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有什么特点
最好说出发音规律,比如句尾的变化之类的
我很想学北京话
谢谢大家
为什么我平时说话也有很多儿化音,可听上去就不像是北京话啊? 展开
1、词尾可加“个”字
无实际意义,如“今天”叫“今儿个”,同理还有“昨儿个”、“明儿个”、“后儿个”、“大后儿个”,于是,一个星期都说完了。另外,“自己”也叫“自个儿”或“自己个儿”等。
2、叠词词尾变音
有时变轻音,如把“奶奶”叫“奶耐”、把“爷爷”叫“爷业”、把“哥哥”叫“哥个”,把“姐姐”叫“姐介”,词尾都读轻音。有时叠词词尾变重音。同样是以上的称号,大声叫时把“爷爷”叫“爷耶”。
把“哥哥”叫“哥该”记得何冰在演京味儿电视剧时,就大声喊张国立为“哥该!”有时不是叠词,词尾也可变音,比如“白话”,“话”要读轻音“或”,即花言巧语之意,如“你瞎白话什么呀?”再如“嘀咕”,要读轻音“嘀故”,而不能读成重音“嘀姑”。
3、同一个字的尾音轻重不同
轻重不同含意就不同,比如“大爷”,词尾读轻音,就是对父亲的兄长的称呼,比如二大爷,张大爷等。如读重音,就是称呼父亲的长辈了。
如父亲的父亲、伯父、叔父等,又如“姑爷”的尾音读轻音时是“女婿”的意思,如“新姑爷”,“爷”字读“叶”轻音。读重音时,就是长辈姑奶奶的丈夫了,如“二姑爷”。
4、约定俗成的特点
把挑担子卖菜的叫“八根绳儿”(四根绳儿系一个菜筐,两个菜筐八根绳子)。还比如,把说媒的、帮人租房的中介叫“拉纤儿”的、管傍晚叫“晚不晌”,把太阳叫“老阳儿”、“阳”发“姨”的声,有的人贪睡,别人就会喊:“老姨(阳)儿都晒屁股啦!”
5、爱用象声词
比如“七嚓咔嚓”(干完了活儿);“唏了呼噜”(吃一碗炸酱面);“叭叽”(摔个大马趴)“叮了咣?”(全洒了)。各种象声词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6、后缀词尾的应用
无实际意义,但有了它,句子更形象,比如“苦了巴叽”、“甜巴丝儿丝儿”、“黑不溜秋”、“花里胡哨儿”、“滑不机溜”、“热乎乎儿”、“硬邦邦”等,就比直接说这东西苦、甜、黑……更生动,使人感受更深切。
7、爱打比方
北京方言有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羊上树”。羊本不会上树,用它比喻一些人故作姿态,刁难别人,求他办事,他就“拿糖”,把别人惹急了就会对他说:“你小子还别羊上树!”
还比如“箩圈儿架”,箩圈儿是圆形的,找不到缺口儿,如果打架的人吵成一团了,情况复杂,无法劝解,就叫“箩圈儿架”。再比如有人长脸形,就成了“驴脸刮搭”了。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老北京话的八个特点
一、语言特点
1、北京话的儿化音现象比普通话强得多,语言绵软。
2、有相当一批地方性词汇,老北京居民中保留更多,祖上返三辈的不纯粹贬称为“胡同儿的话”
3、用“痞”来形容北京话。
二、 发音及打招呼特点
1 、儿化音强烈
2、俚语及称呼方式相对多
三、学习北京话,想接近北京话,重点在发音,及北京的文化及生活中去学习锻炼。具体参考如下
北京话的加儿话音的标准大概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1、 表示细小、喜爱、亲昵的语义色彩:
如发小儿、老伴儿、家雀儿
发小儿指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带上儿话音更显亲切。
家雀儿指的是麻雀,加儿化之后有一种人对物的喜爱之情在里面。
2、 表示灵巧、俏皮、诙谐等语义特征:
比如北京儿歌中,“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小孩的顽皮在儿话音中有了充分体现,去掉儿话音灵巧俏皮感全无。
3、 带有轻蔑、鄙视、厌恶等感情色彩:
如光棍儿,老泡儿、窑姐儿、傻冒儿
在北京对于地名的称呼上也可见一斑:对于城门 (东直门、朝阳门)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故宫)等重要地点不能儿化,对于东便门、菜市口等民间地界全儿化为“东便门儿”“菜市口儿”
举例:地名中不加儿话音的:东四、西四、东单、西单、东四十条、颐和园、北海等 ,以及除东便门、西便门、广渠门以外的所有“门”(如东直门、西直门、东安门、永定门等不能加儿化音),除黄寺以外所有的“寺”(如白塔寺、万寿寺、三塔寺等都不能加儿化音) 加儿化音的 比如:珠市口、菜市口、大栅栏(这个要念成“大石蜡儿”)三里河、天桥、白石桥、黄寺。
4、 表示幽默,随意,亲切等风格特点:
对于很多人名儿化后表示亲切,如家里排行老三的一般被称为“三儿”。儿化一般仅对熟人,对生人为表尊敬不儿化。
5、 暗示虚化、抽象化的辅助方式和材料:
例如:“头儿”指的是领导而不是脑袋
6、打招呼方式
北京打招呼的方式,东城人见面儿第一句话是:“喝了么您呢?”(北京人有早上喝茶的习惯);西城人则会说:“吃了么您呢?”论起来,要真说北京土话,您都不见得明白人家说什么呢,打个比方,有人冲您说:“瓷器(器轻声),这哪儿去呀?”听懂了吗?人家是跟你说,朋友(这可不是一般的朋友,那是好朋友的意思),这是要去什么地方呀?
注:北京话中的儿化音比较复杂,有些必须加,有些又必须不能加,而且要加对地方,比如:猫腻要念成 猫儿腻,儿化音一定要加在猫后边,不然的话就错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以及外来人口的增多,完全说老北京话的人也在减少,很多土语已经很难听到了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拥有最繁华的地段,当然,在中国这个方言遍地的地方,北京的方言也是非常有趣的。
语言特点
1、北京话的儿化音现象比普通话强得多,语言绵软。
2、有相当一批地方性词汇,老北京居民中保留更多,祖上返三辈的不纯粹贬称为“胡同儿的话”
3、用“痞”来形容北京话。
发音及打招呼特点
1 、儿化音强烈
2、狸语及称呼方式相对多
学习北京话,想接近北京话,重点在发音
北京话的加儿话音的标准大概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1、 表示细小、喜爱、亲昵的语义色彩:
如发小儿、老伴儿、家雀儿
发小儿指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带上儿话音更显亲切。
家雀儿指的是麻雀,加儿化之后有一种人对物的喜爱之情在里面。
2、 表示灵巧、俏皮、诙谐等语义特征:
比如北京儿歌中,“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小孩的顽皮在儿话音中有了充分体现,去掉儿话音灵巧俏皮感全无。
3、 带有轻蔑、鄙视、厌恶等感情色彩:
如光棍儿,老泡儿、窑姐儿、傻冒儿
在北京对于地名的称呼上也可见一斑:对于城门 (东直门、朝阳门)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故宫)等重要地点不能儿化,对于菜市口等民间地界全儿化为“东便门儿”“菜市口儿”
举例:地名中不加儿话音的:东四、西四、东单、西单、东四十条、颐和园、北海等 ,以及除东便门、西便门、广渠门以外的所有“门”(如东直门、西直门、东安门、永定门等不能加儿化音)
4、 表示幽默,随意,亲切等风格特点:
对于很多人名儿化后表示亲切,如家里排行老三的一般被称为“三儿”。儿化一般仅对熟人,对生人为表尊敬不儿化。
总结学号一门方言,就是打开一扇门,愿对你们有所帮助。
纯北京人管朋友不叫朋友,叫瓷器.
纯北京人管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不叫姐妹的丈夫,叫担儿挑.
纯北京人管情人不叫情人,叫傍尖儿.
纯北京人管小女孩不叫小女孩,叫丫头片子.
纯北京人管小姐不叫小姐,叫小妞儿.
纯北京人管美女不叫美女,叫蜜.
纯北京人管扫把不叫扫把,叫笤帚疙瘩.
纯北京人管墙角不叫墙角,叫旮旯儿.
纯北京人管散步不叫散步,叫遛弯儿.
纯北京人管来劲不叫来劲,叫讪脸.
纯北京人管胡说不叫胡说,叫扯蛋.
纯北京人管没戏不叫没戏,叫歇菜.
纯北京人管说大话不叫说大话,叫吹牛逼.
纯北京人管你不叫你,叫您内.
纯北京人管朋友不叫朋友,叫瓷器.
纯北京人管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不叫姐妹的丈夫,叫担儿挑.
纯北京人管情人不叫情人,叫傍尖儿.
纯北京人管小女孩不叫小女孩,叫丫头片子.
纯北京人管小姐不叫小姐,叫小妞儿.
纯北京人管美女不叫美女,叫蜜.
纯北京人管扫把不叫扫把,叫笤帚疙瘩.
纯北京人管墙角不叫墙角,叫旮旯儿.
纯北京人管散步不叫散步,叫遛弯儿.
纯北京人管来劲不叫来劲,叫讪脸.
纯北京人管胡说不叫胡说,叫扯蛋.
纯北京人管没戏不叫没戏,叫歇菜.
纯北京人管说大话不叫说大话,叫吹牛逼.
纯北京人管没正经不叫没正经,叫没溜儿.
纯北京人管撒尿不叫撒尿,叫尿虽.
纯北京人管拉屎不叫拉屎,叫蹲坑儿.
纯北京人管认识女孩不叫认识女孩,叫拍婆子.
纯北京人管打群架不叫打群架,叫茬架
纯北京人管孙子不叫孙子,叫孙Z.
纯北京人管不良少女不叫不良少女,叫圈子.
纯北京人管老流氓不叫老流氓,叫老泡儿.
纯北京人管可以不叫可以,叫得类.
纯北京人管完蛋了不叫完蛋了,叫褶子了
一、词尾可加“个”字
无实际意义,如“今天”叫“今儿个”,同理还有“昨儿个”、“明儿个”、“后儿个”、“大后儿个”,于是,一个星期都说完了。另外,“自己”也叫“自个儿”或“自己个儿”等。
二、叠词词尾变音
有时变轻音,如把“奶奶”叫“奶耐”、把“爷爷”叫“爷业”、把“哥哥”叫“哥个”,把“姐姐”叫“姐介”,词尾都读轻音。有时叠词词尾变重音。同样是以上的称号,大声叫时把“爷爷”叫“爷耶”,把“哥哥”叫“哥该”记得何冰在演京味儿电视剧时,就大声喊张国立为“哥该!”有时不是叠词,词尾也可变音,比如“白话”,“话”要读轻音“或”,即花言巧语之意,如“你瞎白话什么呀?”再如“嘀咕”,要读轻音“嘀故”,而不能读成重音“嘀姑”。
三、同一个字的尾音轻重不同
轻重不同含意就不同,比如“大爷”,词尾读轻音,就是对父亲的兄长的称呼,比如二大爷,张大爷等。如读重音,就是称呼父亲的长辈了,如父亲的父亲、伯父、叔父等,又如“姑爷”的尾音读轻音时是“女婿”的意思,如“新姑爷”,“爷”字读“叶”轻音。读重音时,就是长辈姑奶奶的丈夫了,如“二姑爷”。
四、约定俗成的特点
把挑担子卖菜的叫“八根绳儿”(四根绳儿系一个菜筐,两个菜筐八根绳子)。还比如,把说媒的、帮人租房的中介叫“拉纤儿”的、管傍晚叫“晚不晌”,把太阳叫“老阳儿”、“阳”发“姨”的声,有的人贪睡,别人就会喊:“老姨(阳)儿都晒屁股啦!……”
五、爱用象声词
比如“七嚓咔嚓”(干完了活儿);“唏了呼噜”(吃一碗炸酱面);“叭叽”(摔个大马趴)“叮了咣?”(全洒了)。各种象声词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六、后缀词尾的应用
无实际意义,但有了它,句子更形象,比如“苦了巴叽”、“甜巴丝儿丝儿”、“黑不溜秋”、“花里胡哨儿”、“滑不机溜”、“热乎乎儿”、“硬邦邦”等,就比直接说这东西苦、甜、黑……更生动,使人感受更深切。
七、爱打比方
北京方言有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羊上树”。羊本不会上树,用它比喻一些人故作姿态,刁难别人,求他办事,他就“拿糖”,把别人惹急了就会对他说:“你小子还别羊上树!”还比如“箩圈儿架”,箩圈儿是圆形的,找不到缺口儿,如果打架的人吵成一团了,情况复杂,无法劝解,就叫“箩圈儿架”。再比如有人长脸形,就成了“驴脸刮搭”了。
八、爱说歇后语
北京人爱用歇后语使语言生动活泼。歇后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解释前一部分内容。一般只说前一部分内容、后边儿的让别人去体会或猜测,比如有京城特色的“天桥儿的把式——只说不练”、“剃头刀儿哄孩子——不是玩儿的”、“切糕改粽子——折腾枣儿”等。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