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2014-01-25
展开全部
1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
泛泛地祝贺一下,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写一点闹春怀旧的文章,早就没了那份雅兴。像节目主持人一般,说说今年大事,感慨今昔,畅想未来,不过是赢得捧场人恭维的掌声。自欺欺人的话我不说,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春节不过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商业炒作,因而显得格外沉重。其实,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在吃喝说笑、探亲访友的程式外,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足。
曾经,春节留给我许多美丽又难忘的记忆。我想,今天的孩子们也会和我当时一样,感受到这一喜庆而隆重的节日。但是,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验,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使然,无论各类媒体如何渲染轰炸,我的实际感受总是不尽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许多无奈,多了些烦累与沉重。父母那里必须去,亲朋好友那里也得去,同事相约还得去,实质内容总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发财、新年好、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游街购物、猜谜挑灯、送礼请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复复无休无止。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着旋转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兴奋,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失望的情绪、无欲的胃。我宁肯像往常一样,粗茶淡饭,十点钟睡觉,临时看一会书,或者跟朋友们打一圈牌。总觉得在这个全民皆欢的日子,我丝毫的兴致都没有,甚至一向良好的食欲。
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原是人为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它,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演化发挥使其辉煌灿烂,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飞腾变异,它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违背了人类起码的一点本性--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春节,可以说是一面最为清晰的镜子,从中每个人都能看到,如此疲惫消极的脸孔,是你儿时的样子吗?哪怕一丝欢乐的影子。
是的,我们不断老去,不断感受世事沧桑。今年的春节又被明年的春节复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烟消云散,记忆过滤了每个人心底的阴影和悲伤,剩下的或许就是可以称之为美丽的东西吧,但是曾经呢?那里没有我们的位置,那是经过虚化的,虚拟的,明知是假我们还要重复,还要写成文章,哄一哄行人和孩子。
不能老去,怕只有童年的纯真吧 。2现在过年,年味越来越淡,过春节就好象二十四节气中普通的一个节气,在人们的大脑中一闪而过。过去的过年那种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情景再难找到,只有在回忆中再现。
儿时的过年,一进入腊月那是天天盼啊!天天掰着手指算,算计着离过年还有几天,想着能穿上什么样的新衣服,想着能吃到什么样的好东西,那种渴望不亚于现在的人们盼望奥运会。
孩子们盼着,大人们忙碌着……
终于盼到了大年初一起五更,那时的冬天可比现在冷多了,也没有什么取暖设备,可还是渴望着在那个寒冷的五更有所收获,儿时的春节可比不上现在,现在的吃的用的东西应有尽有,招待客人的东西数不胜数,糖果瓜子不在话下,什么开心果、腰果,榛子…… 儿时的春节能得上几棵糖果算是奢侈品了,记得那时我的三太爷会把自家树上是叫什么软枣的东西晒干拿出来,晚辈们去拜年,他拿出软枣:“孩子们给你们准备一个大枣,"其实软枣比花生米大不了多少,一人一个,但我们还是高兴的接下,没有糖果,没有瓜子,再没有什么可给孩子们的,就用别的代替也不能让拜年的晚辈空手回去,算不出那个远门的爷爷跟我太爷爷是同辈还是长一辈,他们家儿是光棍母寡妇,五更的早晨,他会给前去拜年的孩子们每人一把煮熟的咸黄豆,孩子们如果还想吃,可以跟下一拨人去再讨一把咸豆,虽然收获甚微,但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地跟在大人后面串上半道街,回忆起来,儿是的春节真是使人回味无穷……
也许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也许现在的人情淡了,不光大人们感觉无味,孩子们也感觉无聊,春节拜年见面问个好,有的只是象征性的鞠个躬算是拜年了,随着远嫁它乡更难看到真诚的拜年场面了。现在我的老家还是传承着老的传统,过年的时候还是要跪地拜年,现在只有每年的正月初二在我的老家还可以感受到那种亲意浓浓的场面。
大年的初一、初二长辈们会在自家的堂屋中央铺上一张席子,等着晚辈们前来拜年,初二姑娘们带上姑爷、外甥、外甥女前来拜年,长辈们站在左右,晚辈们嘴里说着吉祥话,然后,男女各施礼,双膝跪下,弯腰,双手按地,做匍匐状,瞌过头,这时长辈们则双手合起,做回礼,也是做搀扶状,在我的家族里,最懂礼数的要属我过世的三老太爷,在我记忆中,过年的时候他总是穿着长棉袍,带什么帽子记不清了,留着胡子,一幅私塾先生的样子,晚辈们瞌了头,他总是双手合起,回礼、做搀扶状,口里念着,请起、请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间而流失、而遗忘、而改变。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不知道过春节会是什么样,不敢想象。 本团全体人员祝楼主新年快乐,如还满意我的答案请采纳,谢谢!!
年近而立,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
泛泛地祝贺一下,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写一点闹春怀旧的文章,早就没了那份雅兴。像节目主持人一般,说说今年大事,感慨今昔,畅想未来,不过是赢得捧场人恭维的掌声。自欺欺人的话我不说,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春节不过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商业炒作,因而显得格外沉重。其实,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在吃喝说笑、探亲访友的程式外,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足。
曾经,春节留给我许多美丽又难忘的记忆。我想,今天的孩子们也会和我当时一样,感受到这一喜庆而隆重的节日。但是,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验,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使然,无论各类媒体如何渲染轰炸,我的实际感受总是不尽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许多无奈,多了些烦累与沉重。父母那里必须去,亲朋好友那里也得去,同事相约还得去,实质内容总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发财、新年好、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游街购物、猜谜挑灯、送礼请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复复无休无止。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着旋转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兴奋,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失望的情绪、无欲的胃。我宁肯像往常一样,粗茶淡饭,十点钟睡觉,临时看一会书,或者跟朋友们打一圈牌。总觉得在这个全民皆欢的日子,我丝毫的兴致都没有,甚至一向良好的食欲。
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原是人为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它,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演化发挥使其辉煌灿烂,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飞腾变异,它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违背了人类起码的一点本性--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春节,可以说是一面最为清晰的镜子,从中每个人都能看到,如此疲惫消极的脸孔,是你儿时的样子吗?哪怕一丝欢乐的影子。
是的,我们不断老去,不断感受世事沧桑。今年的春节又被明年的春节复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烟消云散,记忆过滤了每个人心底的阴影和悲伤,剩下的或许就是可以称之为美丽的东西吧,但是曾经呢?那里没有我们的位置,那是经过虚化的,虚拟的,明知是假我们还要重复,还要写成文章,哄一哄行人和孩子。
不能老去,怕只有童年的纯真吧 。2现在过年,年味越来越淡,过春节就好象二十四节气中普通的一个节气,在人们的大脑中一闪而过。过去的过年那种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情景再难找到,只有在回忆中再现。
儿时的过年,一进入腊月那是天天盼啊!天天掰着手指算,算计着离过年还有几天,想着能穿上什么样的新衣服,想着能吃到什么样的好东西,那种渴望不亚于现在的人们盼望奥运会。
孩子们盼着,大人们忙碌着……
终于盼到了大年初一起五更,那时的冬天可比现在冷多了,也没有什么取暖设备,可还是渴望着在那个寒冷的五更有所收获,儿时的春节可比不上现在,现在的吃的用的东西应有尽有,招待客人的东西数不胜数,糖果瓜子不在话下,什么开心果、腰果,榛子…… 儿时的春节能得上几棵糖果算是奢侈品了,记得那时我的三太爷会把自家树上是叫什么软枣的东西晒干拿出来,晚辈们去拜年,他拿出软枣:“孩子们给你们准备一个大枣,"其实软枣比花生米大不了多少,一人一个,但我们还是高兴的接下,没有糖果,没有瓜子,再没有什么可给孩子们的,就用别的代替也不能让拜年的晚辈空手回去,算不出那个远门的爷爷跟我太爷爷是同辈还是长一辈,他们家儿是光棍母寡妇,五更的早晨,他会给前去拜年的孩子们每人一把煮熟的咸黄豆,孩子们如果还想吃,可以跟下一拨人去再讨一把咸豆,虽然收获甚微,但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地跟在大人后面串上半道街,回忆起来,儿是的春节真是使人回味无穷……
也许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也许现在的人情淡了,不光大人们感觉无味,孩子们也感觉无聊,春节拜年见面问个好,有的只是象征性的鞠个躬算是拜年了,随着远嫁它乡更难看到真诚的拜年场面了。现在我的老家还是传承着老的传统,过年的时候还是要跪地拜年,现在只有每年的正月初二在我的老家还可以感受到那种亲意浓浓的场面。
大年的初一、初二长辈们会在自家的堂屋中央铺上一张席子,等着晚辈们前来拜年,初二姑娘们带上姑爷、外甥、外甥女前来拜年,长辈们站在左右,晚辈们嘴里说着吉祥话,然后,男女各施礼,双膝跪下,弯腰,双手按地,做匍匐状,瞌过头,这时长辈们则双手合起,做回礼,也是做搀扶状,在我的家族里,最懂礼数的要属我过世的三老太爷,在我记忆中,过年的时候他总是穿着长棉袍,带什么帽子记不清了,留着胡子,一幅私塾先生的样子,晚辈们瞌了头,他总是双手合起,回礼、做搀扶状,口里念着,请起、请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间而流失、而遗忘、而改变。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不知道过春节会是什么样,不敢想象。 本团全体人员祝楼主新年快乐,如还满意我的答案请采纳,谢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