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故事梗概十篇500左右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1篇:《童年》梗概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第2篇:《梦想皆有神助》梗概
他是一个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因从小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他也确实“笨得像木头”。
十二岁时,他梦见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他兴奋地将这个梦告诉了妈妈。妈妈对他说:“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心中时,就是真心想帮助他完成!”男孩信以为真,他想:我真是天下最幸运的人!从此,男孩喜欢上了写作。
“倘若我经得起考验,上帝回来帮助我的。”他怀着这样的信念开始了写作生涯。可六年过去了,他没等来上帝,却等来了希特勒的部队。他被关进集中营,受尽了痛苦。在那里,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他却靠着坚强的信念活了下来。
当他终于走出集中营时,立刻满怀欣喜地开始了文学创作。《无法选择的命运》、《退稿》……一部部小说相继出版,经他苦难的磨砺更显意义。
就在他不再关心上帝是否会帮助他时,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他听到后大吃一惊,因为这正是他的名字!他真的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梦想皆有神助!有了梦想,便往成功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而梦想的实现需要实践与勤奋,只有这样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第3篇:童年之苦——读《童年》有感
我读了一本书,叫《童年》,这是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的作品之一。
这本书写的是,高尔基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在社会底层度过的。由于生活所迫,他11岁就自食其力,参加过多种工作,饱尝了人间苦难。高尔基只上过两年学,但他却靠顽强的自学具备了写作的能力。他两次游历俄罗斯,这使他对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以后的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的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如对阿辽沙父亲之死的一段描写:在幽暗的小屋里,“我”父亲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着白衣服,身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他那光脚板的脚趾头,奇怪得张着;那一双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着,像两枚圆圆的黑铜钱;他和善的面孔发黑,难看的龇着牙。以上一段话的描写十分真实地表现了一个三岁小孩的心态。因为年纪还小,不懂得死亡意味着什么,所以他认为有趣、奇怪。
高尔基的童年和我现在的童年根本无法比较,无论是我们的吃、喝、穿、住还是学习环境等等都比他好,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长大后才后悔莫及。
第4篇:我的童年傻事
小时候,大家什么都不懂,经常会做傻事,令人哭笑不得。
我在童年也干了许多傻事,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太好笑了。
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一家餐厅吃饭,吃饭前我去洗手间,突然看见墙角有一个小香炉,里面插了三枝燃着的香,那些香长短不一,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味。我还以为是寺庙里烧的香呢,感觉很奇怪,妈妈带我去旅游,见到佛寺的香都是放在正中央,这里怎么会放在墙角呢?而且这里没有什么菩萨、天王等一些神像。但我又想,既然是香就应该是拜的吧,不管有没有神像,拜一下总是没坏处的。于是我就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才出去。
见了妈妈,我大声地说:“妈妈,我在洗手间里发现了三炷香,还拜了三拜。”妈妈听了我的话,眼泪都快笑出来了。我大惑不解,以前妈妈带我去旅游,碰到寺庙总看到许多人拜香炉、上香,我也跟着拜过。为什么今天妈妈就捧腹大笑呢?妈妈看出了我的疑惑,给我解释说那不是寺庙里烧的香,而是为了净化气味而点燃的熏香。听了这话,我哭笑不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呢?连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爱迪生小时候都出过孵鸡蛋的笑话,更何况是我们呢?而且,孩子不就是在这些错误中懂得更多的事情而渐渐长大的吗?
这是我的童年傻事,你的童年傻事是什么呢?
第6篇:《灯光》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慢步在华灯璀璨的天安门广场上,忽然听见后面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不尽回忆起一件往事:那是1947年秋,郝副营长带领突击连去打前锋,而天空黑暗,后续部队看不到突破口,郝副营长在危机之中点亮了一本书,照亮了突破口,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机枪打中,这位年轻的战士壮烈的牺牲了。他,一个伟大的战士,为了让孩子们在电灯下学习,而他自己却没来的及见一见电灯。
第7篇:
《西游记》故事梗概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水浒传》故事梗概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大大小小的战争,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全书表现出作者罗贯中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第8篇:名著故事梗概
《西游记》故事梗概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水浒传》故事梗概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大大小小的战争,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全书表现出作者罗贯中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500字
第10篇:《雪孩子》故事梗概
下了一天一夜的雪,房子、树上、地上一片白。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它和小兔一起玩。
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兔真高兴,她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高兴!小兔玩累了,就回家休息。屋子里很冷,她往火里加了一些柴,就上床休息了。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小兔睡得正香,一点儿也不知道着火了。雪孩子看见小兔家着火了,就飞快地跑了过去。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小兔,自己却融化了。
他去哪儿了呢?原来雪孩子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云儿……
--500字
第11篇:《古井》梗概
我们村东头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来米远。取水的人络绎不绝,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好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我们家的邻居是一对老人。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时期,腿负过伤;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单薄。老人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书,乡亲们见两位老人用水困难,都抢着帮挑水,水缸总是满满的。两位老人多次提出给帮他们挑水的人报仇。可是谁也不肯接受。
乡亲们总是劝说老人。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00字
第12篇:《红字》
(美国)霍桑 著
[故事梗概]
海丝特·白兰是个年青漂亮的女子,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古老的世家。她有深黑的眼睛,浓密而乌亮的头发,端正而美丽的五官,身材细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她嫁给一个年老的学者罗格·齐灵窝斯。当时正值英国向美国移民时期。她的丈夫决定定居到美国波士顿。他先把妻子送去,自己留在英格兰处理未了的事务。可是,罗格过了两年才去美国。这时白兰却和一个年青的牧师犯了通奸罪,并生下了一个女孩。按当时清教徒的法律,犯了通奸罪,必须在胸前佩带红A字,处以示众的惩罚。
正当白兰从监狱被带到枷刑台示众那天,罗格来到美国。他是个年纪衰老、矮小的男人,有着苍白瘠瘦的学者般的面孔,晦暗的眼睛;他的左肩比右肩高一些,穿着怪模怪样的衣服。他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妻子,一种辗转不安的恐怖,犹如毒蛇急剧地缠住了他的身子,他的脸色阴暗了。但就在这一刹那间,他又以意志力抑制住了自己。当他发觉白兰也认出他时,他缓慢而平静地举起他的一个手指,在空中作了一个手势,接着又把手指压在他的唇上,那意思是说叫她不要声张。
海丝特·白兰被带回监狱后,罗格以医生的身份去探狱。他要白兰说出奸夫的姓名,她不肯说,却公开对罗格说,她不爱他,在他那里她感觉不到爱情。罗格也承认说:“我们彼此害了对方……我把你含苞的青春和我的衰朽结成了一种错误而不自然的关系。”他向白兰提出一项交换条件,即白兰可以保守她奸夫的秘密,但同样要保守他的秘密,在人前不能承认他们是夫妻,而要说她丈夫已死了,因为他不能“遭受一个不忠实女人的丈夫所要蒙受的耻辱”。白兰同意了。于是,罗格便以医生的身份定居下来,暗中他在察访白兰的奸夫,以便进行报复。
白兰的情人丁梅斯代尔是个年青的牧师。他有洁白高耸而逼人的前额,棕色忧郁的大眼睛;他的嘴,除非是用力压抑着的时候,总是容易颤抖,这既表示出神经质的敏感,同时表示出自我抑制的巨大力量。他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学识渊博,既有炽热的宗教感情,又善于辞令。他的布道十分动人,在当地教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们根本不会怀疑他的品行。但他由于害怕失去自己的名誉、地位和信用,不敢公开承担自己的罪责,而让白兰一人在受苦。
白兰从监狱出来后,住在市镇外郊的一座小茅屋,过着孤独的生活。她以做针线活来维持生活和抚养女儿。她的私生女叫珠儿,长得天真烂漫,她有农家婴儿野花似的美丽和皇子婴儿似的华贵,而人们却把她当作魔鬼的后代。她没有权利受洗礼。在这个清教徒的城市里,人人都瞧不起白兰母女,把她们看作耻辱和犯罪的象征。
州长贝灵汉出身于律师,他已年近古稀,面貌冷若冰霜。他和白胡子神甫约翰·威尔逊都主张把珠儿和母亲分开,好让孩子学习“天上与人间的真理”。而她母亲是无法完成这种教育的,因为她是个罪人。白兰坚决不让他们夺去珠儿。她说,珠儿是她的幸福,也是她的苦恼;珠儿在维持她的生命,也在惩罚她的过失,她就是红字!如果教会要把珠儿夺走,她宁可死去。州长请德高望重的丁梅斯代尔牧师发表意见。丁梅斯代尔主张“随天意去安排”,他说既然上帝同意把孩子赐给了母亲,将来那孩子也可以把母亲领回天国。这样珠儿才没有被夺走。
罗格以他饱经世故的眼睛看出了丁梅斯代尔内心的隐病。他以医生的名义,假装关心他,和他搬住在一起。他们经常在海滨或森林里作漫长的散步。罗格象观察病人那样去观察他。一方面,观察丁梅斯代尔的日常生活,看他怎样在惯常的思路中遵循前进;另一方面,也观察他被投入另一种道德境界时所表现的形态。他尽量在发掘牧师内心的奥秘,刺激他,使他精神上蒙受巨大的痛苦。而丁梅斯代尔始终没有怀疑到罗格是白兰的丈夫,他由于不相信任何人是他的朋友,因此,当他的敌人确实出现时,他也就辨别不出来。他虽然经常感到有一种恶势力在窥伺他,但他不明白这性质,他已被“罪恶与痛苦的重荷压住”。罗格很满意自己的复仇方法,“他自己装作一个最可信赖的朋友,使对方把一切的恐怖、惭愧、痛苦、无效的悔恨,无法摆脱的内心的谴责,都要对他和盘托出”。
这样过了一个时期,罗格又以照顾丁梅斯代尔的健康为名,和他搬住在同一房间里。这样牧师生命潮流的每一起伏,都逃不开他的眼睛。他象一个挖坟人一样,在探寻那埋在死人胸上的珠宝。他认为丁梅斯代尔虽然人们把他看得很纯洁,但他却从父母身上继承了一种强烈的兽性。一次,他暗示丁梅斯代尔应当把内心埋藏的丑恶说出来。牧师回答说他做不到,因为那样以后,便不能有善行,而过去的恶行也无法用更好的方式来赎偿。
五月初的一个朦胧的夜晚,丁梅斯代尔为摆脱内心迫压的痛苦,他夜半出游,走到白兰第一次受到公众羞辱的枷刑台前,刚好遇上深夜做女工归家的白兰母女,一种悔罪的感觉,使他邀白兰和珠儿一同登上枷刑台。他说:“你们两个都在这里站过,可是没有我同你们一起。再上来一次,我们三个人一同站立。”他们这样做了之后,丁梅斯代尔感到一股新生命的洪流注入他的心胸,奔驰过他全身的血管,宛如那母亲与孩子正把她们生命的温暖传给他半麻痹的身体里一般。他仿佛在天空中,看到了一个大红的A字。正在这时,一直跟踪着他的罗格出现了。丁梅斯代尔全身感到一阵恐惧。然而,罗格并没有追问他,为什么他要和白兰母女站在枷刑台上?而是说丁梅斯代尔书读得太多了,伤了脑筋,没来由的犯了夜游病。他把牧师领回家了。
这事经过了七年。珠儿也长成七岁了。在这些年里,白兰一直过着逆来顺受的生活。她从没有与公众作对,只是毫无怨言地忍受着最坏的待遇。她并不因为她的受苦向人要求报偿;也不依赖公众的同情。她的性格也起了很大的变化,她由原来“热情和情绪方面转到思想上去了”,她象大理石一般的冰冷。人们渐渐对她发生了好感。过去人们把红字看作是她罪恶的标记,现在人们把它看作白兰善行的标记了。白兰除了打扮自己的女儿外,她把做工剩下的钱都施舍给穷人。在人们眼里,“她对穷人是那么善心,对病人那么帮忙,对遭难的人那么抚慰”,从而饶恕了她的过去。
在这七年中,丁梅斯代尔在罗格不断地精神打击之下,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他已经成了罗格的牺牲品。白兰决心去找罗格,要把丁梅斯代尔从他手心里解救出来。一天下午,白兰遇见了正在采草药的罗格,请求他不要再折磨牧师了。她说,在七年间,她顺从了罗格的意志,保守了他们夫妇的秘密,而罗格正利用这一点接近丁梅斯代尔,追踪他的一言一行,捏住他的生命,挖掘蹂躏他的心胸,使他每天活受罪,这样折磨下去,不如让他立刻死了好些。她骂罗格是魔鬼,她要把罗格的身份公开,告诉丁梅斯代尔。罗格因已达到报复的目的,同意白兰把自己的身份告诉丁梅斯代尔。
白兰在林中遇见丁梅斯代尔,互相倾吐衰曲。这些年来,他们的心灵一直没有平静过,受着良心和道德的啃啮。丁梅斯代尔说,他虽然在胸前未佩带红字,但他内心的红字在秘密地燃烧着;而白兰告诉他,她为了他的信用和“你的生命、你的名誉”,始终保守着他的秘密,而不肯说出他的名字。最后,她告诉他,和他同房住的就是她的丈夫。丁梅斯代尔顿时怔住了,他以凶狠的眼光看了她一眼。然后,便无力地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面孔。白兰看到情人所遭受的精神苦难,一种追求自由的热潮涌上她的心头,把她那已破碎不堪,消极颓唐的意志洗刷了一番。她劝丁梅斯代尔和她一同逃走,回到他们的老家英格兰去。她说世界是多么大啊,人们可以逃开苦恼的一角,跑到幸福的一边去。丁梅斯代尔最初不同意这计划,认为他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后来他犹豫起来了,感到他必须在两条道路中选择一条:要么公开承认自己是罪犯逃走;要么仍然做一个伪善者,象他七年来所做的那样。最后,他在“人类爱和同情”中看到了闪光,决定和白兰一同逃走。于是,白兰把自己佩带的红字也拔了下来,扔进了森林中的溪流里。
从西班牙来了一只船,白兰去向船长订购了舱位,决定三天后她和丁梅斯代尔一同出逃。在这期间,丁梅斯代尔要参加一次庆祝选举新州长的布道会。那天,他的演讲获得很大的成功。人们认为“从来没有一个演讲的人,象他今天这样,有过如此明智,如此崇高,如此神圣的精神”。丁梅斯代尔演讲快结束时,仿佛在他眼前又出现了那个红A字,他脚步踉跄起来,站也站不稳了。这时,他的道德责任感战胜了他那自由出逃的意志。他把脸转向枷刑台,伸出了双臂,要在场的白兰和珠儿过去。他准备当众坦白自己的罪行。这时罗格扑上前去,要丁梅斯代尔不要作声。他说,你一出声就把自己毁了。但丁梅斯代尔回答说,他已借助于上帝的力量,“现在可以逃开你了”。他疯狂地一手挽着白兰,一手拉着珠儿,登上了枷刑台,披露了自己的全部罪行。然后,他倒下死了。刚刚经过子午线的太阳,照耀在牧师身上,“使他形体非常明晰,这是他伫立在全世界之上,在永恒的法庭面前,申诉他的罪恶”。
白兰出逃计划失败了。新的打击,使她最后向现实和宗教屈服了。她终生过着忏悔和赎罪的生活。一年后,罗格死了。他把自己的遗产赠给了珠儿。珠儿长大后,白兰亲自送女儿出嫁。但她自己并没有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而是回到她那破旧的茅屋,因为她的罪恶种在此地;她的哀愁种在此地,所以她要在此地忏悔。许多妇女都来拜访她,问她为什么妇女的命运这么悲惨,如何才能得到解救?白兰总是安慰她们,忠告她们,并要她们相信:“到了一个更光明的时期,到世界成熟的时候,到了天国降临的时期,必将显现出一种新的真理,使人能在双方幸福的更坚实的基础上,建立起男人与女人的全部关系。”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第2篇:《梦想皆有神助》梗概
他是一个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因从小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他也确实“笨得像木头”。
十二岁时,他梦见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他兴奋地将这个梦告诉了妈妈。妈妈对他说:“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心中时,就是真心想帮助他完成!”男孩信以为真,他想:我真是天下最幸运的人!从此,男孩喜欢上了写作。
“倘若我经得起考验,上帝回来帮助我的。”他怀着这样的信念开始了写作生涯。可六年过去了,他没等来上帝,却等来了希特勒的部队。他被关进集中营,受尽了痛苦。在那里,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他却靠着坚强的信念活了下来。
当他终于走出集中营时,立刻满怀欣喜地开始了文学创作。《无法选择的命运》、《退稿》……一部部小说相继出版,经他苦难的磨砺更显意义。
就在他不再关心上帝是否会帮助他时,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他听到后大吃一惊,因为这正是他的名字!他真的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梦想皆有神助!有了梦想,便往成功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而梦想的实现需要实践与勤奋,只有这样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第3篇:童年之苦——读《童年》有感
我读了一本书,叫《童年》,这是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的作品之一。
这本书写的是,高尔基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在社会底层度过的。由于生活所迫,他11岁就自食其力,参加过多种工作,饱尝了人间苦难。高尔基只上过两年学,但他却靠顽强的自学具备了写作的能力。他两次游历俄罗斯,这使他对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以后的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的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如对阿辽沙父亲之死的一段描写:在幽暗的小屋里,“我”父亲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着白衣服,身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他那光脚板的脚趾头,奇怪得张着;那一双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着,像两枚圆圆的黑铜钱;他和善的面孔发黑,难看的龇着牙。以上一段话的描写十分真实地表现了一个三岁小孩的心态。因为年纪还小,不懂得死亡意味着什么,所以他认为有趣、奇怪。
高尔基的童年和我现在的童年根本无法比较,无论是我们的吃、喝、穿、住还是学习环境等等都比他好,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长大后才后悔莫及。
第4篇:我的童年傻事
小时候,大家什么都不懂,经常会做傻事,令人哭笑不得。
我在童年也干了许多傻事,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太好笑了。
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一家餐厅吃饭,吃饭前我去洗手间,突然看见墙角有一个小香炉,里面插了三枝燃着的香,那些香长短不一,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味。我还以为是寺庙里烧的香呢,感觉很奇怪,妈妈带我去旅游,见到佛寺的香都是放在正中央,这里怎么会放在墙角呢?而且这里没有什么菩萨、天王等一些神像。但我又想,既然是香就应该是拜的吧,不管有没有神像,拜一下总是没坏处的。于是我就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才出去。
见了妈妈,我大声地说:“妈妈,我在洗手间里发现了三炷香,还拜了三拜。”妈妈听了我的话,眼泪都快笑出来了。我大惑不解,以前妈妈带我去旅游,碰到寺庙总看到许多人拜香炉、上香,我也跟着拜过。为什么今天妈妈就捧腹大笑呢?妈妈看出了我的疑惑,给我解释说那不是寺庙里烧的香,而是为了净化气味而点燃的熏香。听了这话,我哭笑不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呢?连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爱迪生小时候都出过孵鸡蛋的笑话,更何况是我们呢?而且,孩子不就是在这些错误中懂得更多的事情而渐渐长大的吗?
这是我的童年傻事,你的童年傻事是什么呢?
第6篇:《灯光》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慢步在华灯璀璨的天安门广场上,忽然听见后面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不尽回忆起一件往事:那是1947年秋,郝副营长带领突击连去打前锋,而天空黑暗,后续部队看不到突破口,郝副营长在危机之中点亮了一本书,照亮了突破口,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机枪打中,这位年轻的战士壮烈的牺牲了。他,一个伟大的战士,为了让孩子们在电灯下学习,而他自己却没来的及见一见电灯。
第7篇:
《西游记》故事梗概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水浒传》故事梗概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大大小小的战争,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全书表现出作者罗贯中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第8篇:名著故事梗概
《西游记》故事梗概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水浒传》故事梗概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大大小小的战争,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全书表现出作者罗贯中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500字
第10篇:《雪孩子》故事梗概
下了一天一夜的雪,房子、树上、地上一片白。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它和小兔一起玩。
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兔真高兴,她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高兴!小兔玩累了,就回家休息。屋子里很冷,她往火里加了一些柴,就上床休息了。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小兔睡得正香,一点儿也不知道着火了。雪孩子看见小兔家着火了,就飞快地跑了过去。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小兔,自己却融化了。
他去哪儿了呢?原来雪孩子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云儿……
--500字
第11篇:《古井》梗概
我们村东头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来米远。取水的人络绎不绝,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好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我们家的邻居是一对老人。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时期,腿负过伤;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单薄。老人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书,乡亲们见两位老人用水困难,都抢着帮挑水,水缸总是满满的。两位老人多次提出给帮他们挑水的人报仇。可是谁也不肯接受。
乡亲们总是劝说老人。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00字
第12篇:《红字》
(美国)霍桑 著
[故事梗概]
海丝特·白兰是个年青漂亮的女子,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古老的世家。她有深黑的眼睛,浓密而乌亮的头发,端正而美丽的五官,身材细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她嫁给一个年老的学者罗格·齐灵窝斯。当时正值英国向美国移民时期。她的丈夫决定定居到美国波士顿。他先把妻子送去,自己留在英格兰处理未了的事务。可是,罗格过了两年才去美国。这时白兰却和一个年青的牧师犯了通奸罪,并生下了一个女孩。按当时清教徒的法律,犯了通奸罪,必须在胸前佩带红A字,处以示众的惩罚。
正当白兰从监狱被带到枷刑台示众那天,罗格来到美国。他是个年纪衰老、矮小的男人,有着苍白瘠瘦的学者般的面孔,晦暗的眼睛;他的左肩比右肩高一些,穿着怪模怪样的衣服。他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妻子,一种辗转不安的恐怖,犹如毒蛇急剧地缠住了他的身子,他的脸色阴暗了。但就在这一刹那间,他又以意志力抑制住了自己。当他发觉白兰也认出他时,他缓慢而平静地举起他的一个手指,在空中作了一个手势,接着又把手指压在他的唇上,那意思是说叫她不要声张。
海丝特·白兰被带回监狱后,罗格以医生的身份去探狱。他要白兰说出奸夫的姓名,她不肯说,却公开对罗格说,她不爱他,在他那里她感觉不到爱情。罗格也承认说:“我们彼此害了对方……我把你含苞的青春和我的衰朽结成了一种错误而不自然的关系。”他向白兰提出一项交换条件,即白兰可以保守她奸夫的秘密,但同样要保守他的秘密,在人前不能承认他们是夫妻,而要说她丈夫已死了,因为他不能“遭受一个不忠实女人的丈夫所要蒙受的耻辱”。白兰同意了。于是,罗格便以医生的身份定居下来,暗中他在察访白兰的奸夫,以便进行报复。
白兰的情人丁梅斯代尔是个年青的牧师。他有洁白高耸而逼人的前额,棕色忧郁的大眼睛;他的嘴,除非是用力压抑着的时候,总是容易颤抖,这既表示出神经质的敏感,同时表示出自我抑制的巨大力量。他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学识渊博,既有炽热的宗教感情,又善于辞令。他的布道十分动人,在当地教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们根本不会怀疑他的品行。但他由于害怕失去自己的名誉、地位和信用,不敢公开承担自己的罪责,而让白兰一人在受苦。
白兰从监狱出来后,住在市镇外郊的一座小茅屋,过着孤独的生活。她以做针线活来维持生活和抚养女儿。她的私生女叫珠儿,长得天真烂漫,她有农家婴儿野花似的美丽和皇子婴儿似的华贵,而人们却把她当作魔鬼的后代。她没有权利受洗礼。在这个清教徒的城市里,人人都瞧不起白兰母女,把她们看作耻辱和犯罪的象征。
州长贝灵汉出身于律师,他已年近古稀,面貌冷若冰霜。他和白胡子神甫约翰·威尔逊都主张把珠儿和母亲分开,好让孩子学习“天上与人间的真理”。而她母亲是无法完成这种教育的,因为她是个罪人。白兰坚决不让他们夺去珠儿。她说,珠儿是她的幸福,也是她的苦恼;珠儿在维持她的生命,也在惩罚她的过失,她就是红字!如果教会要把珠儿夺走,她宁可死去。州长请德高望重的丁梅斯代尔牧师发表意见。丁梅斯代尔主张“随天意去安排”,他说既然上帝同意把孩子赐给了母亲,将来那孩子也可以把母亲领回天国。这样珠儿才没有被夺走。
罗格以他饱经世故的眼睛看出了丁梅斯代尔内心的隐病。他以医生的名义,假装关心他,和他搬住在一起。他们经常在海滨或森林里作漫长的散步。罗格象观察病人那样去观察他。一方面,观察丁梅斯代尔的日常生活,看他怎样在惯常的思路中遵循前进;另一方面,也观察他被投入另一种道德境界时所表现的形态。他尽量在发掘牧师内心的奥秘,刺激他,使他精神上蒙受巨大的痛苦。而丁梅斯代尔始终没有怀疑到罗格是白兰的丈夫,他由于不相信任何人是他的朋友,因此,当他的敌人确实出现时,他也就辨别不出来。他虽然经常感到有一种恶势力在窥伺他,但他不明白这性质,他已被“罪恶与痛苦的重荷压住”。罗格很满意自己的复仇方法,“他自己装作一个最可信赖的朋友,使对方把一切的恐怖、惭愧、痛苦、无效的悔恨,无法摆脱的内心的谴责,都要对他和盘托出”。
这样过了一个时期,罗格又以照顾丁梅斯代尔的健康为名,和他搬住在同一房间里。这样牧师生命潮流的每一起伏,都逃不开他的眼睛。他象一个挖坟人一样,在探寻那埋在死人胸上的珠宝。他认为丁梅斯代尔虽然人们把他看得很纯洁,但他却从父母身上继承了一种强烈的兽性。一次,他暗示丁梅斯代尔应当把内心埋藏的丑恶说出来。牧师回答说他做不到,因为那样以后,便不能有善行,而过去的恶行也无法用更好的方式来赎偿。
五月初的一个朦胧的夜晚,丁梅斯代尔为摆脱内心迫压的痛苦,他夜半出游,走到白兰第一次受到公众羞辱的枷刑台前,刚好遇上深夜做女工归家的白兰母女,一种悔罪的感觉,使他邀白兰和珠儿一同登上枷刑台。他说:“你们两个都在这里站过,可是没有我同你们一起。再上来一次,我们三个人一同站立。”他们这样做了之后,丁梅斯代尔感到一股新生命的洪流注入他的心胸,奔驰过他全身的血管,宛如那母亲与孩子正把她们生命的温暖传给他半麻痹的身体里一般。他仿佛在天空中,看到了一个大红的A字。正在这时,一直跟踪着他的罗格出现了。丁梅斯代尔全身感到一阵恐惧。然而,罗格并没有追问他,为什么他要和白兰母女站在枷刑台上?而是说丁梅斯代尔书读得太多了,伤了脑筋,没来由的犯了夜游病。他把牧师领回家了。
这事经过了七年。珠儿也长成七岁了。在这些年里,白兰一直过着逆来顺受的生活。她从没有与公众作对,只是毫无怨言地忍受着最坏的待遇。她并不因为她的受苦向人要求报偿;也不依赖公众的同情。她的性格也起了很大的变化,她由原来“热情和情绪方面转到思想上去了”,她象大理石一般的冰冷。人们渐渐对她发生了好感。过去人们把红字看作是她罪恶的标记,现在人们把它看作白兰善行的标记了。白兰除了打扮自己的女儿外,她把做工剩下的钱都施舍给穷人。在人们眼里,“她对穷人是那么善心,对病人那么帮忙,对遭难的人那么抚慰”,从而饶恕了她的过去。
在这七年中,丁梅斯代尔在罗格不断地精神打击之下,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他已经成了罗格的牺牲品。白兰决心去找罗格,要把丁梅斯代尔从他手心里解救出来。一天下午,白兰遇见了正在采草药的罗格,请求他不要再折磨牧师了。她说,在七年间,她顺从了罗格的意志,保守了他们夫妇的秘密,而罗格正利用这一点接近丁梅斯代尔,追踪他的一言一行,捏住他的生命,挖掘蹂躏他的心胸,使他每天活受罪,这样折磨下去,不如让他立刻死了好些。她骂罗格是魔鬼,她要把罗格的身份公开,告诉丁梅斯代尔。罗格因已达到报复的目的,同意白兰把自己的身份告诉丁梅斯代尔。
白兰在林中遇见丁梅斯代尔,互相倾吐衰曲。这些年来,他们的心灵一直没有平静过,受着良心和道德的啃啮。丁梅斯代尔说,他虽然在胸前未佩带红字,但他内心的红字在秘密地燃烧着;而白兰告诉他,她为了他的信用和“你的生命、你的名誉”,始终保守着他的秘密,而不肯说出他的名字。最后,她告诉他,和他同房住的就是她的丈夫。丁梅斯代尔顿时怔住了,他以凶狠的眼光看了她一眼。然后,便无力地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面孔。白兰看到情人所遭受的精神苦难,一种追求自由的热潮涌上她的心头,把她那已破碎不堪,消极颓唐的意志洗刷了一番。她劝丁梅斯代尔和她一同逃走,回到他们的老家英格兰去。她说世界是多么大啊,人们可以逃开苦恼的一角,跑到幸福的一边去。丁梅斯代尔最初不同意这计划,认为他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后来他犹豫起来了,感到他必须在两条道路中选择一条:要么公开承认自己是罪犯逃走;要么仍然做一个伪善者,象他七年来所做的那样。最后,他在“人类爱和同情”中看到了闪光,决定和白兰一同逃走。于是,白兰把自己佩带的红字也拔了下来,扔进了森林中的溪流里。
从西班牙来了一只船,白兰去向船长订购了舱位,决定三天后她和丁梅斯代尔一同出逃。在这期间,丁梅斯代尔要参加一次庆祝选举新州长的布道会。那天,他的演讲获得很大的成功。人们认为“从来没有一个演讲的人,象他今天这样,有过如此明智,如此崇高,如此神圣的精神”。丁梅斯代尔演讲快结束时,仿佛在他眼前又出现了那个红A字,他脚步踉跄起来,站也站不稳了。这时,他的道德责任感战胜了他那自由出逃的意志。他把脸转向枷刑台,伸出了双臂,要在场的白兰和珠儿过去。他准备当众坦白自己的罪行。这时罗格扑上前去,要丁梅斯代尔不要作声。他说,你一出声就把自己毁了。但丁梅斯代尔回答说,他已借助于上帝的力量,“现在可以逃开你了”。他疯狂地一手挽着白兰,一手拉着珠儿,登上了枷刑台,披露了自己的全部罪行。然后,他倒下死了。刚刚经过子午线的太阳,照耀在牧师身上,“使他形体非常明晰,这是他伫立在全世界之上,在永恒的法庭面前,申诉他的罪恶”。
白兰出逃计划失败了。新的打击,使她最后向现实和宗教屈服了。她终生过着忏悔和赎罪的生活。一年后,罗格死了。他把自己的遗产赠给了珠儿。珠儿长大后,白兰亲自送女儿出嫁。但她自己并没有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而是回到她那破旧的茅屋,因为她的罪恶种在此地;她的哀愁种在此地,所以她要在此地忏悔。许多妇女都来拜访她,问她为什么妇女的命运这么悲惨,如何才能得到解救?白兰总是安慰她们,忠告她们,并要她们相信:“到了一个更光明的时期,到世界成熟的时候,到了天国降临的时期,必将显现出一种新的真理,使人能在双方幸福的更坚实的基础上,建立起男人与女人的全部关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