的德育研究更多侧重于一般性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对德育工作中如何通过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促进学生德育素养和德育能力的发展,以及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具有现实意义的可操作性研究。
“三生教育”研究旨在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案例,联系前沿的德育新理念,对现阶段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反思,跳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各自单一理念,对三者加以必要的整合,对学校德育的观念更新搭建一座新的思考平台,努力建构生命、生活、生态教育合而为一的德育理念,制订出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并对其终生有益的切切实实的德育操作样式,为提高基层学校德育实效,同时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服务
回答者: 紫蝶神舞 - 试用期 一级 4-11 11:57
三 生 教 育”的学习与探讨
三生教育
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1
•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以及校园暴力的报道屡见不鲜。许多学生不尊重生命,甚至对自己以及别人的生命持一种蔑视的态度,丧失了“人”作为一种存在应有的 对生命的敬畏。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2
身处转型时期的大中专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完全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根本不能体会自己生存的意义,进而随意编排自己本该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3
• 新形势下,面对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如何更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和谐校园,如何深入开展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广大 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 并能享受生活,就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一项艰巨任务。
生命的定义
生命:指由高分子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现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
人与其他生物的“生命”区别
• 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
• 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国“生命教育”现状
我国的生命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人们对“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
生命教育=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在尊重个体物质性生命的基础上,遵循生命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涵(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识生命,保护生命。
认识生命就是让学生知道生命的一些知识,了解生命特点。如生命的不可创造性,不可再生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 了就不可复得,没有阴间与来世。告诉学生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他个人,也和周围的亲人、好友甚至社会、民族相联系。要让学生知道人的生命和动植物是不一样 的,人有双重生命,不能成为行尸走肉,而要活得有价值。
• 保护生命就是要求学校联系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教会他们如何解决。日本有一项训练课叫“人工心肺复苏”,而在我国学生发生意外时,往往无法自救,更 不懂得如何救别人。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关于火灾、烫伤、落水及人工呼吸等方面的知识很少,技能更缺乏,这都是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失。
第二层次:欣赏生命,尊重生命。
• 通过教育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轻视任何个体,并且学会用爱心去经营生命,用对亲人的态度去对待所有人的生命。要通 过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深刻涵义,以感恩的心态去对待父母赐予我们的生命,以乐观的心态去欣赏生命,以谨慎的态度去尊重生命。
第三层次: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 通过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艰辛与伟大。从情感上加以引导,让每一个学生从小学会爱环境,爱动植物,爱自己,爱他人的生命,从心里上敬畏生命,而不能残忍对待生命。培养学生拥有向上、乐观、豁达的性格,从容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挫折。
总结: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 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存教育
•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生存,是人的第一法则。适者生存,反之,不适者必将被无情淘汰。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就必须懂得社会生存法则。无论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还是我们民族的教育前途,这都是一个性命攸关的命题。尤其在信息、科技、生产、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生存教育在我们面前变成了一件既迫切又痛苦的事情。
生存教育的内涵
• 许多专家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生存教育内涵,归纳起来有以下观点:
第一种观点
• 认为生存教育内涵应该建立在文本研究基础上,指出了生存教育就是:
• “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
• “学会合作”———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选择、决策与社会协调能力。
• 归结为一点即“学会生存”,这也正是“生存教育”本质之所在。
第二种观点
• 通过联系素质教育来把握生存教育,认为生存教育是使学生学会在独自情况下生存,学会在压力下生存,学会在紧急状况下生存,学会在集体中生存,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第三种观点
• 在比较生存教育与书本教育异同基础上,认为生存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书本教育的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 在形式上,它不强调灌输知识,而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关注书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 在评价标准上,不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认为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独立思考、选择、决策和协调的能力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真正标准,考试分数是次要的。
• 在时间上,把学习延续到人的整个生存过程,具有终身性。
• 在空间上,不但关注知识的灌输,而且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强调学校与社会为学生“学会生存”服务。
第四种观点
• 直接从探析生存的内涵引申出生存教育内涵,认为生存能力是指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条件进行适应、利用、斗争的能力,“生存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生存教育也叫“学会生存”。
总结
• 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生活教育
生活,是“人”这种存在物的存在方式,是与“他我”发生关系的媒介。人,只有充分的认识生活,尊重生活,才能够得以维持其存在,并进而实现其生命的意义。
生活的科学认识
• 生活究竟是什么?
• 创造者——生活就是不断地创新
• 体力劳动者——生活就是做平凡的事
• 老年人说——生活就是安享晚年
• …… 无论生活是什么,只要我们乐观的看它,使其有意义,就是完美的。
生活教育的定义
• 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 具体说: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三生教育”的实施
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健全的高素质的人,学校是学生常年集中学习的场所,因此开展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和生存能力,促使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性,认识人生的社会意义,掌握在危难时刻求生的基本方法。这样的教育并不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杞人忧天,相反,这种教育因其强调求生的科学方法而具有了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而使学生可以感受生命的意义和社会价值,还可以得到必要的科学知识。
1、教师要自觉地实践“三生教育”的理念
• 作为教师我们要提升本人对生命的认识、对于人生的理解和价值的追求,重新理解教学生涯,体会生命在课堂中流淌的意义,进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生存、生活的光辉。
2、将“三生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中
• 人文科学的教学强调突出人文性
——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他人的人生境界,欣赏他人的高尚情操,从而加深学生个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 自然科学的教学应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和宇宙无穷的奥秘
——懂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合理的关系。
• 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体现“三生教育”。如在校园文化方面,用心营造育人文化,无论是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还是班级宣传橱窗等,都可以围绕着“三生教育”的主题,在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的同时,也给予师生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启迪;
• 从学校管理层面看,实施民主管理;关注教师评价;开展师生之间、教职工与校领导之间的心灵对话。
开展“三生教育”与我校办学理念的内在关系
• 1、“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 “三生教育”如果能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并且能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的话,在对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方面肯定会是一个重要的促进手段。就必然产生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所以, “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2、“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管理水平
• “三生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开展不是依靠一个或几个科任教师,首先从学校的领导集体开始到每一位在这里工作的教职工都应该自觉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在管理中、在服务中、在教学中自觉地渗透“三生教育”的相关内容,改变我们的工作作风,学会尊重学生、服从领导、能对他人正确评价,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所以、“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管理水平。
3、 “三生教育”的开展有利提高我校学生的管理水平
• “三生教育” 如果开展得好在我校学生管理上必然会由目前靠说教和《行为规范》及其他纪律要求的约束转变成学生的自我追求,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上来,使我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从要求转变到引导上,所以“三生教育”的开展有利提高我校学生的管理水平。
4、 “三生教育”的开展与我校的“严管”没有冲突
“三生教育”的理解应该从多个角
以“三生教育”为学校德育的抓手,以“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涵盖在“三生教育”之中,将学生的教育,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在“三生教育”概念中,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打造出学校的德育品牌。
命教育,是生命文化与生命智慧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研究涉及生命教育的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生命教育的家庭教育,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及保障机制,尤其是优化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环境等等。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学,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使教职员工更加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学校的生活教育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入手,从教师和学生的走路、吃饭、说话、交往、感恩等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珍惜生活,珍爱生活的家庭和集体,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生态教育,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根据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学校的生态教育必须让师生关注自然,爱护自然,宣传先进的生态知识及保护生态的意义,从生活小事做起,珍惜生态,关心社会和自然的教育,将环境建设、环境保护、绿色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树立学生和教师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
近年来,在德育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甚至违背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德育需贴近生活,需加强情感性、加强道德主体实践渐渐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在德育中引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切中了传统德育说教模式的弊端,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此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德育的单一刻板模式,提高了德育实效。同时,研究与实施的过程提高了基层教师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优化了体现生命、生活、生态德育理念的学校德育育人机制。然而,相关的德育研究更多侧重于一般性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对德育工作中如何通过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促进学生德育素养和德育能力的发展,以及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具有现实意义的可操作性研究。
“三生教育”研究旨在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案例,联系前沿的德育新理念,对现阶段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反思,跳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各自单一理念,对三者加以必要的整合,对学校德育的观念更新搭建一座新的思考平台,努力建构生命、生活、生态教育合而为一的德育理念,制订出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并对其终生有益的切切实实的德育操作样式,为提高基层学校德育实效,同时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服务
回答者: 紫蝶神舞 - 试用期 一级 4-11 11:57
三 生 教 育”的学习与探讨
三生教育
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1
•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以及校园暴力的报道屡见不鲜。许多学生不尊重生命,甚至对自己以及别人的生命持一种蔑视的态度,丧失了“人”作为一种存在应有的 对生命的敬畏。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2
身处转型时期的大中专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完全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根本不能体会自己生存的意义,进而随意编排自己本该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3
• 新形势下,面对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如何更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和谐校园,如何深入开展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广大 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 并能享受生活,就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一项艰巨任务。
生命的定义
生命:指由高分子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现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
人与其他生物的“生命”区别
• 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
• 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国“生命教育”现状
我国的生命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人们对“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
生命教育=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在尊重个体物质性生命的基础上,遵循生命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涵(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识生命,保护生命。
认识生命就是让学生知道生命的一些知识,了解生命特点。如生命的不可创造性,不可再生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 了就不可复得,没有阴间与来世。告诉学生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他个人,也和周围的亲人、好友甚至社会、民族相联系。要让学生知道人的生命和动植物是不一样 的,人有双重生命,不能成为行尸走肉,而要活得有价值。
• 保护生命就是要求学校联系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教会他们如何解决。日本有一项训练课叫“人工心肺复苏”,而在我国学生发生意外时,往往无法自救,更 不懂得如何救别人。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关于火灾、烫伤、落水及人工呼吸等方面的知识很少,技能更缺乏,这都是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失。
第二层次:欣赏生命,尊重生命。
• 通过教育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轻视任何个体,并且学会用爱心去经营生命,用对亲人的态度去对待所有人的生命。要通 过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深刻涵义,以感恩的心态去对待父母赐予我们的生命,以乐观的心态去欣赏生命,以谨慎的态度去尊重生命。
第三层次: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 通过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艰辛与伟大。从情感上加以引导,让每一个学生从小学会爱环境,爱动植物,爱自己,爱他人的生命,从心里上敬畏生命,而不能残忍对待生命。培养学生拥有向上、乐观、豁达的性格,从容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挫折。
总结: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 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存教育
•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生存,是人的第一法则。适者生存,反之,不适者必将被无情淘汰。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就必须懂得社会生存法则。无论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还是我们民族的教育前途,这都是一个性命攸关的命题。尤其在信息、科技、生产、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生存教育在我们面前变成了一件既迫切又痛苦的事情。
生存教育的内涵
• 许多专家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生存教育内涵,归纳起来有以下观点:
第一种观点
• 认为生存教育内涵应该建立在文本研究基础上,指出了生存教育就是:
• “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
• “学会合作”———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选择、决策与社会协调能力。
• 归结为一点即“学会生存”,这也正是“生存教育”本质之所在。
第二种观点
• 通过联系素质教育来把握生存教育,认为生存教育是使学生学会在独自情况下生存,学会在压力下生存,学会在紧急状况下生存,学会在集体中生存,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第三种观点
• 在比较生存教育与书本教育异同基础上,认为生存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书本教育的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 在形式上,它不强调灌输知识,而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关注书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 在评价标准上,不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认为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独立思考、选择、决策和协调的能力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真正标准,考试分数是次要的。
• 在时间上,把学习延续到人的整个生存过程,具有终身性。
• 在空间上,不但关注知识的灌输,而且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强调学校与社会为学生“学会生存”服务。
第四种观点
• 直接从探析生存的内涵引申出生存教育内涵,认为生存能力是指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条件进行适应、利用、斗争的能力,“生存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生存教育也叫“学会生存”。
总结
• 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生活教育
生活,是“人”这种存在物的存在方式,是与“他我”发生关系的媒介。人,只有充分的认识生活,尊重生活,才能够得以维持其存在,并进而实现其生命的意义。
生活的科学认识
• 生活究竟是什么?
• 创造者——生活就是不断地创新
• 体力劳动者——生活就是做平凡的事
• 老年人说——生活就是安享晚年
• …… 无论生活是什么,只要我们乐观的看它,使其有意义,就是完美的。
生活教育的定义
• 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 具体说: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三生教育”的实施
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健全的高素质的人,学校是学生常年集中学习的场所,因此开展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和生存能力,促使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性,认识人生的社会意义,掌握在危难时刻求生的基本方法。这样的教育并不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杞人忧天,相反,这种教育因其强调求生的科学方法而具有了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而使学生可以感受生命的意义和社会价值,还可以得到必要的科学知识。
1、教师要自觉地实践“三生教育”的理念
• 作为教师我们要提升本人对生命的认识、对于人生的理解和价值的追求,重新理解教学生涯,体会生命在课堂中流淌的意义,进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生存、生活的光辉。
2、将“三生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中
• 人文科学的教学强调突出人文性
——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他人的人生境界,欣赏他人的高尚情操,从而加深学生个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 自然科学的教学应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和宇宙无穷的奥秘
——懂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合理的关系。
• 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体现“三生教育”。如在校园文化方面,用心营造育人文化,无论是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还是班级宣传橱窗等,都可以围绕着“三生教育”的主题,在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的同时,也给予师生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启迪;
• 从学校管理层面看,实施民主管理;关注教师评价;开展师生之间、教职工与校领导之间的心灵对话。
开展“三生教育”与我校办学理念的内在关系
• 1、“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 “三生教育”如果能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并且能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的话,在对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方面肯定会是一个重要的促进手段。就必然产生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所以, “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2、“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管理水平
• “三生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开展不是依靠一个或几个科任教师,首先从学校的领导集体开始到每一位在这里工作的教职工都应该自觉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在管理中、在服务中、在教学中自觉地渗透“三生教育”的相关内容,改变我们的工作作风,学会尊重学生、服从领导、能对他人正确评价,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所以、“三生教育”的开展会提高我校的管理水平。
3、 “三生教育”的开展有利提高我校学生的管理水平
• “三生教育” 如果开展得好在我校学生管理上必然会由目前靠说教和《行为规范》及其他纪律要求的约束转变成学生的自我追求,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上来,使我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从要求转变到引导上,所以“三生教育”的开展有利提高我校学生的管理水平。
4、 “三生教育”的开展与我校的“严管”没有冲突
“三生教育”的理解应该从多个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