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把作文写得有文采

白痴仚
2013-11-14 · 超过5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7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07万
展开全部
首先,写作文时,应有明确的观点和清晰的思路。
不要以为有文采就是变换一下句式,多用几种修辞手法,而是要认识到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脱离语言的思想,也没有不表达任何思想的语言。有了明确的观点和清晰的思路,语言表达才会顺畅;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语言表达才会更生动。所以说写作时要使文章有文采,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和清晰的思路。
其次,锤炼语言,讲究语言的文学性。
孔子有言: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他认为说话写文章不仅要有思想,还要有文采,没有文采,文章也不会留传下去。可见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思想而且要富有文采。要使文章富有文采,对于驾驭语言技巧还不娴熟的中学生来说,锤炼语言,讲究语言的文学性,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几种使文章富有文采的方法:
方法一:锤炼语言,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
要使自己的作文体现词语生动形象的特点,在积累词语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即作文中需要用什么样的词语,我们就应该积累什么样的词语。那么作文中需用什么样的词语呢?概括地说,就是新鲜、活泼、不老套、不死板、充满活力、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语,即生动的词语。写景状物,求其穷形尽相;写人叙事,求其惟妙惟肖;抒情言志,求其情理畅达。
①使用形象性词语。语言的生动性,往往是与形象性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就如同形与影一样。换句话说,大凡生动的语言,往往就是形象化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建筑美,即有立体感。它能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由于两个词用得生动恰当、具有立体感,才使得作品成为千古流传的佳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的关键,就是动词的使用。动词使用得巧妙得当,就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动作之间的细微差别,表现出人物性格特征,传达出作者的爱憎情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一种浮雕感。所以,行文中使用的动词应该是准确的,具有生动的可感性,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寓含作者的爱憎感情。
②使用音乐性的词语。所谓音乐美,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利用汉字平仄的变化与音韵的和谐等声律特点,形成一种抑扬顿挫的音律美,使文章声情并茂,音义兼美。行文过程中,注意声调搭配、协调韵脚、巧用叠字、讲究节奏等。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以流水喻月光,用动感极强的动词泻加以点化,将月光写活了,写出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的景象。描摹月光自下而上缓缓升起,又慢慢地泛开来,弥漫荷塘。洗笼化静景为动景,传神地描摹了月光匀润清缈的朦胧美。
方法二:选择句式,力求语言的丰富多彩
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语气情调也就随之变化,因此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也就不一样。例如:整句(如四字格等)使文句整齐,散句使文意流动。巧用口语,文章定显活泼之趣;巧用文言,文章自有古雅之风。所谓句式灵活,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根据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意思的情况下,恰当地选用句式,灵活地变换句式,使句式呈多样性,这样行文才会活泼、自由,不生硬,不呆板。常见的句式有以下几组: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单句与复句,口语句与书面语句,整句与散句等。句子按语气分还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要使文章句式灵活,注意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述一个意思,了解各种句式的特点、表达效果和语言环境的特点,掌握变换句式和选择句式的一般方法。如:
方法三:运用修辞,提高语言的优美神韵
运用修辞手法来美化语言,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种重要手段。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指出: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唐代的散文家李翱在《答王载言书》中也指出:义虽深,理虽正,词不工者不成文。意思是说一篇文章,即使立意深刻,道理得当,但如果语言不准确、不鲜明、不生动,那也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这些,都说明了修辞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掌握常见修辞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