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嗔什么意思
提示该问答中所提及的号码未经验证,请注意甄别。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嗔】
(术语)又云嗔恚。三毒之一。梵曰讫罗驮krodha,于苦与苦具憎恚,谓之嗔。使身心热恼,起诸恶业者。唯识论六曰:“云何为嗔?于苦苦具憎恚为性,(中略)嗔必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大乘义章五本曰:“忿怒为嗔。”遗教经曰:“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决定毗尼经曰:“宁起百千贪心,不起一嗔恚,以违害大慈莫过此故。”往生要集中曰:“或处经云:能损大利无过嗔,一念因缘悉焚灭俱胝广劫所修善。”(同指髦钞曰未知何说)。
(术语)又云嗔恚。三毒之一。梵曰讫罗驮krodha,于苦与苦具憎恚,谓之嗔。使身心热恼,起诸恶业者。唯识论六曰:“云何为嗔?于苦苦具憎恚为性,(中略)嗔必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大乘义章五本曰:“忿怒为嗔。”遗教经曰:“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决定毗尼经曰:“宁起百千贪心,不起一嗔恚,以违害大慈莫过此故。”往生要集中曰:“或处经云:能损大利无过嗔,一念因缘悉焚灭俱胝广劫所修善。”(同指髦钞曰未知何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2-11
展开全部
嗔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2-11
展开全部
嗔 chēn
部首笔画
部首:口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五笔86:KFHW 五笔98:KFHW 仓颉:RJBC
笔顺编号:2511225111134 四角号码:6408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5D4
基本字义
1. 怒,生气:~怒。~喝(hè ㄏㄜˋ)。~诟。~斥。~睨。
2. 对人不满,怪罪:~着。~怪。~责。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口,真声。本义:发怒;生气)
2. 同本义。也作“謓” [get angry]
謓,恚也。——《说文》
3. 字亦作嗔。又如:嗔怒(生气;发怒);嗔怪(生气怪罪)
4. 责怪;埋怨 [blame;complain]。如:嗔道(怪道;怪不得);嗔色(不满的脸色)
5. 用同“謓”。睁大眼睛 [stare angrily]。如:嗔目
部首笔画
部首:口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五笔86:KFHW 五笔98:KFHW 仓颉:RJBC
笔顺编号:2511225111134 四角号码:6408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5D4
基本字义
1. 怒,生气:~怒。~喝(hè ㄏㄜˋ)。~诟。~斥。~睨。
2. 对人不满,怪罪:~着。~怪。~责。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口,真声。本义:发怒;生气)
2. 同本义。也作“謓” [get angry]
謓,恚也。——《说文》
3. 字亦作嗔。又如:嗔怒(生气;发怒);嗔怪(生气怪罪)
4. 责怪;埋怨 [blame;complain]。如:嗔道(怪道;怪不得);嗔色(不满的脸色)
5. 用同“謓”。睁大眼睛 [stare angrily]。如:嗔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