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述题 求解 10

求速度解答!谢谢各位!... 求速度解答!谢谢各位! 展开
 我来答
ylaann
2014-06-16 · 超过1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3万
展开全部

1、

在当前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内金融改革日益深化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监管的质量和水平,是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对于防范和分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组织体系的稳定,为整个经济的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 

1998年至今,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阶段,建立了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国证券、保险及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相继成立。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中国银监会的成立,改变了近50年中国人民银行宏观调控和银行监管合一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增强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使其有更多的自主性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从而有助于不断提高货币政策水平,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同时,明晰了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监管的框架,有利于各专业监管部门提高专业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从而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整体水平。 

我国的金融法律建设日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逐步理顺,金融监管工作不断加强,但面对不断发展的自由化趋势,我国的金融监管仍很薄弱。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主要特征是分业监管。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面临的问题逐渐显现。

(一)金融监管主体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我国的分业监管体制是严格意义上的分业监管,三大金融监管主体各负其责,业务交叉较少,在监管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和局限性,存在监管死角和政出多门,影响了实际监管效率;随着金融机构业务边界的模糊,提供类似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由完全不同的主体监管,不同的监管机构在监管方式和监管目标方面存在差异;证监会和保监会在绝大多数的地级市没有设立分支机构,上级监管机构更多采取的是非现场监管方式,基层证券业和保险业违规操作以及上报假报表、假数据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金融监管水平仍待提高 

我国的金融业监管无论从监管人员素质、监管理念,还是从监管手段上来看,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高级监管人员的缺乏尤为突出,在自身监管职责范围内尚步履艰难。 

(三)金融监管法制尚不健全 

我国金融监管立法和实践还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各监管主体的职责与分工不明确。突出反映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金融控股公司至今还没有合法地位,也没有明确应由谁监管此类机构,这必然会引发各监管机构的矛盾,导致重复监管与监管真空并存。

(四)金融监管体制透明度不高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监管程序不够透明。充分透明的金融监管体制才能保证监管机构本着实现金融体系的稳健和金融市场的规范运行的根本宗旨实施有效监管,从而避免非必要和非正当的监管行为。

2、

金融监管目标


是监管行为取得的最终效果或达到的最终目标[1] ,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和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的依据。金融监管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

世界各国都认为,一般目标应该是促成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体系,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健康的发展,从而保护金融活动各方特别是存款人的利益,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具体监管目标体现在各国的银行法或证券法等金融法规上。目前各国无论采用哪一种监管组织体制,监管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通常称作三大目标体系:第一,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第二,保护公众的利益;第三,维持金融业的运作秩序和公平竞争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目标可概括为:(1) 一般目标:①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②保护公平竞争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保证中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2) 具体目标:经营的安全性、竞争的公平性和政策的一致性。①经营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②竞争的公平性是指通过中央银行的监管,创造一个平等合作、有序竞争的金融环境,保证金融机构之间的适度竞争。③政策的一致性是指通过监管,使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保持一致。通过金融监管,促进和保证整个金融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金融监管的原则


  1. 依法管理原则。各国金融管理体制不同,但是依法管理上是一致的。包含2个方面,一金融机构是必须接受国家金融管理当局监督管理,有法保证。二是实施监管也必须依法。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强制性,一贯性,有效性。
     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竞争和优胜劣汰是一种有效机制。但是金融管理的重心应该在创造适度竞争上,既要避免金融高度垄断,排斥竞争从而丧失效率和活力,又要防止过度竞争恶性竞争从而波及金融业的安全稳定,引起经常性的银行破产以及剧烈的社会动荡。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既不能完全依靠外部强制管理,如果金融机构不配合,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也不能寄希望于金融机构自身自觉的自我约束来避免冒险经营和大的风险,必须2个方面结合。
     4.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结合的原则。这历来是金融监管的中心目的,为此所设的一系列金融法规和指标体系都是着眼于金融业的安全稳健和风险防范。但是金融业的发展毕竟在于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要讲求效益,所以金融监管要切实把风险防范和促进效益协调起来。


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方法


金融监管也被称作为金融监管治理。该提法在国际学术界和监管实践中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治理水平、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有效性是决定金融体系稳健性的主要因素。逐渐采用良好的治理方法是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共同的责任,监管机构始终采取良好的治理结构,是其监管对象引入良好治理的前提条件。如果监管治理不完善,监管当局的公信力和监管权威将受到影响,难以有效地推动被监管机构改进公司治理,进而会导致道德风险。咱们国家最初的金融监管工作是由央行来执行的。但随着和国际接轨,要求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加强,因此央行的监管职能被独立出来,形成银监会和保监会。对所有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非银行监督管理。
意义:公共监管理论认为,金融业是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性均十分突出的公共行业,因而需要政府管制。以监管当局为代表的外部监管正是一种使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强制性制度安排。但是这种监管的核心作用也是有限度和边界的,诸如监管法规的滞后性、监管弹性不足等,从而使有效监管受到限制。与此同时,社会中介、行业自律、内部控制、市场约束也具有一定的监管优势,成为防范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重要防线。从而在金融监管和上述各主体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整合、有机链接的机理。从长远看,金融业合法、稳健的运行机制,不仅在于监管当局的监管,更在于通过监管链接,促使社会中介、行业公会、金融机构内部稽核与监管当局的监督管理形成一种默契,变成一种合作。

3、

 1.全面性原则

  风险管理必须覆盖投资银行的所有相关业务部门和岗位,并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项业务过程和业务环节。因此,投资银行倚重各业务部门去实施持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2.独立性原则

  投资银行应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稽核部等部门,部门内部设立风险管理小组,上述各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负责对投资银行管理业务及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执行进行监察和稽核。

  3.防火墙原则

  投资银行必须建立防火墙制度,业务中的投资管理业务、研究工作、投资决策和交易清算应在空间上和制度上严格隔离。对因业务需要知悉内幕信息和穿越防火墙的人员,应制定严格的批准程序和监督处罚措施。

  4.适时有效原则

  在保证所有风险控制措施切实有效的基础上,投资银行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具有前瞻性,并且必须随着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经营理念等内部环境和法律法规、市场变化等外部环境的改变及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和量化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重视数量分析模型和定性分析的应用,使风险控制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实践中,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常常由四个环节构成,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宏观、微观市场环境中及对投资银行实行经营管理过程中识别出可能给投资银行带来意外损失和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风险识别需要投资银行对宏微观经营环境、竞争环境有充分的了解,有完备的信息收集处理系统,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敏锐的洞察力。

  (二)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指投资银行深入全面地分析导致风险的各种直接要素和间接要素,如影响市场行情的宏观货币政策、投资者的心理预期。风险评估是指管理者具体预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预测这些风险因素对投资银行可能造成损失和收益的大小,进而尽可能地确定投资银行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估中需要用到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主要适用于可度量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该体系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反映公司整体风险情况的,二是反映各部门风险情况的。一级指标体系中包括安全性指标(如资产负债率、资产权益率等)、流动性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长期投资余额占资本的比例等)、风险性指标(自营证券期末余额与所有者权益比例、风险投资比率、应收账款比率等)和盈利性指标(如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等)。二级指标分为证券自营部门和投资管理部门监控指标、经纪业务监控指标和承销业务指标。

  (三)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指对投资银行的风险进行防范和补救。它包括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风险回避主要指在资产的选择上避免投资于高风险的资产,通过对资产期限结构进行比例管理等方式来规避风险;风险分散主要指通过资产投资的多样化,选择相关性较弱的甚至是不相关或负相关的资产进行搭配,以实现高风险资产向低风险资产扩散;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合法的交易方式和业务手段将风险转移到受让人的手里;风险补偿是指通过将风险报酬打人价格或订立担保合同进行保险等方式以保证一旦发生风险损失就可以有补救措施。

  (四)风险决策

  投资银行风险决策一般由投资银行管理者在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做出,是风险控制的基础。它是指投资银行的管理层在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以及对于相关业务的发展前景的一些判断,选择风险承担的过程。风险决策首先要依据投资银行的经营目标确定决策目标,然后采用概率论、决策树等方法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最后确定优选方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9438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济南夏日炎炎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郑州都市传说6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苏州天空之城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还有疑问? 马上咨询37870位在线律师,3分钟快速解答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