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简介

 我来答
最有爱的一个家
2018-03-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62
展开全部
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你好tMiz
2021-12-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431
展开全部
你看着弄我看看呗拆开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清吉仵敬
2019-03-19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26%
帮助的人:606万
展开全部
黄山概况
  黄山雄距于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它以“三奇四绝”的奇异风采名冠于世。1982年黄山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经评选列入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黄山又相继被评选为国家级“
卫生山
”、“
安全山
”,1998年被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确定为全国首批十个文明景区之首。
  黄山,古称黟山,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轩辕黄帝曾在黄山炼丹羽化升天的传说,唐明皇敕改黟山为黄山。它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现划入黄山风景区的154平方公里,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
  黄山是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岳旅游风景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素称黄山“四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黄山有名可数的72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是黄山的三大主峰,海拔高度皆在一千八百米以上,并以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
  登上一千八百多米的高处纵览,山中奇峰汇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烟云在峰壑中弥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在这里升华,赋予它超凡脱俗的品质,塑造出它威武雄壮的气概。在黄山的面前,时空变得狭小,沧桑变得平淡,它是大自然的骄子,独领天下奇山的风骚。故而当之无愧地赢得“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徐霞客语)的崇高赞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吕云是我的最爱
2014-11-24 · TA获得超过177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19
采纳率:16%
帮助的人:447万
展开全部
 黄山市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聚集了丰富的山水 和独特的文化。黄山上万平方公里的境内,群山神奇伦, 江河清碧明丽,人文古迹璨若繁星。 黄山是石、松、云、泉共同织绘出的山水画卷,壮丽峻 秀更胜五岳,峥嵘 挺拔令人仰止,自古就有“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登上黄山如同将云端踩入脚下,飘 飘然,仿佛置身于天宫仙境。围绕着黄山还有风光秀丽的太平湖、“山水画廊”新安江,保持原始生态风貌的自然保护区“牯牛降”、“清凉峰”以及我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等风景名胜。这里,既使你感叹大自然的神功造化,又会感受到独特的风俗人情和清新的乡土气息,无怪乎明代汤显祖曾在此感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黄山印象这奇山秀水之间,还有古徽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名城歙县,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黟县,屯溪老街等一批徽派人文景观。

  黄山市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拥有名列我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的徽学。徽派文化底蕴丰富,内涵深广,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多领 域。古徽州文风昌盛, 教育发达,“十家之 村,不废诵读”,因此历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灿若繁星。明清时代徽商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有“无徽不成镇” 之说。徽商贾而好儒,“官、贾、儒”三位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徽州文化,同时,由徽商兴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学、新 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盆景、 徽墨歙砚、徽派建筑、徽雕、徽刻、徽剧、徽菜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是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2、黄山简介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生态保护完好,动植物众多。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yl1995
2008-09-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东北与宣城地区的绩溪县、旌德县、泾县相接;西北与池州地区的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毗连;西南与江西省的景德镇市、婺源县为邻,东南与浙江省的开化县、淳安县、临安县交界。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
黄山市于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前身是徽州地区,现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屯溪区为市府所在地。

黄山景区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公里,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横亘在黄山区、徽州区、歙县、黟县和休宁县之间,南北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华部分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

黄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与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洲同处于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雄峻瑰奇,奇中见雄、奇中藏幽、奇中怀秀、奇中有险。

黄山集名山之大成;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峨嵋之清凉、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衡山之烟云、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景区内奇峰耸立,有36大峰、36小峰,其中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海拨均在1800米以上。 黄山以变取胜,一年四季景各异,山上山下不同天,而且朝夕有别。黄山 四季景色各异,晨昏晴雨,瞬息万变,黄山日出、晚霞、云彩、佛光和雾淞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真可谓人间仙境。

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四绝著称于世。黄山独特的花岗岩峰林,遍布的峰壑,千姿百态的黄山松,惟妙惟肖的怪石,变幻莫测的云海,构成了黄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巨幅画卷,赋予了黄山的艺术魅力,塑造了黄山永恒的灵性、神奇的风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据此又称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 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没上黄山的人向往黄山,上了黄山的人更留恋黄山。它会使你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悠久的历史:

黄山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纪,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人类就已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山区劳动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时期,这里就居住着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这里为会稽郡属地。南朝时开始设置新安郡,郡府搬迁又始终未离开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称新安,其源盖出于此。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诏改为徽州。关于徽州名称的起源,一说因其境内有徽岭、徽水、大徽村等,州则因地得名;另一说赵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对这一地区的失而复得。此二说并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历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时候,就是摘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作为省名的。

灿烂的文化:

徽派文化底蕴丰富,内涵深广,是我国三大区域文化(藏学、敦煌学、徽学)之一,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多领域。古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因此历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灿若繁星。《辞海》的单列条目中,徽州名人有50多人,列全国各州府之首。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中进士542人,举人多达1513人,“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四世一品”者并不鲜见。明清时代徽商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商贾而好儒,“官、贾、儒”三位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历史上各种人才应运而生,学术研究异彩纷呈。例如,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升,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军机大臣许国(历仕明嘉靖、隆庆、万历)、曹振镛(历仕清乾隆、嘉庆、道光),富可敌国的大盐商鲍漱芳,著名戏剧家汪道昆,医学家汪机、汪昂,徽墨、歙砚高手李廷珪、李少微,新安画派的创立者和近代著名代表渐江、黄宾虹,哲学家戴震,理财家王茂荫(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珠算大师程大位,近代教育家、学者有陶行知、胡适,音乐家张曙,还有工程技术专家詹天佑、郑复光,孙中山元帅府秘书长、近代法学家徐谦等,都是徽州人。同时,由徽商兴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砚、徽派建筑、徽雕、徽刻、徽剧、徽菜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现已发现地面文物4900多处,其中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45处。直至今日,黄山大地上仍遍布古桥、古塔、古亭阁、古宗祠、古牌坊,犹如一座天然的历史大博物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